| 全文共7328字,建議閱讀時7分鐘 |
本文由《中國電化教育》授權發布
作者:李金林
摘要
「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與路線圖,作為教育現代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信息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既存在著巨大的現實需求,又面臨著諸多壁壘與挑戰。該文基於當前「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態勢與特點,提出了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政策聯通與設施互通,推進能力建設合作,實施學習評價與認證合作,推進各國企業間合作等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一帶一路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並實施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並推動我國對外開放從「謹慎嘗試」進入「積極爭取」新階段[1]。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為民心相通架設橋梁,為其他「四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撐[2]。為此,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合作,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對 「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助推作用[3]。當前,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廣泛應用,社會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與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日趨顯著,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與要求,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準[4]。因此,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不僅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也對 「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世界教育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一、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推進過程中,資源共享與信息互聯互通是不可缺失的環節。面對全球網際網路與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機遇,推進教育信息化,既是每個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應然舉措,也是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挑戰。教育信息化有利於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提高國民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和推動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與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此,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共促「一帶一路」沿線國聚力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模式成功突破了「時空限制」,推動教育與學習發生「雙重革命」,進而改變了知識的來源,革新了人與知識的互動模式[5]。加強和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有利於充分利用國際優勢科技資源,整合研究力量,共同應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挑戰,應對教育信息化向深度發展、廣度應用的挑戰,聚力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而實現教育現代化,推動《2030教育:邁向全納、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和全民終身學習》目標從理想走向現實:實現所有人都有機會終身獲得平等而包容的學習機會,建立可持續、包容的知識型社會,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實現教育公平的能力[6]。
2.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是統籌協調「一帶一路」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深化教育合作共贏,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共享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理念。加強和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以信息化為手段共享沿線國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各國教育發展經驗,縮小教育水平差距。以教育信息化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優質教育資源有序跨國、跨地區流動,促使「一帶一路」教育要素和資源優化配置,提升「一帶一路」教育資源效益[7]。以教育信息化合作助推「一帶一路」踐行全民教育、終身學習、個性學習等理念,推動學習方式創新和教育理念革新。通過信息化合作實現「一帶一路」教育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深度合作,助推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共同應對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
3.「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是我國參與教育國際治理,提升中國教育影響力,助推中國教育走向世界中心,促進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置於引領世界的位置,要求中國發揮智慧去解決世界問題。為此,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既要主動對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和對外政策,要順應時代要求、形勢需求,更要以「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為契機,搭平臺、建機制,積極參與教育國際治理,傳播中國特色教育,促進文明交流互鑑,推介中國視角的教育體系、學術體系和學科體系,去發現、研究和解決世界教育問題。實現「擴大國際視野,拓展國際空間,搶佔教育信息化的國際制高點,增加國際話語權,服務國家外交話語權的提升」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目標[8]。
二、「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的基本情況
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分析顯示,我國「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呈現以下態勢與特點:
1.國家戰略設計與總體規劃,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需求,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我國將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納入教育對外開放的整體戰略,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部署,紮實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國際合作。2015年5月在中國青島舉辦了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助力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協作發展,並達成了首個以國際教育信息化為主題的全球性宣言——《青島宣言》,充分彰顯世界各國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願景。積極利用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援外效益。在「絲綢之路」教育援助計劃,我國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幫助非洲國家提高教師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縮小非洲教育質量差距,為象牙海岸、納米比亞、衣索比亞、烏幹達、尚比亞、剛果(布)剛果(金)、賴比瑞亞等8個國家培訓了數千名教師。
2.國家頂層設計出臺傾斜支持政策,地方結合區域實際凝練特色,協同、聚力、特色化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截至目前,教育部與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福建、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青島等「一帶一路」14個重要節點省(區)、市籤署了「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協議,並給予籤約省份傾斜性政策重點支持,發揮籤約省份在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引領性示範作用,其中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是重要內容。如支持貴州以舉辦「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為載體,立足東協、輻射亞洲、面向世界,廣泛開展與東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信息化國家交流合作。支持甘肅省制定了《甘肅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結合其中醫藥區域產業特色,重點推進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在醫藥衛生領域,特別是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積極推進中醫藥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廣岐黃中醫藥文化。
3.高校發揮人才優勢,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理論發展與技術創新,大力開展「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清華大學持續關注教育教學信息化的關鍵問題、跟蹤教育信息化技術前沿,不斷探索基於教育信息化新技術的教育教學新模式改革,並利用其學科與技術優勢,建設了全球首個中文版慕課(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探索與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革命性措施,攜手國際知名高校,聚力推動大學學習形態革新[9]。據統計,截至2015年10月,來自126個國家和地區的129萬名註冊學習者選修清華大學學堂在線推出的504門慕課,選課人次達267萬。504門慕課中的108門由清華大學開發,其他課程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與機構以及edX慕課平臺聯盟成員高校。上海外國語大學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中心重點跟蹤研究世界各國尤其是先進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動態與戰略部署,為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信息資訊與先進經驗,跟蹤教育信息化發達國家的新機制、新技術與新趨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制定教育信息化戰略提供決策參考。雲南開放大學建立並依託孟加拉國開放大學學習中心、馬爾地夫國立大學學習中心等開展課程學習與文化交流工作,基於平臺開設線上自學漢語課,開設基於網絡平臺的「基礎交際漢語」混合漢語課程,合作共建了基於網絡的「對外漢語教學平臺」,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設網絡教學環境,全方位拓展對外漢語線上教學,為全球漢語學習者提供更便捷、更多元的學習選擇。
4.「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交流合作帶動我國教育信息化產業與企業發展,進一步助推了我國「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宗旨和願景。對於教育企業而言,「一帶一路」為許多涉足教育信息化企業「走出去」帶來了發展機遇。聯想、海爾、華碩、臺電等國內的教育硬體標杆品牌企業,網龍、長江傳媒、阿里巴巴、分豆教育、偉東雲教育等網絡公司沿著「一帶一路」不斷開發教育市場,獲得新的發展動力。華為、中興和信威等企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間教育互通對信息基礎設施的需求,都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三、「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合作發展面臨的挑戰
在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與加速構建教育共同體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呈現出旺盛快速增長。從功能上看,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發展的助推器,是推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基礎性工程。從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的現實來看,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多為發展中國家,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極大的現實需求,這也為各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由於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仍處在發展初期,在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我國還面臨著諸多困境與制約,突出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的壁壘和挑戰[10]。
1.文化壁壘與能力挑戰。綜觀「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文化習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呈現出差異大且非常複雜的情形,而教育又深受文化、習俗、宗教等因素的深遠影響。因此,國家間的文化與宗教差異,不同程度影響與制約著「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發展。另外,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多數國家及地區的信息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後,信息化基礎設施也較為薄弱,客觀上也影響與制約了「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發展。
2.技術壁壘與制度挑戰。隨著「數字絲綢之路」的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間基本獲得了數據交換能力,但教育應用層面支持資源共享和系統互操作能力基本缺失。因「一帶一路」沿線國間缺乏系統的技術標準、教育資源和管理信息格式不統一,導致無法高效進行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客觀造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技術壁壘與障礙。另外,基於國家信息安全、教育理念、價值觀、經濟利益等綜合考量,世界各國在制度上對教育信息資源與教育信息化服務都實行了不同程度的管控,「一帶一路」沿線國也不例外,這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發展。
3.應用壁壘與人才挑戰。教育信息化發展建設是一項系統性、複雜型的工程,既需要能從事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發展規劃、信息標準和政策法規等制定的高端人才,也需要教育信息系統分析師、架構師、應用推廣等專業人才,更需要既懂技術又懂教育的複合型高端人才。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教育水平總體不高,普遍缺乏教育信息化專業人才,特別懂教育、懂技術、熟悉國際交流合作的複合型人才,因此,「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面臨應用壁壘與人才挑戰。
四、對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如今已成為國際共識。2016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第s/2274號決議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內容。同年11月17日,聯合國大會第A/71/9號決議呼籲國際社會為開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並將「一帶一路」倡議載入聯大決議。「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已成為沿線國的共同行動,也納入聯合國行動,這也為「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夯實民意基礎。為此,為有效突破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壁壘與挑戰,建議基於國際與國內兩條主線,針對性地構建國際和國內推進機制。限於篇幅,本文重點探究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的有關政策建議,並提出構建「目標一致、多方參與、共享成果、協同推動」的「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協同推進機制,即以「解決現實問題,推動區域發展」為目標,以「多方協同建設,提升區域教育教學水平」為宗旨,以「共同研究、協同創新、共享資源、協作推進」為策略,聚力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與進步[11]。
1.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政策規範聯通。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政策、法律、標準協同研究,構建沿線各國教育信息化交流溝通機制,努力為沿線各國政府推進教育信息化提供決策諮詢與建議。積極推動沿線國籤署雙邊、多邊和區域教育信息化合作,努力推進沿線國教育信息化政策聯通。比如始於2015年,每年一屆在我國青島舉辦的「國際教育信息大會」,我國充分利用這個合作平臺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領域深度、多元、開放性國際合作,為全面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提供新的力量[12]。
2.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尊重相關國家宗教和文化等關切的基礎上,要推進沿線各國協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與規範體系的對接聯通,共同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區域網聯通。比如,我國推動實施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以網際網路創新為驅動力,以推進「一帶一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依託,有效推動了「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教育水平夯實了新的支撐[12]。
3.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設合作。要積極協同推進沿線各國教育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專題教師培訓,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教師隊伍能力建設,提升區域教育信息化質量與水平。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協同開展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撐能力。比如我國通過依託「絲綢之路」師資培訓推進計劃,推動「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師資培訓與交流,截止2017年6月,我國「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師資培訓已超3000人次。依託「絲綢之路」人才聯合培養推進計劃,推進沿線國家間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研修訪學活動,推進沿線國家教育信息化領域聯合培養學生,截止2017年8月,我國「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領域聯合培養學生近萬人。
4.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學習評估與認證合作。對於教育信息化平臺上的教育學習模式,如果無法通過評估取得學習認證,那麼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實踐就必將受到限制,將缺乏大眾的認可基礎,學習評估和認證是影響推進教育信息化應有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應將教育與學習評估、學習認證等一併納入教育信息化系統的建設範疇,納入辦學主體自身的教育設計系統,基於大數據、客觀數據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測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比如,北京師範大學牽頭成立「一帶一路」開放教育資源國際聯盟,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資源開放規劃、教育資源數位化建設標準、網絡學習評估與認證實踐等發展,推動「一帶一路」教育資源開放與教育信息化合作的國際協同發展。
5.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信息化企業合作。有別於其他領域的國際合作,企業參與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信息化企業間的合作,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有關調查,教育信息化學習平臺超過半數是由企業作為主體建設,企業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不僅承擔提供技術與服務,還對教育信息化產品研發、應用等方面提供策略、方法等智力支持。2017年3月,福建網龍網絡公司與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合作推動全新教育信息化技術,協力推進莫斯科網絡教育與移動學習,這也為網龍網絡公司的國際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偉東雲教育以非洲為切入點,向「一帶一路」沿線國(目前主要是非洲地區國家、東協十國、東亞地區、以及印巴)積極推廣其職業教育信息化平臺,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為此,我國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中資源生成和配置中的主體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實踐應用單位等共同參與的協調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統籌推進合力,協同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的發展。
「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是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合作,推動沿線國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推進教育公平發展,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教育現代化進程,進而為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架設橋梁和提供人才支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夯實基礎與貢獻智慧。
作者簡介:李金林: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轉載自:《中國電化教育》2018年第2期
排版、插圖來自公眾號:MOOC(微信號:openonline)
喜歡我們就多一次點讚多一次分享吧~
有緣的人終會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來,怕我們會擦肩而過~
《預約、體驗——新維空間站》
《【會員招募】「新維空間站」1年100場活動等你來加入》
《有緣的人總會相聚——MOOC公號招募長期合作者》
了解在線教育,
握MOOC國際發展前把沿,請關注:
微信公號:openonline
公號暱稱:MO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