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市文化局制定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配送、文化館服務配送和公益演出服務配送三個工作方案,旨在以滿足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搭建全市文化服務配送平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加速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標準化和均等化發展。「千名基層文化骨幹培訓工程」 作為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著眼於文化惠民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以實現送文化與種文化的有機結合為目的,是文化配送的一種創新嘗試,實踐證明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基層文化幹部的歡迎,為繁榮基層文化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全市各層級分別開展各具特色的「配送式」服務,例如石景山區文化館「菜單式」服務;海澱區文化館「品牌」派送工作等等。根據各區縣文化活動特點和基層開展工作的實際需求,文化局建立了與19個區縣文化館資源共享,人才互動的機制,大大擴展了基層培訓空間。
8月初的北京,正值暑天,暑假後的北戲校園卻因為一群大叔大媽的到來熱鬧不減。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千名基層文化骨幹培訓工程」第三期培訓班再次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舉辦。來自北京市16個區縣的435名基層文化骨幹分別參加了為期20天音樂和舞蹈的專門培訓。
8月9日上午,第二批舞蹈培訓班的學員們分成十個小組進行了匯報。她們將《夢天橋》的民俗風趣、《盼團圓》的喜慶歡快、《炫舞民風》的優美熱情和全鍵排舞《小蘋果》、《夏夜恰恰》的熱情瀟灑發揮的淋漓盡致,通過為期10天的艱苦學習,一臺高質量的匯報演出贏得了在場領導和老師們的陣陣掌聲。
近年來,首都公共文化發展突飛猛進,首都各級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基礎設施、配套設備建設得到長足發展。為加強基層文化幹部隊伍建設,著力強化其在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業 務技能,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基層文化幹部隊伍,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北京市文化局於2011年10月啟動了「千名基層文化骨幹培訓工程」,計劃用3年的時間對全市16個區縣1000名基層文化骨幹進行分階段、滾動式、系統性培訓,以此帶動首都的社區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同時,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定為「北京市公共文化人才培訓基地」,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培訓工作。
隨著第三期舞蹈培訓班的結束,北京市文化局「千名基層文化骨幹培訓工程」圓滿收官。三年間,先後開設了三期培訓班,第一期是2011年10月-12月對「北京最美鄉村」56名文化組織員進行了「六會」(即會組織活動、會指揮合唱、會舞蹈編排、會樂器演奏、會計算機技能、會做群眾工作)的培訓。第二期是2013年7月-8月對495名區縣的基層文化骨幹分三批進行了音樂、舞蹈和戲曲的專門培訓。第三期是2014年7月-8月對435名區縣的基層文化骨幹分兩批進行了音樂和舞蹈的專門培訓。三年來,在北京市文化局的領導下,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按要求按計劃圓滿完成培訓任務。
為確保培訓質量和達到預期效果,在首期培訓班開班之際就制定了「學得會、用得上、有實效」原則,在培訓工程中注重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結合崗位實際,突出培訓重點。二是堅持學有所用,不斷精選培訓內容。三是堅持成品作品的教學,不斷優化培訓方案。四是堅持規範培訓,確保培訓取得實效。三年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訓得到廣大學員的一致好評。學員們紛紛對培訓的課程給予了高度的熱情和充分的肯定,北京房山竇店學員萬曉峰說:「學習使自己大開了眼界,所學的舞蹈劇目回去之後馬上能進行推廣」。北京市石景山區古城街道的侯康翊,作為街道的一名文化骨幹,已經擁有三十多年的音樂教學經驗,還自發組建了一個50人的合唱團,可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不滿足,「我特別喜歡學習音樂方面的知識,都連著參加兩年了。最主要的是,想把新知識帶回合唱團,帶回到我們街道、社區裡,也算是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做點實事吧。」
基層文化隊伍是文化部門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直接承擔者,是組織實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力量。目前,北京市公共文化設施水平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但要把一流硬體設施用好,讓百姓真正受益,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強、素質好的基層文化幹部隊伍,與先進的硬體設施相匹配,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因此,下一步文化局將要鞏固已經取得的培訓經驗,繼續將基層培訓工作繼續抓實、抓好。不斷完善培訓工作網絡,整合師資隊伍,針對性的做好文化培訓配送。儘快改善一部分基層文化幹部不懂使用設備、不會組織活動、不熟悉業務的現狀,為各項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實現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副局長王珠和北京十六個區縣文委領導觀看了學員的結業匯報演出,陳冬局長在結業儀式上對學員們的精彩表現和三年來「千名基層文化骨幹培訓工程」的培訓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對學員們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要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成。要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理清今後的工作思路;要適應形勢需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要緊跟時代節奏,開闊視野,勇於創新,更好的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要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傳播者,把在這裡學的好招、妙招、絕招帶到群眾身邊,教好身邊人,讓身邊人學好,充分發揮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從而使首都群眾文化活動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