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德逌
德逌醫道是一家專注於中醫藥大健康傳承、傳播、運營服務平臺;是「傳承者+營銷家」,以中醫藥為君,商業運營為丞,器巧為佐使,運用《四項五行運營法則》洞察道、法、術、器、勢商業真象,傳播醫道、商道,挖掘、投資、孵化、運營服務中醫藥項目,幫助從事於中醫藥事業的企業個人得到應有的尊重,盈利受益傳承,讓更多的大眾和家庭受益於中醫藥。
2020年初開始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總算有所抑制:全國30個省市區新增確診本土病例清零,湖北除武漢以外新增確診病例也清零。然而,隨著各省市逐步復工復產,大批實體機構卻撐不住了。
虧多虧少不是問題,生死存亡才是問題。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復工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每個人可能都在想,我可以做什麼?
當有人問教授陳春花教授該如何應對危機時,她這樣回答:「我不認為危機是可以用有準備的概念來理解的,當危機來臨時,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危機。如何處理危機根植於企業的價值體系中,根植於我們的價值判斷中,危機既給人們帶來危險,也給人們帶來機會」。
當危機發生,我們能不能真正地去了解危機的情形?
能不能夠真正地去理解信息?
可不可以讓自己與這樣一個危機環境有理性、清醒的相處關係?能不能夠讓自己真正地理解危機帶來的變化到底是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做?
當事情飛速發展,已然失去控制,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靜下來。
真正地與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相處。不僅要能夠直面它,還要能夠認識它,更重要的是能跟它相處。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
核心還是要改變我們自己。
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其實是在於改變世界。所以當我們遇到危機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去解釋它。但是如果願意跟它共處,不受這個環境的約束,其實就可以發現,我們真的可以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
在危機到來的時候,那些能夠發展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把增長變成一種理念,並用這個理念來指導企業的行動,也就是非常明確地「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
數位化帶來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變化的速度,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確定性。當面對的完全是不確定性時,預測很難準確。不確定性的特徵就是不可預測。這時如果用預測的方式去做判斷,決定要做什麼,很可能是懷著一種「賭」的心態。
正確地認知危機,是指能夠持續靈活地去適應,能夠不去討論預測是否正確,而是要求自己動態應變。這才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能力。
這次疫情,很多企業都在判斷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判斷這件事情。好的企業開始採用計劃應對的方式。
很多餐飲店處於歇業狀態,那麼在歇業期間,它們的員工怎麼辦?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這時,盒馬鮮生率先推出「共享員工」的應對計劃。「共享員工」的計劃也是一種進化應對的方式,一方面使餐飲業的員工得到妥善安置;另外一方面,也為盒馬補充了人力,使其運營與效率大大提升,解決了疫情期間招工難的問題;此外,也解決了供應問題,人們的生活得到更大保障。
如何學會進化應對危機?
真正優秀的老闆會在在4個方向上訓練自己:
訓練自己不斷進化,去應對變化
在動態中尋求與變化最佳的響應模式
憑藉其不斷進化的能力
讓危機轉化為新的發展機會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當遇到巨大衝擊時,核心方法就是先做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我們才能接受危機和挑戰。我們必須以自己最大的定力去接納變化,與變化共生。
華為在過去的發展歷程當中遇到過幾次大的危機,但是它每次所採用的方法都是要求把自己做好,包括2018年、2019年的大危機。那其實是一個超級強國以國家的力量在合圍一家企業,但華為依然沒有受幹擾,繼續自己強勁的增長。
任正非很明確地說過:「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國政府做的事不是我們能左右的。」這恰恰就是我們要分享、要學習的東西,一種認知的能力。
易卜生說:「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當我們面對疫情,我們希望能夠行動起來,助力企業面對疫情,在逆境中找到光亮,變革自我,成為真正的強者。
在這疫情期間,有很多診所老闆諮詢他們的生意(項目)能否賺錢,那個生意(項目)是否還有救,我真的沒辦法回答。
但是我建議你,可以看看你所說的這個生意(項目)到底屬於哪種思維模式的生意,然後問問自己適合不適合。 有時,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畢竟,生意從不關心由誰來做,從不關心適不適合你。 而你,卻必須關心生意是哪種,適合不適合你。 你順應了生意種類,就可以一路呼嘯著奔騰入海; 沒有順應,你就會成為逆水而上的魚,費盡所有力氣,依然原地不動,甚至有可能倒退。
無論是這個生意(項目)是否能賺錢,那個生意(項目)是否還有救,我,都沒辦法回答。 生意(項目)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你的生意(項目)思維模式。
在企業傳承盈利之道《四象五行運營法則》中,我將生意(商業形態模式)分為五種思維模式:
服務思維模式;資源思維模式;運營思維模式;產品思維模式;管理思維模式。
今天,我就把這商業形態模式的五種思維模式分享給你,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 1 —
產品思維模式
什麼是產品思維模式? 做產品生意需要你對消費者有敏銳的洞察,你要需要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 就比如,賈伯斯的蘋果手機。 發布會上,他把手機一拿出來,無論是現場,還是在看直播,都會驚嘆,哇,這才是手機。 這是產品思維模式。
非網際網路公司裡,北京同仁堂、可口可樂、寶潔、海爾、格力等公司,是產品思維模式,網際網路公司裡,比如遊戲公司,比如微信,這些也是產品型生意。 做產品思維模式需要什麼能力? 需要對消費者有深刻的洞察、有敏銳的感覺、還能迅速把產品做出來。
比如,很多to C 生意都是產品思維模式。 客單價雖不高,但是量巨大。 這時,對產品本身要求就會非常高。 兩個產品有時候只有細微的一點點區別,最終銷量可能就會有天壤之別。 所以做產品型生意的人會特別相信產品,特別相信,我只要把產品做好,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
—2—
服務思維模式
服務思維模式就是將自己的服務做到消費者認可的極致狀態,從而達到消費者心智中想消費時就想到你的模式。比如:火鍋中的海底撈,KTV,遊艇會等。
此種思維模式對消費者消費時提供超值或者說增值服務,這對消費者消費時體驗,感受要有很深的認知洞察力,企業你得要匹配跟你生意的服務增值、超值、意外項!
比如:吃火鍋就想到服務極致的海底撈,等待時超值服務意外項:擦鞋,做臉等服務,吃飯過程中的細節關愛:小朋友的陪護,一對一的協助,預定客滿的服務細節:火鍋底料禮品送達,讓人失望之餘得到更多的驚喜。
—3—
管理思維模式
每個企業都存在管理行為,管理如何出效益,這也是企業常用的一種思維模式,這是每個企業管理者必須掌握的一門知識!
但是很多的企業管理者做得都偏移了核心需求價值,過多的管理讓自己的員工、客戶管死,變成「死水塘」。管理核心的價值需求是:通過管理模式,讓員工、客戶發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為自己的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這裡面做得好的是有華為、阿里巴巴、海底撈等企業,真正做到讓員工跟企業共成長,共分擔。讓客戶認可員工,認可企業的價值。
— 4 —
運營思維模式
to B生意就不同,to B這種生意每單金額相對較大,而且B端客戶的決策流程又相當複雜。 所以to B 生意比拼的往往不止是產品能力,可能更重要的是服務能力、銷售能力。
所以to B生意很多是運營思維模式。 什麼叫運營思維模式? 指的是靠團隊的管理和運營能力來賺錢。
比如,你開個餐廳,如何才能賺錢? 飯菜好吃,這個是必然。但是想賺錢,更重要的是,你要在經營中能一分錢一分錢的摳出來。 怎麼摳?
同樣的菜,你通過討價還價、長期訂購等方式,能不能比別人買的更便宜一點?
洗碗、刷盤子的時候能不能少費點水?能不能少擠一點洗潔精?
餐廳能不能一直保持乾淨整潔,讓每位顧客有個好心情?
後廚能不能再減少一些調味品、輔料等的損耗?
......
所以,開餐廳是運營思維模式。 開超市也是一個道理,賺的錢也是摳出來的。
搬雞蛋、水果等如何能避免破損? 蔬菜區要不斷補水,否則葉子會黃,沒人買。 快過期的商品趕緊促銷賣掉。 等等。
所謂運營思維模式,就是這樣不辭辛勞的,一分一分的去摳錢,摳錢,再摳錢。
網際網路公司裡,我們說阿里、美團等最開始做的就是運營思維模式。 那做運營思維模式需要什麼能力? 需要的是不斷地折騰能力。
什麼意思? 就以得到為例,我們發現得到是一家不斷折騰的公司,賣書、賣月餅,做得到APP,還做個閱讀器; 做了跨年演講還不完,又搞了個知識春晚。 反正不斷折騰就是了。 這就是運營型公司需要的能力,不厭其煩的溝通再溝通、不停地折騰再折騰、不斷的打磨再打磨。
— 5 —
資源思維模式
但這種折騰,有些生意肯定就受不了。 什麼生意?資源思維模式生意。 什麼是資源思維模式生意? 簡單來說,做這種生意需要你掌握某種稀缺資源。
比如,你有別人不能解決疾病問題的手段方法;你擁有歷史沉澱的品牌;你有某個著名景點的特許經營權;你有某個礦山的特許開採權;你有做金融服務的牌照;你有大量的專利......
做這種生意,你如何獲利? 因為你有別人沒有的資源,你有別人拿不到的資源,你就可以通過控制這種稀缺資源獲取利潤。
比如科技領域的著名公司,華為。 他現在為什麼能做的這麼好? 就是因為華為控制了一種稀缺資源,專利。 一旦華為的技術有了專利保護,華為就可以獨自使用這樣的技術獲得競爭優勢。 或者他可以收取別人使用這種技術的授權費。
這就是資源思維模式複雜生意。 那資源思維模式生意有什麼特點? 這種生意,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多年積累的技術及社會資源。 所以,做這樣的生意,天天折騰是肯定不行的。
五種思維模式他們之間並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存在其他的商業形態中,根據自己的生意(商業形態模式)需做取捨加強,讓自己生意盈利能力更強,使用資金人員最少!
別人成功的模式不一定適合你的,你得深度思考你自己的實力、你的資源、你的最終目標,找到最適合的思維模式路徑。整合相應的資源,補缺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在多難、多變外部環境中,始終處於盈利發展之中!
作為一名商業策劃顧問, 在這疫情的中後期我建議大家可以從這幾個層面快速的修正自己:
1.加強自己的資源思維模式,管理思維模式,從企業內部源動力發力,增強自己適應多變的市場能力。
2.提升自己的服務思維模式,給自己的商業形態賦能,加強客戶的粘性打造。
3.完善、借力、整合產品思維模式,更深度的滿足市場需求,從寬度,精確度兩個方面加大盈利能力。
4.整合借力、綜合提升運營思維模式,可以借鑑網際網路思維s2b2c模式,讓自己成為資源中心,裂變自己的員工、客戶,借巧力放大自己的商業格局。(近期將會詳細講解實體門店如何賦能,運用s2b2c模式讓自己躺著賺錢,敬請關注!)
最後,拿我們醫療行業中翹首崇本堂中醫館連鎖公司創始人時明五說的話:「有時候,也經常給自己打氣:只要咬牙不斷堅持下去,只要能找到好醫生,只要能有更多的病人上門……那診所的明天一定會更好!但事實上,診所的運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系統不強,註定只能是每天低水平的重複,時間不是您的朋友,路只會越走越窄,甚至是積重難返!」
給大家一個提醒:每一個生意模式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系統不強,只累加項目,改變局部反而適得其反,可能會更加拖累自己的生意,加快進入死亡期!
在這疫情閉關期,希望大家深度剖析自己的生意,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運營模式重點,快速整合修正調整,迎難而上,讓自己的生意更加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