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受虐兒童案頻發 藍軍要求重新整合各單位並"修法"防虐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1月24日訊: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南市發生多起震驚各界受虐兒死亡和重傷事件,市議會國民黨團1月23日在市府受虐兒項目報告中要求,社會局、警察局、教育局、衛生局和基層裡鄰長,不要各吹各個調,虐兒事件已是「國安」事件,從地方到「中央」應整合發揮一條鞭功能,並建議臺當局全面「修法」,讓公權利進入家庭,以嚴刑重罰保護孩子快樂成長。

    據報導,國民黨團書記長蔡育輝、議員林燕祝、尤榮智、李鎮國、王家貞、方一峰、曾培雅等在虐童項目報告中指出,臺南市社會局的螺絲鬆了!1月11日臺南市就發生1歲多小男童被保母虐待的左側硬腦膜下出血、雙側視網膜出血、左肱骨骨折住進加護病房的虐童案,擁有法院判定親權的臺南市社會局,不但不告訴孩子生母事實,還騙生母孩子只是小感冒,接著1月16日,臺南市又發生1歲女童受虐死亡案。

    國民黨團議員接受陳情直播此悲劇,還被NGO團體批評侵犯社工個人隱私不排除提告,為民喉舌、監督臺南市政府行政、捍衛公共利益,本來就是議員民代的天職,既沒暴露市府個人個資,怎會侵犯個人隱私?NGO團體是否也應該一起來關懷受虐兒被安置不妥等相關問題。

    國民黨團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9千名兒少受虐,平均每1小時就有1位兒少身處危險或暴力的環境」,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好不容易盼望來的孩子,本該是每個父母親的寶貝,但現在大人身心不健全,吸毒、沉迷電動遊戲、無業或承受不了工作生活壓力,把無辜的孩子當成出氣筒,家暴專線有發揮作用嗎?市府社會局、教育局、警察局、學校、裡鄰長等有關單位有發揮功能嗎?多年來,各單位仍是各吹各的調,為什麼不能成立一條鞭的防虐兒單位,增加社工的人力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讓裡鄰長能主動通報,讓受通報的局科室能主動積極發揮搶救受虐兒的功能。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臺虐童案頻發民眾包圍警局,如何預防悲劇發生?
    長期奔走推動「修法」的王昊(被虐待致死兒童)姑姑王薇君與關心兒童受虐的民眾昨天(17日)到臺「立法院」,呼籲儘快通過「兒少保護改革法案」,以重刑遏止虐童事件發生。她炮轟臺當局「無能!怠惰!」臺灣虐童事件頻發近幾個月,臺灣發生多起重大虐兒事件,包括2018年11月臺北市2歲男童疑遭母親餓死,以及2019年1月16日傳出,臺南2歲女童疑遭生母等人虐打致死。2019年1月17日,臺中、苗慄再次相繼傳出幼兒遭幼兒園及繼父施虐案件。
  • 惡性虐童事件頻發,人大代表建議刑法增設虐待兒童罪
    惡性虐童事件頻發,人大代表建議刑法增設虐待兒童罪 澎湃新聞記者 王健 2016-03-07 17:42 來源:澎湃新聞
  • 受虐兒童的日記本,是成人世界失守的證據
    我們難以想像,在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裡,兒童的天真是何時失落的,成人的暴力又是何時升起的。©長谷川美祈©長谷川美祈長谷川美祈經歷了從兒童身份轉移到母親身份的過程,試圖從潛在施暴者和潛在受虐者的角色看待虐童事件的痛苦與創傷,從而開始了對虐童案的研究。暴力的延續性在角色的轉化中也很容易得到體現,從受害者到行為人,虐待具有一種互換的性質。
  • 孩子被家暴致死案頻發:撤銷監護權不該只流於文字
    在一次次類似案件中,周圍鄰居往往都知道孩子受虐,而有關部門囿於未造成嚴重後果,也不主動立案,批評教育了事。最終孩子「弱而無助」,直至慘死監護人之手。撤銷監護的規定不能總是停於紙面早在2006年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時,撤銷監護權的條文已被寫入其中:「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
  • 虐童致死案引全臺關注 臺南市議員要求加強兒少保護網
    華夏經緯網1月24日訊: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南市北區日前傳出虐童致死案,引起全臺關注,甚至登上了英國媒體,市民群情激憤紛紛到市長、議員臉書留言呼籲公部門要有所作為,臺南市議員邱莉莉表示,就法制面來說,兒少保護「法令」與隱私權保障常有衝突,導致成效受限,裡鄰合併案大裁鄰長人數,警察局把婦幼隊從市區遷移出,這都不利加強兒少保護網。
  • 小S被贊最酷媽媽 為受虐兒童痛哭落淚
    小S拍攝公益廣告落淚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小S擔任「用愛包圍受虐兒」兒童保護大使,為臺灣受虐兒童發聲。身為人母的小S,在拍攝公益廣告當天聽見兒童受虐時的錄音,流下令人動容的真摯眼淚。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小S擔任綜藝節目主持人,帶給民眾多年歡樂,同樣身兼三個女兒的母親,則以愛搞怪及充滿愛的親子作風常登上新聞版面,是許多小朋友眼中最「酷」的媽媽,今年邀請她擔任兒保大使,在公益廣告中則以反差形象呈現在螢光幕前,不僅讓她全程不發一語,也流下觸動人心的真實淚水,希望藉此能讓更多小朋友大朋友知道,臺灣依舊有許多的孩子受到不當對待,是嚴肅而需要認真面對的議題。
  • 舉辦「受虐兒童個案管理工作坊」的感悟
    ,工作坊,收穫10月20、21日,我作為兒童希望的一名一線社工,與兒希各地的夥伴們一同在西安完成了「受虐兒童個案管理工作坊」,在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為來自中西部地區30多名困境兒童社會組織的夥伴,分享創傷、個案工作等信息。
  • 臺南2歲女童驗屍出結果 疑長期受虐死前被抓頭撞牆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1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南一歲女童遭18歲母親及母親堂姐夫婦、母親同居人虐待身亡,今日(16日)下午驗屍出結果。臺南地檢署主任檢查官周盟翔表示,女童全身可用「體無完膚」來形容,頭部甚至出現顱內出血,疑似被抓頭撞牆或是撞地板,前額、後腦均有撞擊跡象。
  • 兒童哭喊學校有鬼! 臺南市虐童幼兒園遭曝光
    兒童哭喊學校有鬼!  臺南市永康私立幼兒園年前陸續傳出幼童受虐事件,幼兒受到驚嚇的畫面。(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3月15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南市永康私立幼兒園年前陸續傳出幼童受虐事件,學生家長群往溝通,反被嗆影響園譽,一副膽大妄為的嘴臉。臺南市議員林燕祝日前強烈抨擊當地教育局和社會局等主管單位漠視放任,導致更多幼兒無辜受害,要求在1個月內對違規私幼做出處理,還給受害者公道。
  • 霸凌、性騷擾、自殺案頻發 臺灣軍隊管理問題出在哪?
    臺灣立法機構防務委員會今日邀請臺防務部門主管嚴德發進行「臺軍軍風紀」項目報告,依臺防務部門報告,269旅3件自傷案中,關於黃姓中尉自傷案,黃員於2020年4月16日14:50時,因未參加「二級廠送訓協調會」,連長呂少校電話聯繫未果,後通知同袍協尋,迄17:50時經單位同仁在該旅中正堂發現黃員自縊,第一時間封鎖現場,並通知檢警憲單位至現場勘驗
  •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頻發 少年司法離兒童利益最大化有多遠
    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頻發 輿論密切關注紛紛追問少年司法離兒童利益最大化有多遠近日,檢察機關將建立全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庫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江西、上海、內蒙古等地先後曝出的教師和上市公司老闆猥褻兒童案,觸碰道德底線。如何有效預防類似案件發生?如何在案件處理過程中更好地保護受害兒童的合法權益?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相關法律專家認為,少年司法屬於綜合性司法,實現兒童利益最大化需要各部門形成合力,推動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 桃園藍軍大整合 爭取青年才俊強化戰力拼2018!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桃園市黨部、黃國園黨部上午舉行合署辦公揭牌儀式,象徵桃園藍軍「合而為一」,再也不分地方黨部或黃復興黨部。今天是2018年元旦第三天,會中也舉行新年團拜,全場洋溢加油聲,誓言要打贏2018選戰。
  • 張銘清臺南遇襲案法官孔廟勘驗審案(圖)
    張銘清在臺南孔廟遇襲案,二審法官在孔廟內開庭的明倫堂,是昔日的府學所在。(中評社 趙家麟攝)環球網3月26日消息,2008年10月21日,震驚兩岸的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臺南孔廟遇襲案,被告臺南市議員王定宇不服一審判決,繼續上訴臺「高等法院」審理。法官在25日下午到臺南孔廟內案發地點調查,並首度在孔廟明倫堂開臨時庭,王定宇要求「高等法院」應發函傳張銘清出庭。
  • 第一屆臺南國際兒童電影節將在4月初舉行(圖)
    第一屆臺南國際兒童電影節將在4月初舉行(圖) 2013年03月14日 17: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都是不禁槍的國家,為啥美國槍擊案「頻發」,日本卻很少發生?
    我想有的人想到的可能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有的人想到的是美國的奇葩總統川普,但不知道有沒有想到美國的槍擊案。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不知道為啥槍擊案發生的概率真的太大了,幾乎每年都有幾起有關美國槍擊案的報導。今天月月和大家說的話題也和這個有關:都是不禁槍的國家,為啥美國槍擊案「頻發」,日本卻很少發生?
  • 高雄家庭暴力案10年增10倍 兒童受虐增125倍
    中國臺灣網6月25日消息 高雄縣社會局統計,高雄縣家庭暴力案件的通報量,比10年前整整多了10倍,其中以兒童受虐和保護案件增加最多,增加了125倍。據臺「中廣新聞網」報導,根據高雄縣社會局統計,高雄縣接獲的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從1999年的500件到2007的5451件,正以10倍的驚人速度增長,仔細分析發現,男性被害人增加了23倍,兒童受虐和保護案件增加最多,高達125倍,老人保護案件則是成長了34倍。
  • 康乃狄克州 案 為何美 案頻發?這個是關鍵
    延伸閱讀:     為什麼美國 案頻發?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曾刊文稱:即便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 事件,在任何美國武器經銷商眼中, 案意味著更大的商機。他們並不擔心政府會控制武器銷售,而是恰恰相反:恐懼會促使美國人購買更多的自衛武器,而且越來越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