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這樣的膠囊旅館嗎?

2021-01-18 霓虹列島

曾經被嘲笑為「加班文化」而生的日本膠囊旅館,由於低碳環保,節約能源的概念,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被效仿。英語小姐姐帶大家一起參觀東京新宿區典型的膠囊旅館的內部設施。(http://www.capsulehotelshinjuku.com/)

30美金一晚上,提供睡衣和各種洗漱用品(有的膠囊旅館還提供溫泉設施),便利的交通是年輕人出遊選擇膠囊旅館住宿的首要原因了。


世界各地還有各種特色膠囊旅館,增加了公用區域的設施,結合了當地風情,減少密閉感,入住率常年保持100%。


【宜舍單人旅店】臺灣


【Dream Lodge, Lavender】新加坡


【The Pod Sydney in Sydney】

 澳大利亞


【Nonze Hostel, Pattaya】 泰國


【Capsule Hotel Astil Dotonbori】大阪


【Star Anise Boutique Capsules】 

 Colombo

 斯裡蘭卡


【InBox Capsule Hotel, 聖彼得堡】 俄國


【The Prime Pod Kyoto】京都


探詢一下

膠囊旅館了不起的歷史

1979年,大阪市為了振興觀光業,開業了首家膠囊旅館。膠囊旅館的構思者是大阪當地經營大浴場的老闆中野幸雄。他請到著名建築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房間結構。設計產品在大阪萬博會一亮相,就接到了客戶訂單。

(初代膠囊是這樣的


黑川紀章(Kurokawa Kisho)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日本代表性建築設計師。如果來過東京的朋友應該對下面照片裡的建築都有深刻的印象。

再來看看這建築的內部構造 (面積雖小,五臟俱全)

黑川還榮獲過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Gold Medal of the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France。作為建築師的黑川還是思想家,實業家和政治活動家。他和中國也有很深的淵源:曾經參與的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新昆明機場,鄭州的鄭東新區開發等項目。(參考:http://www.kisho.co.jp/)

島主:環保低耗的膠囊旅館也正是體現了他這種人與自然,建築與自然的「共生的思想」吧! 聽聽Harmony,來做個投票吧!


相關焦點

  • 日本的膠囊旅館,中國的管道房,這樣的房子你願意購買嗎?
    於是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和中國香港,出現了「將囊旅館」和「管道房」。日本「膠囊旅館」日本的人口密集度非常不均衡,在東京、大阪等地,人口非常密集,而在城郊或是鄉下地區,人口比較稀少。因此在大城市出現了一種「膠囊旅館」,也被稱為「膠囊公寓」,專門收納身上沒什麼錢,就是為了休息才住進來的年輕人。
  • 豪華版膠囊公寓驚現 附膠囊旅館資料
    膠囊旅館相關資料:  2003年春晚趙本山在小品《心病》裡有段經典臺詞:「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萬六千天;家有房屋千萬所,睡覺就需三尺寬;總結起來四句話:說人好比盆中鮮花;生活就是一團亂麻;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個臨時住所;那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 開封現膠囊旅館又萌又潮 電視梳妝檯一應俱全
    只在電視上見過的「膠囊旅館」如今開封也有了,艙內雖小但「五臟俱全」,均安裝有電視、梳妝檯、電源、排風扇、小型滅火器、煙霧報警器等設施。旅客在太空艙膠囊旅館裡看電視□記者杜一格實習生曹凡王佳寧文圖核心提示 只在電視上見過的「膠囊旅館」如今開封也有了!
  • 膠囊旅館 味道怎麼樣?
    老闆期待旺季能有好生意  「為了開這個旅館,我們專門去西安膠囊旅館進行了考察。」唐英俊是湖南衡陽人,前幾年他一直在廣東做家庭旅館生意。自從在網上看到西安的膠囊旅館後,他和在青島做生意的哥哥萌發了在青島開膠囊旅館的念頭。
  • 第一家膠囊旅館關門了
    記者 劉陽    今年1月,一家名叫「希泰」的膠囊旅館落戶上海火車站附近,號稱是中國第一家膠囊旅館。老闆夏全根還是我們杭州富陽人。夏全根早年在日本留學從事建築行業,看到日本到處都有的膠囊旅館,就想把它也引進到中國來。
  • 「膠囊旅館」為何「水土不服」
    記者走訪發現,所謂的「共享床鋪」實際上就是「膠囊旅館」或「太空艙」酒店,福州也有一些「膠囊旅館」或「太空艙」酒店,不過最近兩年絕大多數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個別仍在經營。業內人士稱,這些酒店其實就是群租房,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既然「膠囊旅館」或「太空艙」酒店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相關部門及時叫停,不僅必要,而且必須。不管什麼行業,安全都是發展根基,缺失安全支撐,後患無窮,難以為繼。
  • 「膠囊旅館」用英語怎麼說
    可是,你知道嗎?在日本有一種旅館,它們的房間是像抽屜那樣陳列的,每個房間的大小也僅夠一位客人睡覺。這樣「憋屈」的旅館服務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欣賞呢?  A capsule hotel is a type of hotel in Japa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tremely small "rooms" (capsules).
  • 想要時尚旅遊,試一次膠囊旅館吧!
    可又有多少人嘗試過膠囊旅館呢?聽到「膠囊旅館」這個名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小小的盒子肯定擠死了」,還是「什麼都沒有,肯定好不方便」,抑或是「一定是又髒又臭」?No No No......若是你持有以上觀點,那只能說明你對膠囊旅館還不了解。不同於傳統旅社,膠囊旅館是都市裡的一種簡易住宿設施。
  • 膠囊旅館是便宜的代名詞?日本這家膠囊旅館還能享受正宗桑拿浴!
    在日本,便宜卻功能完善的膠囊旅館是許多旅行者的首選。不過誰說膠囊旅館就不能享受到高級服務呢?日本這家名為 °C 的膠囊旅館就在店裡提供了正宗的芬蘭lyly桑拿供顧客享受。lyly意思就是「桑拿的熱氣」。在這個膠囊旅館,客人可以盡情的享受將有薄荷香氣的水淋在高溫的石頭上散發出的迷人蒸汽。
  • 探訪滬上第一家膠囊旅館 一天88元價格合適嗎
    【店長講述】 為什麼要開一家膠囊旅館?這也許和旅館老闆塔贊的經歷有關,他留學日本時,曾在兩家膠囊旅館打過工。當時去膠囊旅館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工資略高於其他地方」。不過,「想不到這種旅館也可以賺錢。」塔贊說,對這種奇特的住宿方式,他很感興趣,甚至還專門寫過一篇關於膠囊旅館的論文,研究其受眾和在其他國家發展的可能性。
  • 聽說過日本的膠囊旅館嗎?為何在中國不受歡迎?網友:晚上太吵!
    當你踏進膠囊旅館的大門,就有服務人員給你遞上一雙消毒的鞋子,等你支付好住宿的費用,選擇一個柜子寄存你的行李,然後就可以到達你的「房間」,可想而知,所謂的膠囊旅館,房間的面積應該不會很大,有點類似於我們火車的臥鋪車廂,擺放的是2米×1米×1.5米的長方形方格,因為形狀類似於膠囊,有了膠囊旅館的別稱!
  • 上海「膠囊旅館」探密:進「膠囊」靠鑽(圖)
    近日,膠囊旅館成為滬上一個熱門話題。源於日本,太空艙模樣,頗帶幾分科幻色彩……落戶上海的膠囊旅館到底什麼樣?1月11日,新民網記者探營膠囊旅館,超前的理念之下,卻暴露著私密性和安全性的比拼。  記者體驗:進「膠囊」靠鑽  雖然還未對外營業,但記者先體驗了一下入住的全過程:在前臺登記過後,領取到「膠囊」號碼,並從相應編號的箱中拿出拖鞋換上,這樣才能走進旅館的核心部分。
  • 膠囊旅館受熱捧,日住只需38元,你會選擇嗎?
    膠囊旅館,最開始的時候,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我們都知道,日本人的工作強度是數一數二的,因此,有特別多的加班人士。久而久之,膠囊旅館也就產生了。這種旅館就像幾十個摞起來的「膠囊」,為的就是方便加班人士或者趕不上末班車的人。要說這膠囊旅館,設施也是挺人性化的。
  • 上海出現配備液晶電視膠囊旅館 是國內第一家膠囊旅館
    位於上海火車站北廣場附近的一家「膠囊旅館」即將開業。據旅館工作人員介紹,鋼框架的「膠囊」,寬和高約110釐米,長220釐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空調讓人冬暖夏涼,有枕頭被子、通風扇、可調燈光、鬧鐘、電源插座、液晶電視,還能上網漫遊。68個格子間分成A、B、C三區,另有浴室、衛生間、吸菸區、小賣部和存物區等。
  • 探訪上海首家「膠囊旅館」 「格子間」日租88元
    「膠囊旅館」究竟長啥樣?  【記者體驗】  這家旅館尚未對外營業,記者在前臺「登記」之後,領到了「膠囊」的號碼,在大堂找到相應編號的鞋箱,換上拖鞋,然後掀開接待臺後方的布簾,便領略到膠囊旅館的不同之處。  膠囊旅館總面積大約300平方米,光線很好。裡邊安置了68個「膠囊」,疊為上下兩層。
  • 指南丨日本膠囊旅館的進化之路
    而膠囊旅館作為日本獨有的「特產」,也在進化,不停推陳出新。世界上第一家膠囊旅館,出現在1979年的大阪。「CAPSULE INN OSAKA」,位於大阪梅田的繁華街區。日本的人口高度集中在東京、大阪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而對膠囊旅館的需求的也集中在這些城市,而且尤其集中在那些「出差」、「喝多了回不了家」、「下班太晚趕不上終電」的日本男性上班族群上。
  • 為什麼日本的膠囊旅館在世界被帶火?讓我們來瞧瞧這顆神奇的膠囊
    大家對膠囊這個東西有怎樣的了解呢?有的人可能會說,膠囊是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吃的一種藥丸;有的人會說,膠囊是一種充滿浪漫氣息的藝術品,比如存放小情書的愛情膠囊。但是你有沒有聽過膠囊旅館呢?沒錯,你沒有聽錯,就是膠囊旅館。
  • 膠囊旅館或家,一個紐約攝影師眼中的東京蝸居
    對於膠囊旅館,我們並不陌生,有人說它像宇宙飛船的太空艙,也有人說像棺材。正是因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才催生了這種奇特的住宿形態,並且西渡到了我國。2011年上海火車站北廣場附近出現了第一家膠囊旅館,隨後北京、西安、重慶、昆明等地也都相繼跟上,但卻經營慘澹,有的現在業已倒閉。我們中國人不待見的膠囊旅館,在其發源地日本仍欣欣向榮,甚至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 日本東京的膠囊旅館 受到不少上班族的青睞
    膠囊旅館不大,也就是一張床的大小。在這樣的房間裡,不可能站起來,只能躺下或坐下。 2015年,美國攝影師Wom Kim拍攝的膠囊旅館,作品被稱為Living Small,真的是名副其實。
  • 「太空艙膠囊旅館」現身南京
    原標題:「太空艙膠囊旅館」現身南京藍色的弧線燈光,設計前衛的白色艙體,一名年輕人躬身爬進去後靜靜關上艙門……這不是科幻片裡的太空艙場景,而是南京的一家「太空艙膠囊旅館」。近年來,這種旅館在國內興起,南京短時間內也開起了不少家「膠囊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