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編者的話: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成為全球市場的搶手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此前表示,全球個人防護裝備市場正面臨嚴重破壞,尤其是口罩和呼吸器的庫存現已不足以滿足世衛組織及其合作夥伴的需求。隨著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多國的新冠肺炎病例增多,來自醫務人員和居民防護的巨大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全球口罩的供應能力。疫情最為嚴重的中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環球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中國口罩企業正開足馬力日以繼夜大力生產,同時各個國家也正在想辦法彌補各自的口罩缺口。
中國口罩日產能已是疫情前近4倍
據中國工信部此前披露的數據,疫情之前,我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日產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多家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國內廠商估計,中國的口罩產能佔全球口罩總產能的50%以上,甚至已超過60%。廣州保為康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康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中國外,越南、日本、韓國、菲律賓、南非等國都生產口罩,但規模遠遠無法與中國相比,也無法取代中國的市場地位。
中國企業正在大力擴產
據國家發改委2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稱,2月25日,我國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的日產量達到7619萬隻,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7285萬隻。換句話說,當前產能已是疫情前的近4倍。儘管如此,有統計顯示,如果疫情期間全面復工,國內口罩日需求量或將達到5億隻左右,再加上醫院對標準更高的醫用口罩的需求,國內口罩缺口依然極其巨大。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全國口罩行業已經在加緊復產、擴產,中國船舶集團、中國石化等一些有條件的企業也轉行加入口罩生產的隊伍。
浙江建德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醫用口罩生產商之一,該公司總經理林焰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平時工廠的口罩日產量約為20萬隻至30萬隻,目前已經將產量提升至50萬隻。「我們把普通口罩的生產線改造成符合醫用等級的,新增了10條醫用N95口罩生產線,機器一天開機12個小時,還增加了近一倍員工」,林焰偉表示,公司產能已經達到極限。
原材料成為最大瓶頸
儘管口罩行業已經開足馬力,但不少制約因素依然限制口罩產量進一步增長,其中最大的瓶頸是原料,尤其是醫用口罩的核心原料聚丙烯熔噴布。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國內熔噴非織造布的年產量為5.35萬噸每年。
「政府正在鼓勵口罩企業擴產、有條件的企業轉型做口罩,但是上遊的材料供應跟不上」,林焰偉介紹稱,熔噴無紡布是超細過濾效果的過濾材料,起到攔截細菌、飛沫的作用,是醫用口罩以及一些高級別民用口罩的生產必備材料。多家廠商透露,目前熔噴布的進貨價格「漲瘋了」,儘管價格上升十倍甚至二三十倍,但依然供不應求,口罩廠商還得帶著員工去工廠門口「堵」材料。
據了解,熔噴布的生產設備有較高技術門檻,核心的噴頭等配件需要從德國、日本等進口。「熔噴設備需要訂製,從訂貨到投產最少3個月,且一條生產線一天也只能生產1噸熔噴布,對於口罩廠商而言真的是杯水車薪」,林焰偉說。
相比普通民用或工業用口罩,目前更難增加的是醫用口罩,不僅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還需要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才可以生產。「平時醫用口罩需求很少,生產難度大、成本高、利潤低,一般企業也不會生產」,楊康彬介紹稱,生產醫用口罩需要淨化車間、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等配套設施,這讓原本沒有生產能力的企業想短期轉型難度很大。
減少缺口需要「兩頭」努力
儘管各國企業正在拼命生產口罩,但依然趕不上全球需求的飛速增長。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近日在談及美國口罩儲備問題時稱,目前國家戰略儲備只有3000萬隻口罩,但醫護人員的口罩需求為3億隻,而義大利、日本等國口罩庫存也都「見了底」,全球口罩的缺口正越來越大。
林焰偉告訴記者,該公司此前15%的醫用口罩產能出口日本、韓國、歐洲等地,但疫情之後全部停止。最近韓國、日本、新加坡的客戶都試圖購買口罩,「但國內缺口還十分巨大,根本不可能有多餘口罩出口」。
在全國工廠全力生產的同時,一些研究機構也在試圖通過技術手段尋求突破,如通過應用新材料讓口罩可以重複使用等。但業內人士認為,採用熔噴布生產口罩已經有約30年的歷史,之所以沒有新材料可以替代,是因為考慮防護性能、性價比等因素,熔噴布依然是最適合口罩的核心材料。
此前,香港一家中成藥廠宣布與當地公司合作製造口罩,採用一種納米纖維網,具有比普通口罩更好的防護性。林焰偉稱,類似「納米膜」「納米材質」不時出現,但這種「納米膜」相當脆弱,如果揉搓、擠壓都會破壞其防護能力,「可以說,目前還沒看到可替代熔噴布的新材料出現」。
目前來看,國內口罩生產仍有潛力可挖,尤其是技術門檻不高的民用口罩。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工藝角度來說,生產普通口罩不難,主要問題在兩頭:在產業鏈上遊,石化原料和材料需要保證供應。從下遊來看,最近開始轉向口罩生產的企業需要掌握好口罩生產必要的技術專業標準以及生產、管理流程。
業內人士表示,因為中國復工復產率還沒到頂,防護需求短期內減少不了。但隨著口罩產能的提升、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口罩供求不平衡會逐漸減小。中長期看,國內公眾不需要為口罩不足而擔憂。▲
歐洲:口罩企業不少,但產能比不上中國
本報駐外記者聯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口罩產業格局!」德國《經濟周刊》近日的報導稱,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口罩緊缺,歐洲口罩產業在疫情下面臨改變。
《環球時報》記者這兩天走訪了多家德國藥店問口罩的銷售情況。藥劑師們的答案一致:口罩已經賣光。前兩三周,口罩主要賣給中國買家。現在,藥店主要面向德國顧客,但口罩一入店就被賣光。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上,日用品商店、連鎖超市等也都沒有口罩。而義大利也出現了從南到北「一罩難求」的現象。在倫巴第和威尼託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僅48小時內,口罩在藥房和超市便已出現嚴重斷貨的現象。
位於德國西南部拉施塔特的Dach公司是德國幾家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企業之一。該公司主管馬特亞斯對《環球時報》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公司需求激增,是平時的數倍。這些天,公司銷售部的電話響個不停,每分鐘都會收到有關訂購口罩和防護服的電子郵件。為此,公司每天超負荷運轉。這也是該公司25年歷史中從未經歷過的情況。
實際上,Dach公司在中國也有工廠。以前,德國總部主要負責設計產品、倉庫和物流,中國工廠主要負責原材料和生產。但由於中國此前有口罩出口禁令,以及工廠不能很快復工,公司不得不做出改變,提高德國及其他地區工廠的生產能力。
早在2月中旬義大利疫情暴發之前,位於米蘭的口罩和防護用品生產商BLS就收到1000萬個口罩的訂單,這些訂單來自全歐各國,最終這些產品都被輾轉運往中國。正常情況下,全義大利每年的口罩市場需求為1500萬至2000萬個。而今,義大利國內口罩存量和產能已經捉襟見肘,口罩生產企業正在日以繼夜地大批量生產。
德國漢堡大學國際經濟學者卡斯普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口罩企業不少,但產能比不上中國、美國等地廠家。像德國口罩企業目前主要生產中高端產品,客戶主要是專業客戶,比如醫院、技術人員、軍隊等。這些企業與中國組成一條供應鏈:先由歐洲公司設計出產品,接著在中國採購原材料,製作口罩半成品,然後在歐洲工廠進行加工,最後銷售到歐洲各地。由於現在從中國來的口罩半成品及口罩成品短缺,許多歐洲企業不得不做出改變,從其他地區進口口罩原材料,在歐洲進行生產。▲
日韓:積極行動應對「口罩荒」
本報駐韓國、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馬 菲 蔣 豐 ●張 靜
在日本,口罩最近成了「高頻詞」。「買到口罩沒有?」已經成為人們見面打招呼時的問候語之一。《環球時報》記者在東京池袋車站附近幾個藥妝店以及24小時方便店裡採訪,要麼看到的是口罩貨架空空如也,要麼是上面貼著斷貨通知。「口罩荒」正在日本蔓延。
《日本經濟新聞》27日援引日本經濟產業省提供的數據稱,2000年前後,日本「花粉症」患者突然增多,對口罩需求量急速增長。到2018年,日本年消耗口罩量達55.38億隻。需要指出的,日本口罩有70%是在中國生產的,有20%是在日本生產的,還有10%來自泰國、緬甸等國。
面對「口罩荒」,日本政府行動起來。2月2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會見記者時宣布,從3月起,日本口罩月產量將從2億隻調高到6億。同時,他還告訴記者,日本已經逐漸恢復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進口口罩,到4月將達到每周幾千萬隻口罩的進口量。日本經產省和厚生勞動省則對120家口罩企業提出增產要求,對需要為此投資設備的企業給予補助。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市場近期每個星期需要1億隻口罩。如果120家口罩企業能夠按照要求增產,「口罩荒」問題將能得到解決。
對於日本要求的口罩供應量,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但有分析稱,日本有三菱化學等知名化工企業,可以在短期內生產出大量口罩原材料,而且日本車企也可以迅速轉產生產口罩,短期內可以大大提升口罩產量。
在韓國,民眾對口罩需求也急劇增加。《環球時報》記者最近在首爾的藥店看到,各種型號口罩都處於缺貨狀態。24日,韓國衛生部門和超市合作,向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大邱地區投放口罩,每人限購30隻。大批民眾聞訊趕來,早上不到八點就排隊,隊伍綿延長達數百米。
韓國食品藥品廳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月初,韓國主要口罩企業庫存大約3110萬隻口罩,現在啟動應急生產體制,每天可以生產超過1000萬隻口罩。考慮到韓國人口5000萬,這一產能從理論上可以滿足國內需求。
根據韓國《每日經濟》28日報導,正常年份韓國全年口罩需求量大約為3億—4億隻,如果全力開動,日產能力也可以達到1200萬隻。但作為口罩必用材料之一的熔噴無紡布,韓國需從中國進口。目前韓國生產熔噴無紡布的企業為11家,僅能滿足韓國六成需要。京畿道一家企業表示,目前靠庫存的中國熔噴無紡布來生產,但如果進口持續得不到落實,那麼3月初產量可能下滑。對此,韓國產業資源通商部27日稱,通過對136家口罩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2家企業使用從中國進口的熔噴布,韓國熔噴布企業2月產量比1月已提高87%,3月計劃再提高20%以上,因此韓國長時間日產1000萬隻口罩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