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年犯太歲」一說突然風傳 真有其事,還是迷信故弄玄虛?
專家:缺乏科學依據,但心存善念總不會錯
中國江蘇網1月6日訊 隨著「馬上有錢」一系列時髦吉祥語的流行,人們對馬年的期待,愈加強烈。然而近日在網上流傳的另一種說法——甲午馬年(2014年)是「太歲」當頭的兇年,卻又讓很多人惶惶不安。
昨日記者走訪新街口幾家售賣佛珠、佛牌的命理風水店,發現今年很多屬馬的市民都著了迷似地購買了160元左右的一種化太歲的福包。所謂「太歲」當真有其事?真的可以化解嗎?
160元「化太歲錦囊」每天銷售幾十個
昨天下午2點,記者在新街口一家售賣佛珠、佛牌等風水吉祥物的店中,看到不少年輕人擁簇在一堆半個掛曆大小的紅色硬紙盒子前。
店主告訴記者,這個叫「化太歲祈福錦囊」,內有寫著「長命百歲」、「平平安安」等吉祥語的紅符,還有一些紙錢,而祈福者需要在錦囊袋中一張紙上,寫上生辰八字,以及需要祈福的事、化解的災禍,並將這一袋錦囊於大年初八燒掉,即可化解災禍。
正在認真研究這一「化太歲錦囊」的杜小姐告訴記者,她屬馬,2014年是她的本命年,一直聽人說,今年是太歲年,這個本命年會「犯太歲」,需要化解,於是便想「請」一個錦囊,祈福新年,化解災禍。
這種化太歲錦囊,在南京並不少見,不少風水商家都在售賣,價格在160元左右,雖然價格不便宜,但為了來年平安,不少今年本命年的市民都欣然購買。店家透露,這種化太歲錦囊每天都能「被請」出幾十個,需求量不少。
「太歲」和「犯太歲」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都聽說「犯太歲不好」,但「太歲」和「犯太歲」究竟是什麼?它存在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記者隨後在這家風水店,採訪了命理師小楊。小楊向記者介紹,根據民間傳說和中國《易經》,太歲又叫太歲星君,屬年神之一,專管人間禍福。根據《易經》,太歲是年神中的武將,所以想要興土木、遷房舍,當避免在太歲當值的位置,因此古話「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014年為甲午馬年,小楊告訴記者,從命理的角度來說,這一年值太歲、衝太歲、害太歲和破太歲的「馬」、「鼠」、「牛」、「兔」屬相者,都會在整年運程中受到較大影響。包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對自己不利的小人,會有官司纏身,感情破裂,家庭破碎,輕者仕途受阻,遭人排擠,破財損業,重者或許會面臨血光的災難。因此凡是值、衝、害、破的屬相不可掉以輕心,所以古語有「太歲當頭,無病也破財」之說。
說起化太歲的方法,小楊列舉了一些,比如去廟裡拜太歲,祈求太歲保佑,大人孩子繫上紅腰帶,俗稱「扎紅」,以趨吉避兇。年初前往醫院捐血,或廣積善緣,樂善好施。
化太歲方法真有依據嗎?
當真有其事?「太歲」威力真有這麼大?南京市楹聯協會主席、傳統民俗專家袁裕陵表示,古代,先人會根據天文、地理,計算出代表災禍的「太歲年」。當時科學知識貧乏,古人不能用已知的道理解釋一些災禍,於是便將災禍與天文氣象、地理結合在一起,並總結了所謂「太歲年」產生的規律。
但從當今的科學角度看「太歲」,袁裕陵指出,「太歲」一說其實是缺乏科學依據的迷信,古人對於「太歲年」的計算方法不盡合理。而從科學角度來看,從古至今,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天災人禍」都有客觀的「前因後果」,這和太歲、神靈說無關。
說起命理大師小楊提出的化太歲方法,袁裕陵認為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類似「廟裡拜太歲」、「廣積善緣」等,這些其實也都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
真正的「太歲」在我們心裡,化解它的方式,其實就是從內心「善」出發。袁裕陵說,對於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是每個人心中永恆的願望,願望本身是好的,但沒有必要因此過度迷信,而迷失自己,如果一定要找個法則避太歲、保平安,那麼「心存善念」這一「錦囊」永遠不會錯。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