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 | 噴氣紡絲實現精確摻雜與包覆提升高電壓鈷酸鋰正極性能

2020-12-17 騰訊網

英文原題:Blow-Spinning Enabled Precise Doping and Coating for Improving High Voltage Lithium Cobalt Oxide Cathode Performance

通訊作者:姚宏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作者:Te Tian (田特), Tian-Wen Zhang (張天文), Yi-Chen Yin (殷逸臣), Yi-Hong Tan (譚一弘), Yong-Hui Song (宋永慧), Lei-Lei Lu (盧磊磊) and Hong-Bin Yao (姚宏斌)*

鋰離子電池已廣泛地應用於手機、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其中的正極材料性能是限制其能量和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許多先進的正極材料已經被報導出來,例如富鋰錳和富鎳過渡金屬氧化物,其研究也已取得很大進展。然而,這些材料依然面臨嚴重的電壓和容量衰減等重大問題。在已經商業化的正極材料中,鈷酸鋰(LiCoO2)是最主要、最成功的正極材料。然而,對於商用的LiCoO2正極材料,一般來說,它們使用的實際容量只佔其理論容量的一半多一點。如此大的不可逆容量主要是由於當脫出多餘0.5個Li時,存在嚴重的不可逆相變,造成電極材料容量的嚴重衰減。另一方面,正極電極材料在高充電電壓時的界面惡化問題也嚴重地影響其循環穩定性。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上發表論文,報導了該課題組通過噴氣紡絲一步燒結製備了Mn、La精確共摻雜和富鈦層包覆的LiCoO2正極材料,獲得了在4.5 V高電壓下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通過電池充放電曲線測試發現,Mn離子摻雜有效地抑制了高電壓時LiCoO2材料的相變。通過XRD和GITT的表徵發現,La離子成功進入了LiCoO2的晶格,使得LiCoO2晶體層間距變大,Li+的遷移阻力減小,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另外他們還發現,摻雜的Ti離子並不會進入LiCoO2材料的晶格,而是會富集於材料的表面,形成一種富鈦氧化物保護層,有效穩定了材料的界面,提高其循環穩定性。

圖1. Mn4+和La3+摻雜機理電化學測試

圖2. 富鈦包覆層的HAADF-STEM表徵

圖3. 優化後的LiCoO2正極的循環和倍率性能測試

Blow-Spinning Enabled Precise Doping and Coating for Improving High-Voltage Lithium Cobalt Oxide Cathode Performance

Te Tian, Tian-Wen Zhang, Yi-Chen Yin, Yi-Hong Tan, Yong-Hui Song, Lei-Lei Lu and Hong-Bin Yao*

Nano Lett.,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4486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11, 2019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ACS美國化學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科研團隊自主開發出高性能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體系
    富鋰錳基鋰電池正極材料因其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熱穩定性好、低成本等優點一直備受關注,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動力型正極材料。但是其本身在循環中首效低、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差、電壓衰降嚴重、無相匹配的高壓電解液等缺點阻礙了其進一步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作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鈷起到穩定材料結構和提高循環、倍率性能的重要作用。
  • 【鎳鈷鋰峰會】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
    SMM7月14日訊:在SMM舉辦的"2020(第五屆)中國國際鎳鈷鋰高峰論壇暨中國國際新能源鋰電材料大會"上,中南大學胡國榮在現場為大家講解了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NCM的發展趨勢高鎳低鈷化三元材料:鈷是價格昂貴的稀缺資源,降低鈷含量可以節約材料的成本。目前已有鈷含量降到3%的材料得到應用。目前811材料的成本比523更低,但能量密度更高!高電壓三元材料,NCM523、622材料可以實現高電壓化。
  • 鋰電池正極材料上市公司名單(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
    覆蓋三元正極(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 631、杉杉能源簡介... 632、杉杉能源發展... 633、杉杉能源盈利... 644、正極材料產品... 655、正極材料研發... 656、正極材料產能... 66(1)正極材料總產能... 66(2)長沙麓谷基地(鈷酸鋰+錳酸鋰+三元)... 67(3)長沙寧鄉基地
  • 中金公司:正極&回收行業需求回暖加速 技術路徑存在博弈
    1H20期間,國內三元正極、磷酸鐵鋰正極、錳酸鋰正極、鈷酸鋰正極產量分別同比-34%、-6%、-9%、+10%,鐵鋰在動力電池裝機量佔比達27%。向前看,據CIAPS預測,鐵鋰佔比有望在2020-21年間持續提升至40%,但在2022-25年將份額重新下滑,預計至2025年,三元、鐵鋰在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佔比有望恢復至70%、30%。
  • 鋰釩磷酸鋰正極材料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目前,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大型儲能系統中動力鋰離子電池未來發展的研究熱點與商業鋰化過渡金屬氧化物相比,單斜鋰釩磷酸鋰(Li;V2(P04)3)由於其共價鍵合的PO4基團日和由其獨特的三維離子擴散隧道引起的快速離子擴散行為國,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被視為最有希望的正極材料候選物之一,國內外研究者通過不同的合成方法對其進行大量的研究。
  • 熊勝林Nano Lett.:本徵結構穩定的釩基正極材料助力水系鋅離子電池
    但是,除了較低的電壓之外,目前的釩基氧化物的研究大多受釩基氧化物在水系電解液中的溶解所困擾,不僅加劇了副反應的產生及反應機理的複雜性,而且降低了電池的長效循環穩定性。因此,有必要去探索並設計新的釩基正極材料,通過抑制釩溶解並減少副產物的產生,以製備出性能更加優異的鋅離子電池。
  • 中國科學院黃學傑:動力電池無鈷正極材料的技術研究
    2.新一代無鈷正極材料中鎳錳酸鋰(LiNi0.5Mn1.5O4)能量密度成本比更有優勢。 3.無鈷正極材料鎳錳酸鋰(LiNi0.5Mn1.5O4)中鋰資源利用效率最高。
  • 【正極材料周報】湘潭電化磷酸鐵鋰年產約1.2萬噸!金崑崙鋰業3000...
    【互動】當升科技:鈷價上漲 多元材料替代鈷酸鋰趨勢明顯近日,當升科技(30007)在與投資者交流互動時表示,下遊消費領域從前幾年開始已經在用多元材料替代鈷酸鋰以降低成本,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鈷價的大幅上漲導致鈷酸鋰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漲,這種替代會更加明顯。
  • 鋰電正極的演變與反思
    第一類正極:層狀氧化物第一種被研究的氧化物陰極是層狀鈷酸鋰(LiCoO2) (圖2),其中一價的Li+和三價的Co3+離子有序地排列在巖鹽結構交替的(111)晶面上,由氧化物離子排列成緊密的立方體,這種結構被稱為O3結構。
  • 新型納米鈷多孔碳宿主材料,為新型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提供思路
    其中,鋰硫電池作為一種多電子反應的鋰離子電池,其能量密度(2600Wh/kg)和價格優勢遠遠高於目前的磷酸鐵鋰和鈷酸鋰等商用電池,因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鋰硫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單質硫的導電性差、中間產物多硫化物具有穿梭效應、充放電過程中產生體積膨脹等。
  • 三元正極工藝壁壘高 高鎳材料龍頭佔據C位
    三元正極在電池材料中行情走俏,除了下遊市場的開拓,三元正極材料的高工藝等技術壁壘,也是三元正極對抗其他材料的競爭優勢。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更高正極材料、隔膜和電解質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佔據電池成本的70%;其中又以正極材料附加值最高,約佔鋰電池成本的30%。這三種核心材料的技術突破,將對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性能提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技術丨帶你重新認識磷酸鐵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橄欖石結構過渡金屬磷酸鹽磷酸鐵鋰(LiFePO4)是常用的鋰離子正極材料之一,理論比容量為170mA/g,電壓平臺為3.7V,在全充電狀態下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較小的吸溼性和優良的充放電循環性能,因此成為現今動力
  • 【SNEC峰會】江特鋰電常務副總胡偉: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產業化現狀及...
    當然,學術界把Li2MnO3與其它材料,如鈷酸鋰、三元材料的固溶體也列為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系列,比如ppt裡展示的這幾種化學式的材料。富鋰錳基正極材料XRD的圖譜和鈷酸鋰、三元材料比較接近,不同的是富鋰錳基材料的XRD圖譜在2θ角為20-25度附近會有一個特徵衍射峰。
  • 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 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理解富鋰錳基正極材料中Nb摻雜對電化學性能的改善
    但是,它們的商業應用受到嚴重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循環過程中不可逆結構轉變引起的電壓衰減以及具有低電子/離子電導率的低倍率性能的限制。因此,通過改性(例如表面塗層、晶格摻雜、優化元素組成和分布以及粒徑調節)獲得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富鋰錳基材料已成為一大研究關注要點。通常,離子摻雜被認為是穩定密排氧結構和改善富鋰錳基材料電子結構的有效方法之一。
  • 鋰電正極的演變與反思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圖1 在1980年代,Goodenough課題組基於這個基礎概念發現了三類氧化物正極,這些發現離不開團隊中來自世界三個不同地區的三位訪問學者,他們分別是來自日本的從事層狀氧化物正極研究的鋰平面中的鋰離子傳輸是通過相鄰的四面體空隙從一個八面體位置傳導到另一個八面體位置,四面體空隙與鋰層中的三個八面體共用一個面,因為它提供了最低的能量位壘。在良好的陽離子排序下,鈷平面上共享八面體邊緣上的Co-Co直接相互作用也促成了良好的電子導電性;事實上,由於低自旋Co3+/4+: t2g6-xband中空穴的引入,使得Li1–xCoO2在充電時變為金屬性。
  • Nature Energy/JACS/Nano Letters等成果匯總
    Nano Letters, 2020, DOI: 10.1021/acs.nanolett. 0c01400.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nanolett.0c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