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書展丨在家園,立足當下,照見未來

2021-01-09 騰訊網

Book fair

2019·上海書展

全國首次新增50家分會場、遍布全市的100家分會場、來自500多家出版社的16萬種精品圖書薈萃,超過1270場活動……在颱風過後湛藍如明鏡的天空下,今天,2019上海書展如約而至,在帶來一組不斷攀高的數據的同時,以前所未有的多樣化生態刷新人們的閱讀視野。

今年的上海書展,既是純粹的閱讀盛宴,更融合了轉型跨界、貼近天空閱讀、回歸精神家園等一系列主題詞,將種種「書事」以更切近當下、更切近人們生活的方式直接「推送」到每位讀者心中。

場內,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間節點,今年書展序館的主體造型通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書本和風帆三大元素的組合,演繹出今年上海書展的主題——時代的號角。中間的結構似巨大的風帆,展現著「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場內還特別設立「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展區。除了常規的圖書展示,還有別具一格的圖片展「新上海的70個瞬間」。

場外,剛剛開幕的239米高的朵雲書店旗艦店已經迅速成為滬上「網紅打卡熱門地」,這座「雲上書店」佔地2200餘平方米,讓16000多種、6萬多冊中外書籍「安住」其中,為全世界到上海的客人提供一處最具標誌性的「文化會客廳」。此外,100家位於全市16個區的分會場承擔著豐富多樣的書展活動:包括各區圖書館以及新華書店(上海書城)、鍾書閣、大眾書局、博庫書城、西西弗、衡山和集、言幾又、現代書店、思南書局、作家書店等實體書店。另有50家分會場位於北京、天津、重慶、浙江、江蘇、安徽等26個省市,真正將上海書展的影響力輻射到全國,讓身處外地的讀者也感受到來自上海的濃厚閱讀氛圍。

朵雲書院旗艦店

本屆上海書展首次推出手機端「移動書展」,設置「上海書展」微信小程序,將書展主會場和超過100個分會場的千餘場活動信息分類發布在手機端,讓讀者「一鍵參與」。此外,網絡閱讀和「聽書」也受到官方推薦。喜馬拉雅APP設立上海書展聽書分會場,推出上海書展限定版免費聽書禮包。

昨天晚上,2019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的召開,便是這一場為期7天閱讀盛宴的第一道「硬菜」。20多位海內外知名作家、藝術家共談「家園」,為在場所有人帶來了一場融合記憶與當下、展現過往與未來的思想激蕩之旅。

「家園」對每個人來說,意味各不相同,也很少有重合的經歷和體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園,或是地理上的歸屬,或是精神上的依靠。你很難在別的場合如此高頻地聽到「語言即家園」這樣的表述,但對作家而言,這又是一個無比正確的答案。

日本作家角田光代說:「潛意識裡,家園是某一處永遠不會改變的場所,是我無比熟悉,不管離開多久回去都是老樣子的地方。」對她來說,書和筆構成的世界,就是一個家園的樣子。

加拿大插畫家約翰·豪的心中,家園是心嚮往之卻永遠無法抵達的地方,正因為其不可抵達,才構成恆久的魅力。

翻譯家袁筱一眼中,客居他鄉才能更深切體會家園的存在和力量,正如在翻譯中在母語和其他語言之間的不斷折返,既是一次次旅程,也是一次次對家園的回望。

圖片來源:建投書局

在主論壇上,也有多位作家帶來了自己真實感人的家園故事,讓在場所有人在為之動容的同時,陷入深深遐思。也是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一種「家園」的意義:藉助他人的尋覓和找回,我們無處安放的焦慮竟然也得到了慰藉。正如主論壇主持人、評論家黃平所言:

「家園的故事,意味著理解我們是誰,意味著我們駐守何地,意味著我們去向何處。」

在這裡,我們為您帶來他們所分享的其中幾則故事——

劉亮程

30歲那年,我就想給我早逝的父親寫一篇文章。父親在我8歲時候離世。作為一個老式中國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961年父親帶我們逃荒到新疆,父親把命丟在了新疆。

在8歲時候喪失的父親,如何去寫?我想起他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他和我幼年發生過什麼關係,想不起他的容顏。我在生活中喪失了他,又在記憶中把他丟掉。就這樣一個父親,纏繞了我很多年。

40歲時,我隨母親回甘肅老家,找到了和父親說話的一個通道。家裡有個叔叔帶我們去上祖墳,帶我挨個認領祖先,磕頭燒香。父親埋在新疆,但這裡依然給他起了一個墓 。叔叔指著後面一塊空地說,那塊是留給你的。我一下感覺頭髮直豎。我原本認為甘肅的那個老家是我父親和祖輩的老家,和我沒關係了,但是當我叔叔指著那片空地時,突然我在新疆的村莊,在這裡的老家,一塊大地上相隔千裡的兩個村莊瞬間疊合成一個家鄉。

通過先父以小楷寫在一塊大白布上的家譜,我才發現自己以前不懂家譜。從最早400年前劉家逃荒到甘肅的獨苗,這塊布上往下就像一棵大樹的根系一樣慢慢分岔再分岔,到白布底部。我突然看懂了,在那個家譜上所有的名字都已經在地下,最下面沒畫出來的,一定是蓬蓬勃勃的一棵大樹。沒畫出來的那個家族,龐大茂盛地生活在土地上,每年都會從地面的龐大樹梢往根部一層層掉落葉。而多年之後我的名字會出現在最後面。

我們有上下兩世:祖先歸入地下,後輩活在地上。坐在親人的墳墓旁邊,喝著叔叔端給我的一碗茶時候,覺得那一方墓地是多麼溫暖,在自家的麥田和棉花地中間,和村裡的炊煙遙遙相望。此時此刻地上、地下的人感受應該是一樣的——走路的聲音,喊孩子的聲音,雞鳴狗吠的聲音,莊稼生長的聲音,都會時時刻刻傳入地下。地下祖先的氣味和被我們用各種文化繼承下來的精神內涵,依然會活在我們心中。

老家回來後,我突然找到了和我過世父親交流的語言,花了很短時間寫出了《先父》。我知道我能跟沉睡的父親說話了,也能和我的先祖們說話了。

中國人不像西方人在上面構築了一個天堂,我們是在子孫萬代的厚土中構築了一個溫暖家園,我們在地下有厚實的一個祖先存在,而在地上又有蓬勃的千秋萬代的子孫。所以每個中國人其實都是這樣的生活,他的家園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我理解的家鄉就是我們地上的生活家園,我理解的故鄉則沉入地下,變成了我們的骨脈。

白蘭達·卡諾納

現在我住在巴黎和諾曼第之間,很久之前我就離開了馬賽,馬賽是一座位於地中海的城市,但是無論是馬賽、巴黎還是諾曼第都不是我真正的家園,因為我的祖上來自地中海的島嶼,20世紀初先是移居到突尼西亞,上世紀60年代又去了法國,這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遷移,所以我從來不能說哪一片土地是屬於我自己的。

何處是我的家園呢?我認為它深深印刻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就是我使用的法語。每個人都火熱地生活在自己的語言當中,這一片知識的領地覆蓋著所有有人居住的土地,但是在這些土地上使用的大量方言都衰落了,全球有3000-7000種語言,我在法國宣稱我的國籍就是我的語言。

第二個地方家園可能是一個有形的區域。人們通過內心、精神和時間的選擇將其據為己有。我在諾曼第買的房子,我稱它為田野裡的房子,它孤零零佇立在田野中間。這是我的家園,我按照我自己的喜好把它徹底翻修,還建了一個花園,花了很多心思照料它。當我在書房裡面往外看,可以看到田野之中有一棵大橡樹孤零零地矗立,離我窗戶兩三百米,我命名為我的橡樹。

我不斷的關注和欣賞它。當我的橡樹發生一些變化時,我就透過窗戶用手機給它拍照片,通過這樣記錄下了橡樹不同的風景和變化,也發給朋友們看。好像蒙田寫的那樣,無法與人分享快樂,就是索然無味的快樂,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希望和其他人分享我的感受,表達一種普世的東西。

我的這棵橡樹經常有些變化,它邀請我能夠保持一種警覺的日常練習,能夠專心一致,集中精神,這不就是所有詩意的來源嗎?我寫作的許多靈感都來自於我的橡樹,它能夠告訴我們如何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我的橡樹是世界的中心,不是幾何學意義的中心,而是情感的中心。於是我將自己寄居的這部分命名為家園。

葉舟

很多人問我,葉舟是筆名嗎?是真名。我姓葉,名舟。

我出生在蘭州一條叫「一隻船」的街道,街道,距離黃河只有幾裡路,對面是著名的蘭州大學。街道寬七八米,長五六百米,小時候街道上站滿了左公柳。考上大學離開街道後,街道仍然是那副老樣子。後來拆遷了,父母也搬走了,關於這裡最後的記憶,是將紅底白字的門牌用改錐撬下來:「一隻船北街108號」。

1990年代末,我供職於蘭州一家媒體,在報上看到公告有關部門要拍賣幾條街道的名稱時,我感到莫名恥辱,感覺到自己會被連根拔除。我想我必須反擊。

我騎著一輛自行車跑遍了蘭州市圖書館、檔案館,走訪老人、學者、專家,梳理出一隻船街道的前世今生——

清朝末年左宗棠領命平定西北叛亂,在去新疆的路上路過蘭州,大軍駐紮在城外並種了很多左公柳。戰事慘烈,陣亡將士的屍骸從前線送下來,在這裡埋骨建成「義園」,並建了一艘高大的木質船 ,船頭朝向他們家鄉的地方,每天夜裡船升起一盞紅燈,為陣亡將士引魂。

老鄉做生意時四處遊走,旁人問去哪裡,老鄉說:去一隻船。返回時候,左宗棠帶走了陣亡將士的遺骨,留下了左公柳和一隻船這個名字。這段歷史漸漸不為人所知。

當時為此所寫的6篇文章,發表了3篇,如今這條路更名為甘南路,也留了20米的一段路,還叫一隻船。這是我的寫作的源頭之一。

馬特·基林

上世紀70年代時,我還是個孩子。當時英國非常沉迷於二戰,所有的故事、電影、電視、節目中很多都是講述二戰的故事。星期六下午我們從學校回來會等著看這些電影。有些電影是真實的,有些是虛構的。還有其他拍攝於1950和1960 年代的電視劇節目等,周末聚在一起時候,大家看的都是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說,內容也大同小異,無非作為漫畫改編:以真實故事為基礎、作出犧牲等等,沒有太多談論戰爭道德的東西。

從我的家庭,到我父母的朋友、都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安寧的人。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有意思的是,在我們家唯一的禁忌是不能玩槍、不能玩士兵。上世紀70年代,很多孩子手裡有一把玩具槍,但是這種暴力性在我家是絕對不允許的。我當時並不懂為什麼,後來慢慢意識到,對不少英國人來說,二戰的那一段慘痛記憶是無法抹去的。在之後我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這場戰爭的受害者,大家經歷都很相似,都是關於戰爭一些可怕的細節,以及到底道德真空給人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倒在地上死亡的不是士兵,更多是女性和孩子。

幾十年之後,我成為了作家,寫了挺多的喜劇還有漫畫等等,把自己心中醞釀了很多年的故事帶給大家。在我所講述的關於間諜的故事中,被定義為「間諜」的人很多只是孩子。在這樣的一場殘酷戰爭中,他們付出了什麼,又為什麼付出?我一直想探究這個東西,這種寫作的意識,是從一開始的家庭氛圍中就存在於我的腦海的。

徐則臣

家園是個美好的詞,美好到可以獨立地被抽象出來,作為遊子的鄉愁與情感寄託永遠存在於內心。在農業文明時代及其文學裡,充滿了此類堅實的敘述。這種敘述基本上成立。僅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篤定的。

但是今天,很多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家園也不能倖免。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正在失去家園。

我這個年齡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輕人,都在一茬茬地離開故鄉,不僅是遠離土地,遠離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遠離「家園」。日漸稀薄的認同和歸屬感,已然經不起格式化般的簡化和篡改了。

兒子生在北京,八歲了也沒回過老家幾次。上一次帶他回去,街坊鄰居逗他:你是哪裡人呀?他說:北京人。又問他:那這是你的什麼地方?他認真地答:是我的籍貫。我悚然一驚。我確曾跟他簡要地解釋過何為「籍貫」: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兒子的記憶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離譜,但答案還是讓我心驚。驚的不是小東西膽敢忘了本,而是,震驚於他竟部分地說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裡出生、成長,我從那裡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它是我的原點和出發地,是我生根發芽的地方,但這些年我的確無法遏制某種兇猛的感受節節生長:家園於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個籍貫。

(內容根據主論壇演講整理,未經本人核定)

新媒體編輯 張瀅瑩

夏季文創已上線微店

如果您不想錯過每日我們推送的資訊,

可將公號設為星標,

作為特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在接近天空處,閱讀——寫在2019上海書展開幕之際
    新華社上海8月13日電(記者孫麗萍、吳霞)「上海有離天空最近的書店,有真正屬於讀者的書展。」作家餘華感嘆。轉型跨界、貼近天空閱讀、回歸精神家園……備受矚目的2019上海書展提出了一系列「閱讀關鍵詞」。2019上海書展舉辦期間,除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之外,眾多活動將在百餘個分會場同步舉行,絕大多數都是「美出天際」的實體書店。借力於這些實體書店,上海書展今年還將在國內其它城市開設約50個分會場。跨界擴容:到書展上去追藝術大展到上海書展上去看一場藝術大展,正在成為這個老牌書展的「新常態」。
  • 2019上海書展榮譽讀者高林澤:
    2019上海書展榮譽讀者高林澤。   延續上海書展的傳統做法,2019年8月20日最後離開展館的高林澤成為2019上海書展的榮譽讀者。今年16歲的他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一實驗學校,他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去年的他因想購買《牽風記》才來到上海書展,最終在各種機緣下促成了這次美麗的「邂逅」。  「當時的我覺得這是一個玩笑。」高林澤有些羞澀地說道。然而在書展工作人員耐心解釋後,他最終相信好運是落到了自己身上。在採訪中,高林澤良好的教養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謙虛地說,這都是父母教導的結果。
  • 再見,2019上海書展
    2019上海書展最後一天,現場出現了「周二四折」的提示板。場館裡也迎來了不亞於雙休日的超大客流。回顧7天的上海書展,我們發現,經過16年的積澱,上海書展在推動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引導全民有品質、有深度閱讀上有了驚人的進展。
  • 2019上海書展將於8月14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
    5月28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在京召開2019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北京推介會。會上介紹了2019上海書展的籌備情況,並邀請在京的各大出版社和相關機構攜最新精品力作和精彩的閱讀活動,積極參展本屆上海書展。在京200多家出版社和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參會。
  • 2019上海書展開幕
    ↑8月14日,讀者在2019上海書展上參觀。當日,2019上海書展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全國500多家出版社的16萬餘種圖書參加展銷。書展期間,閱讀活動、新書籤售、作家研討、講座等眾多活動將在上海展覽中心和百餘個分會場同步舉行。
  • 2019上海書展來了
    > 2019
  • 美麗中國 • 山東篇丨齊風魯韻,照見更美好未來
    美麗中國 • 山東篇丨齊風魯韻,照見更美好未來 2020-12-14 1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上海書展火熱進行中
    深圳特區報訊(駐滬記者 匡彧)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正在火熱進行中,書香飄蕩全城,各種精彩活動依序展開。 今年是第十六屆上海書展。除23000平方米的上海展覽中心主會場,全市各處還設立超過100個分會場。
  • 2019年上海書展來啦,今年還有這些亮點
    2019年上海書展來啦,今年還有這些亮點 2019-07-24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上海書展明日開幕 全國開設50個分會場
    人民網上海8月13日電 (王文娟、實習生劉嘯雲)明天,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即將拉開帷幕,今年已是第十六屆,主會場仍然設在上海展覽中心。今天下午,記者提前來到主會場探營布展情況和今年的書展亮點。 2019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8月14至20日舉辦,主會場仍設在上海展覽中心,展場面積23000平方米,同時在全市各處設立超過100個分會場;今年還將借力鍾書閣等全國性品牌連鎖實體書店,第一次走出上海,在長三角城市和國內其他城市開設約50個分會場。 據了解, 本屆書展仍保持7天夜場(每天9點開館,21點閉館),夜場票價五折優惠。
  • 2019年上海書展倒計時,最全攻略新鮮...
    2019年上海書展倒計時,最全攻略新鮮出爐!(文末有驚喜)》一個城市舉辦書展,不僅僅為了多賣書,更是為了展現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品味、精神底蘊和人文氣質。還有7天,第十六屆上海書展就要來啦!2019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8月14至20日舉辦。
  • 2019上海書展:書香浸潤滿申城
    書展現場吸引的讀者絡繹不絕,臨近2019上海書展尾聲,依舊熱情不減。  2019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20日晚在上海展覽中心落下帷幕。     相關連結:             2019上海書展開幕             2019上海書展:閱讀活動讓書香更持久              2019上海書展落幕:申城無處不書香              上海書展落幕 讓那些「悅讀」的動人瞬間定格!
  • 2019上海書展時間公布 將於8月14日至20日舉辦
    2018上海書展現場(資料圖)  東方網5月28日消息:今天,上海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在京召開2019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北京推介會。會上介紹了2019上海書展的籌備情況,並邀請在京的各大出版社和相關機構攜最新精品力作和精彩的閱讀活動,積極參展本屆上海書展。在京200多家出版社和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參會。  2019上海書展將於8月14日至20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展期七天,每日9:00—21:00對讀者開放。今年是第十六屆。
  • 書香滿全城 2019年上海書展開幕
    2019年8月14日,上海書展現場,市民閱讀圖書。2019年8月14日,上海書展現場,市民閱讀圖書。2019年8月14日,上海書展現場,市民閱讀圖書。2019年8月14日,上海書展現場,小朋友體驗鉛字拓印。
  • 上海2019上海書展開幕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19-08-15/1565850142524.mp4
  • 2019上海書展主海報發布:舒展的玉蘭花
    2019上海書展主海報發布:舒展的玉蘭花 上海書展 2019-07-16 10:07 來源:上海書展
  • 2020年上海書展將如期舉行
    撰文丨宮照華昨日,上海書展的籌備活動全面展開,開始了整體推介和招商組展等工作,這也意味著,今年的上海書展將會如期舉行。從2004年至今,上海書展已經有16年的歷史。隨著圖書種類與活動的擴大,上海書展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圖書出版活動。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內外許多書展紛紛選擇延期或以線上的形式開展,人們對上海書展能否繼續舉行仍有疑慮。
  • 2019上海書展落幕:申城無處不書香
    2019上海書展。 王笈 攝中新網上海8月20日電 (王笈)2019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20日晚在上海展覽中心落下帷幕。2019上海書展。 王笈 攝據主辦方介紹,本屆上海書展主會場入場觀眾數再創歷史新高,滬上100餘個分會場人流如織,線上分會場人氣爆棚,形成了「申城無處不書香」的全城氛圍。
  • 2020上海書展丨上海國際文學周十年:向下紮根向外生長
    「疫情尚未結束,網絡的力量可以讓千千萬萬愛書人跨越山水阻隔,共聚於上海文學周這方精神的家園。我們會分別展開英語文學、法語文學、俄語文學、日語文學、科幻文學等7場對談,雖然不能如往年那樣邀請中外作家齊聚一堂,但我們依然有千言萬語要交流。」孫甘露說。
  • 2019上海書展 明天看什麼?
    2019上海書展 明天看什麼? 明天,書展即將來到最熱鬧的周末場 令人眼花繚亂的活動更加豐富 到底有怎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