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看奧運,每個人關注焦點都在自己國家隊的成績,以及金牌運動員的超能表現,但奧運一些無關比賽的旁枝末節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裡列出幾個例子與大家分享:
田徑場上為什麼總是逆時針跑步?
很多人認為田徑選手順著橢圓形跑道反時針跑步是源自於希臘,其實並不是。古希臘歷史學家表示,古代奧運跑道是直的,運動員從一頭跑到另一頭再折返,跑步全長以重疊部分的距離計算。
現代奧運復興之初,1896年和1906年的雅典奧運,以及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田徑選手都是順時針跑步的。
但是20世紀初,源自於美國的逆時針跑步逐漸散布到世界各國,其中一個說法是人們一開始在賽馬場上賽跑,而賽馬就是逆時針的。
逆時針跑步逐漸變成慣例,奧運組織者也不得不配合這個慣例。
為什麼奧運官方語言是法語第一,英語第二?
在奧運開幕式上,所有重要講話都是法語第一,然後才是英語。難道這是因為法語仍然被視為是外交語言嗎?幾百年來世界各國外交人員都必須學說法語。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由法國人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在瑞士法語區洛桑(Lausanne)發起,因此第一語言是法語。
時至今日,英語和法語同列奧運官方語言,在各項典禮上先說法語,然後說英語,然後是主辦國的語言。
如果主辦國語言是英語,那麼就先說法語然後說英語,如果主辦國語言是法語,那就先說英語再說法語。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奧運會第一語言應該是希臘語?
為什麼是「Team GB」而不是「Team UK」?
GB指的是大不列顛,但從字義上講並不包括北愛爾蘭,因此英國人稱國家代表隊為「Team GB」,自然讓北愛爾蘭人不高興。
曾經有北愛爾蘭官員要求更改名稱,但並不被英國奧委會接受。英國奧委會表示,「Team GB」指的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隊。 就算更改名稱為「Team UK」,從字義上講澤西島(Jersey)和曼島(Isle of Man)也不包括在內。
金牌選手紀念郵票?
英國代表隊裡每一名奪得金牌的選手都會有自己的紀念郵票,家鄉還會有一個被塗成金色的郵筒。但是金牌選手紀念郵票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印刷上市呢?
英國選手本·安斯利(Ben Ainslie)星期日奪得倫敦奧運帆船賽「芬蘭人級」項目金牌的時候,皇家郵政一個八人小組已經在比賽地點等待。
攝影師將幾張最佳照片立即傳回總部,設計團隊在一個小時內仔細挑選出一張最佳照片,經過修飾編輯加上人名之後,做成一組六張的郵票樣張送交印刷。
郵票一旦印刷出來,立即由90個皇家郵政的車輛分頭運送到全國各地500多個郵局,英國民眾星期一中午以前就能買到金牌紀念郵票。
藍舌頭
倫敦奧運會上一些選手參賽前舌頭變成藍色,有觀眾不解,我們也沒有確切答案。但是,最有可能的是奧運指定贊助商Powerade提供的飲料。這種飲料是藍色的。
不過,Powerade 也不敢百分之百肯定這種飲料就是「元兇」,只是解釋說∶「飲料裡的漿果和熱帶水果味添加劑有可能把舌苔染成漿果藍色。」
我們自己測試了一下,不到一瓶 Powerade 就能造成「藍舌頭」效果。
第2012號
運動員和常人一樣,有時會迷信,比如認為2012倫敦奧運會上拿到編號2012的運動員可能會很走運。誰是這位幸運兒呢?
實際上,分到這個編號的瓜地馬拉運動員阿爾弗雷多·阿雷瓦洛(Alfredo Arevalo)很不走運,他甚至沒機會把這個號別在胸前。
倫敦奧運技術總監基斯·戴維斯(Keith Davies)解釋說,阿雷瓦洛是男子馬拉松後備隊員,他沒輪到機會參加比賽。
2012這個號的確分給了瓜地馬拉,但那裡的體育官員可能都沒把這個號給阿雷瓦洛。
奧運會參賽選手的編號從1001開始,這樣每個運動員的編號都有四位數。阿富汗選手馬蘇德·阿齊齊(MAssoud Azizi)是第一號,1001。他只參加了一場比賽 -- 男子100米預賽。
迷你「迷你」
田徑比賽中的標槍、鏈球、鉛球、鐵餅等等,扔出去了,誰給撿回來?現在我們知道是用遙控小車。倫敦奧運賽場上那些遙控的迷你「迷你」(Mini Cooper)奔來跑去,忙個不迭。
很多觀眾對此頗感新奇,這裡稍作介紹:小迷你遙控車從綠茵場上把標槍之類被投擲出去的物件撿回來交給奧運會官員。任務很簡單。
遙控功能也很簡單,就跟玩具車一樣,前進、後退、左轉、右轉。它通過車頂的敞棚裝裝貨卸貨。小迷你充電需要80分鐘,充足電後可以連續工作35分鐘。遙控範圍是100
兩頂泳帽
有觀眾注意到這次奧運會上一些遊泳選手參賽時戴了兩頂泳帽,對此不解,問為什麼?
這個問題有不止一種解釋,或者說推測,其中最簡單的理由是固定潛水鏡。
英國遊泳選手謝倫·戴維斯(Sharon Davies)告訴我們:「(遊泳運動員)這麼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實就是為了保證比賽時潛水鏡不掉下來;即使掉下來也不至於徹底脫落。」
不過,戴兩頂泳帽,先後順序不能搞錯,否則就失去其固定潛水鏡的意義了。
戴維斯說,一般都是先戴上橡皮的泳帽,固定住潛水鏡,然後再套上矽膠泳帽。矽膠泳帽上有代表國家的圖標,另外在水裡阻力也較小。
領獎臺高度
細心觀眾注意到這次倫敦奧運會的領獎臺高度似乎跟印象中的不一樣,銀牌和銅牌領獎臺高度是一樣的,只有金牌領獎臺高出一截,而不少人覺得記憶中銀牌領獎臺應該比銅牌的高一點。
奧運比賽的領獎臺規格規定是國際奧委會制定的,1932年奧運會首次採用。當時,國際奧委會規定獲獎運動員應該站在「臺基」(pedestal)上領獎,中間的臺基應該比兩側的高,但沒有規定亞軍和季軍的領獎臺高度也要有區別。
在歷屆奧運中,只有1980年莫斯科奧運、1984年塞拉耶佛奧運和1994年利勒哈默爾奧運會上,金銀銅牌領獎臺的高度都有區別,但這三屆奧運會的官方文件都沒有解釋理由。
其他的歷屆奧運都一樣,金牌領獎臺最高,銀牌和銅牌領獎臺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