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黨在安靜複習的時候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總感覺手機震動了有急事找;做錯題認為自己只是粗心,下次注意就好;這些東西我已經記住了,就不用花時間複習了......但是這每一個錯覺都是致命的,都可能讓你的考研之路就此終結!
你們知道,人生的三大錯覺嗎?手機震動、有人敲門、Ta喜歡你,原來我以為的只是我以為的!
那麼,考研黨常會出現哪些錯覺呢?為什麼會影響那麼大呢?今天,我們就來找找原因吧!
心理活動:吃完飯來到自習室坐下,看到教室人還不多,不如我先看看朋友圈今天大家都幹嘛了吧?你看別人都在玩耍,就我還在好好複習,就玩5分鐘,沒事的~打開朋友圈,小A生病了,關心一下;小B票圈秀恩愛,吐槽一下;小C去了韓國,想想有沒有需要讓他代購的東西;還有那個誰…
事實:5分鐘=2小時!
有時候我們的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所以微博、朋友圈這些在零散時間看看就好,比如吃飯前後在食堂的時候,比如在宿舍泡腳的時候。
建議大家進入複習環境時,最好立馬投入學習中,給每天的複習一個好的開始!
心理活動:好開心,我今天背了100個單詞,單詞書過了好幾頁!
事實:其中一半都是高中大綱裡的詞彙,另外還有好多是已經認識的詞彙,實際上掌握的新詞彙並不多。
針對背單詞,我們不能用背單詞的個數和頁數來麻痺自己,看起來背了很多,實則掌握的新詞彙不多。所以,在背單詞的時候,就不要總是盯著那些早就滾瓜爛熟的詞彙了,
心理活動:這道高數題比較難,我先放一邊待會兒再看;這種類型的英語閱讀做起來費勁兒,等有空我再集中時間練習它;這個專業課的名詞解釋太長了,估計考試也不會考,那就算了吧。
事實:大概率會出!
相信我們都遇到這種情況,給自己一個藉口,有時候是畏難情緒在作怪,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抱有僥倖心理。這次遇到不會了我們忽視它,下一次又未必重視起來。
腦補一個場景,在考場上,我們看到一道眼熟的題,但是就是想不起來具體的內容是什麼了。那一刻,是不是會有一種想揮劍自刎的衝動?
心理活動:這些單詞我都認識,我覺得我看懂了呀,做錯了肯定就是馬虎了,沒事兒,考場上肯定能做對.
事實:在考場上遇上了一臉懵逼!
根源就在於我們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只是我以為我看懂了,只是覺得馬虎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明白命題思路和需要的解題技巧。
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除了單詞句型這些基本技巧,一定要學會理順命題思路、總結答題技巧,不要用大意搪塞自己。
心理活動:這些數學大題、政治分析題和英語的翻譯、作文又臭有長,我就不親自動筆手寫了,反正看懂答案就好!
事實:考場上寫不出來!
我們經常會有的錯覺是,看完答案就覺得不難呀,我自己做也會;答案跟我的思路一樣,我也是這麼想的。其實正是用看答案麻痺自己,造成一種我會做的假象,就少了親自思考的環節。說實話,下次再遇到類似的題目,如果直接讓你做的話,真不一定答得好!
所以,遇到大題還是多動筆,多動腦,絕知此事要躬行。
心理活動:看了成功經驗帖別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跟高分前輩一樣,馬上就要考上了。
事實:盲目跟隨,亦或是太多經驗貼挑花了眼。
建議大家靜下心,告訴自己,經驗帖有很多,挑選有用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自己的才是最靠譜的!
心理活動:我今天連續打卡XX天,每天雷打不動地聽網課,我覺得一定能考上!
事實:每天打卡了,但有效學習時間少的可憐;天天聽網課,但總是聽一聽就完事,既沒有做好筆記,也沒有課後複習,聽完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在考研生中,總有那麼一群人,經常默默地被自己看起來的努力感動了。但是,你知道嗎?很可能你坐在教室10個小時,有5個小時在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看起來是學習了很長時間,感覺自己是在教室努力,但真正的效率是多少,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心理活動:一些學生認為最好的備考方法是超慢速備考:閱讀一個詞一個詞讀,論文一個詞一個詞寫,展示一個詞一個詞說。
事實:但是像所有的認知行為一樣,備考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通過提高備考效率來增加水平。如果你只關注單個的因素,你就沒有了全局的視野。
其實,有的概念不那麼重要,你摳得細就是在浪費時間,別說什麼強迫症,還不是覺得還有時間。
心理活動:網上到處充斥著諸如「如何考研400+」等經驗貼,看來我必須要考400+才能穩穩上岸啊。
事實:不少985學校工科類的複試線就在330左右,那你根據自己的實力定一個360-380左右的目標基本就夠了。沒有必要非要朝著400+的目標複習,不然也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其次,由於專業熱門或者學科特點,很多學科複試線本來就高的可怕(380-390),那你定400+的目標根本不太夠用。另外這些專業還有可能不考數學、專業課相對容易拿高分、試題難度、評卷標準等原因,分數出奇的高。
很多人數學或者英語基礎極差或者不感興趣,不管複習多努力,可能都考不上140+與80+。那你就老老實實根據自己的實力定一個相對可達的目標。的確有聲稱自己零基礎,經過怎麼怎麼的複習最後拿到了高分甚至滿分的,但是這種情況極少,也跟個人的「悟性」以及努力程度有關。
建議量力而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確定相對合理的目標。
其實很多錯覺不過是心理在作怪,作為一名身負重任的考研人,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麻痺自己,不要自己騙自己,馬力全開,為考研拼一把!
本文來源:網絡
版權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