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開展戲曲下鄉是「白費勁兒」?戲曲這樣傳承才有意義

2020-12-13 鄉間老農民MP

不知道村裡現在遇著一個尷尬的處境,一方面縣委很重視送戲曲下鄉這種文化進村的活動,另一方面,即便是有專門的活動給村裡人看,可是本該熱熱鬧鬧的場面,卻總是稀稀拉拉,這樣的尷尬不禁讓人忍不住想,難道在農村中開展戲曲下鄉就是白費勁嗎?

我們說戲曲其實是有很高的文化和美學價值,本來就是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也是應該體現著勞動人民的真善美,戲曲的題材大部分都是生活小戲,歷史故事英雄人物和民間傳說,賞心悅目的同時,感化著觀眾,記得小時候村裡有廟會,大人小孩都去準時準點的搬著小馬扎去看戲,稍微去的晚了,可能就要站在高高的土堆上遙望遠方了,但回憶總歸是隨著發展而消逝了,現在即便是修一座新廟,當天去唱戲也沒幾個人聽,如何讓戲曲重新進入到村裡面?我們應該用動腦子,想點子的創意來進行探索:

首先就是要調查群體的愛好,一部分村落傳統戲劇是京劇,因此如果政府相中的戲是黃梅戲,或者是折子戲那就是南轅北轍了,就拿山西地區來說,差了100公裡,那就是100公裡的別樣風景,喜歡聽北路梆子的忻州地區,以及喜歡晉劇的中部地區,還有就是南部運城的蒲劇,搞清楚了地方特色那麼投其所好,就會大獲成功,還有就是戲曲的題材,千萬不要太單一,鑰匙英雄人物,那麼每年都是唱英雄人物,要是民間傳說,那麼每年都只唱民間傳說,可以結合著古代和現代的劇目,古今大雜燴才能有新的看點,才能有新的風尚。

當然很多宋茜下鄉活動,最後都成為了應付差事的舉動,農民有空閒的時候,一般因為團練任務不來表演,當農民忙的時候,一些院團又抽空來應付了事,因此時間上的差異造成了矛盾的衝突,沒有人來看戲,往往卻成了常態。

最後就是氣球的傳承,需要百姓的喜歡,作為創作的主體,文化館要重視下鄉的意義,不要敷衍了事,最好就是在保留大量經典曲目的同時,積極的創新宣傳一些正能量,把農民身邊的好人好事,或者是聽到的好言好語作誠戲曲的新劇目來引導價值觀和精神導向的正確航行,另外就是要創新,很多人說現在的晚會都沒什麼意思,歸根到底,人們就是聽膩了,看膩了,甚至是把娛樂的事情搞複雜了,因此,大家要回歸初心,了解群眾之所想,創群眾之所愛才能在新時代傳承好鄉下的戲曲文化。

大家覺得戲曲有沒有必要在鄉下開展呢?留言區說出你的理由吧!

相關焦點

  • 戲曲「像音像」 :在精益求精中傳承戲曲藝術
    作為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深刻變革,很多珍貴劇種因老一輩傳承人的逝世而逐漸消亡,如何保護和傳承戲曲藝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保護傳承豐富多元的傳統戲曲資源,開展戲曲的數位化工作十分必要。
  • 石家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
    河北新聞網6月28日訊(記者張娜)為促進石家莊戲曲事業健康發展,近日,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加大對絲弦、深澤墜子、高邑南巖亂彈的保護力度。
  • 新蔡縣棠村鎮戲曲下鄉暖人心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曾鵬)「戲曲下鄉文化惠民,傳遞美德溫暖百姓。」為了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近日,由新蔡縣文化局舉辦的戲曲下鄉活動走進棠村鎮徐莊村,把精彩演出送到農民家門口,給老百姓送去文化精神食糧,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傳統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 戲曲進鄉村,如何紮下根(文化脈動)
    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副主任、花鼓戲團團長唐農家指著熱情的觀眾,回憶說,「送戲下鄉中的感人場面實在太多了。   院團除了在送戲下鄉時做好戲曲在農村的普及工作,還將觸角伸向中小學。從2015年開始,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便在全市農村多所中小學開啟了巡演、講座。表演後,老師讓男女學生分組上臺扮演《劉海砍樵》等傳統花鼓戲裡的角色,孩子們興致高漲。   「你們下次什麼時候來?」演員臨走時,學生和老師都在問。「什麼時候再來?那就需要有一批不走的老師。」
  • 戀舊還是嗜新,地方戲曲傳承如何重獲新生?
    中國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中,民族戲曲是其不可磨滅的瑰寶。可是近幾年來,不論是自身條件還是外部環境的限制,地方戲曲似乎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戲曲傳承的發展也開始逐步走向低迷。   中國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中,民族戲曲是其不可磨滅的瑰寶。
  • 「傳承國粹、感受經典」 戲曲進鄉村,走進東八裡
    為充分發揮戲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中的積極作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懷來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深入開展「七進」文化惠民「戲曲進鄉村」演出活動。
  •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戲曲精華——馬鞍山實驗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遊局廣電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藝術團聯合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正在馬鞍山實驗學校上演。本次戲曲表演聚焦湖南花鼓戲、京劇音樂等元素,為全校師生和家長獻上了一幕幕精彩絕倫傳統文化盛宴。表演在《盛世歡歌》和《唱響新時代》中拉開帷幕。緊接著一曲《芥菜之戀》唱出了華容人民的幸福。
  • 晉中市藝術學校深入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讓戲曲在校園流行起來
    一段段名家選段、一個個精彩瞬間、一曲曲抑揚頓挫的唱詞……近日,「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太谷區朝陽學校,「生旦淨末醜」的生動形象在全校師生面前亮了相,讓廣大師生在名曲選段中進一步了解晉劇知識,傳承戲曲藝術。
  • 戲曲潤童心—邢臺市第三幼兒園傳承戲曲文化特別活動
    (通訊員:趙靜 王藝柔 高旭寧) 戲曲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我國民族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中京劇藝術與中囯畫和中醫藥一起被稱為三大「國粹」。為讓幼兒深入理解戲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及其魅力,培養幼兒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市三幼師生同樂、親子同行,帶領寶貝了解戲曲文化、展示自己,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戲曲進校園 傳承國粹經典
    學校供圖  消息報訊(記者 蔡哲)12月4日,由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戲曲藝術進校園」觀摩活動分別在深中南山創新學校、深圳灣學校舉行。來自廣東省國粹戲劇普及教育研究院的老師們為兩校師生帶來了多劇種專場演出。活動特邀戲曲藝術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兩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吳素英大師,率一眾表演藝術家登臺亮相,上演越劇著名唱段《打金枝——闖宮》。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戲曲保護傳承。              1.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積極配合國家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完善全省地方戲曲資料庫和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建設。              2.開展地方戲曲經典傳統劇目錄製工作。
  • 樂清戲曲藝術傳承面臨困局
    戲曲內容的親近性加上兩位優秀演員李美鳳和周妙利的精彩表演,近2000名觀眾沉醉在劇情的發展中,直到夜深戲落幕,好多粉絲才戀戀不捨地離去。要知道,大溪雖是一個鎮,但往年他們請來的劇團都是紹興小百花、上海越劇院這樣級別的王牌劇團。不過,也有內行的粉絲評論說,樂清越劇團的音響還是差了點。站在邊上的陳國進(樂清市戲曲藝術傳承中心主任)聽到這樣的評論,心中很不是滋味。做為劇團的當家人,他知道自己劇團的特長和輝煌,更知道這幾年劇團發展中碰到的困難。
  • 中國文聯:將加強教師戲曲專題培訓 不遺餘力做好少兒戲曲傳承工作
    中國文聯:將加強教師戲曲專題培訓 不遺餘力做好少兒戲曲傳承工作 2019-07-18 22:39: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中國有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的文化傳承
    如今,現代傳媒的出現打破了原本相對局限的戲曲舞臺空間,電視、網絡等成為傳播戲曲文化的新載體。紀錄片作為一種表現真實性、兼具藝術性的現代化傳播手段,相較於其他傳播媒介,更能實現文化價值的傳遞。因此,將地方戲曲劇種與紀錄片進行巧妙融合,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地方戲曲文化紀錄片,對展現地方戲曲魅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戲曲精髓!遂平三小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為弘揚民族文化,展現戲曲精華,讓更多的小學生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了解並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遂平三小舉行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於9月11日走進校園,為老師和孩子們獻上一頓豐盛的優秀傳統文化大餐。
  • 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蔡欣欣:臺灣戲曲傳承發展
    蔡欣欣說,隨著梨園戲被再度關注,梨園戲中的各種藝術元素也成了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於是,根據梨園戲的科步身段演化來的梨園樂舞應運而生。  傳承與發展  蔡欣欣為記者展示了這樣一段視頻,臺灣明華園歌仔戲團的「奇炫」《白蛇傳》演出現場,萬餘名觀眾身穿雨衣凝神觀看。
  • 我市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水都網訊(葉路)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戲曲藝術,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8月4日下午,市人民藝術劇院來到市漢江科技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據了解,此次活動主要針對精準扶貧戶的兩後生,讓學生們在緊張的預備制培訓中能夠放鬆心情
  • ...傳承民族經典——蕪湖市中江中學開展2020年戲曲進校園活動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讓學生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了解並認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文化的興趣和愛好,11月27日下午,由蕪湖市教育局主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蕪湖市中江中學,蕪湖市藝術劇院的張典老師為全校師生獻上了一頓豐盛的優秀傳統文化大餐。 品戲曲魅力,享文化盛宴。
  • 傳統戲曲進校園 梨園雅韻共傳承
    近日,河西區教育系統廣泛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該活動走進湘江道小學、恩德裡小學、楓林路中學、第二新華中學,演員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戲曲國粹視聽盛宴,讓同學們了解了戲曲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內容,更感受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安慶懷寧:石牌鎮致力打造戲曲文化特色小鎮
    8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小鎮客廳看見,由「石牌春秋」、「石牌新生」以及「石牌未央」三個單元組成的戲曲文化牆,十分詳細地講述了石牌戲曲文化的來龍去脈,大氣壯觀。「石牌鎮憑藉得天獨厚的戲曲條件,悠久的戲曲歷史,一定會把戲曲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懷寧縣懷腔黃梅戲研究會副會長詹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