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兩種關係。
1),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1),指出本實驗中採用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應控制導體的電阻不變。
(2),引導學生分析本實驗的實驗思路:
控制導體的電阻不變,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觀察通過導體電流的變化。
(3),讓學生思考本實驗中選擇燈泡做實驗是否可以?為什麼?
(4),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5),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有可信性,應該怎麼做?
在學生完成本實驗後,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結論。
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1),指出本實驗中採用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應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
(2),引導學生分析本實驗的實驗思路:
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改變導體的電阻,觀察通過導體電流的變化。
(3),讓學生思考本實驗中選擇燈泡做實驗是否可以?為什麼?
(4),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5),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有可信性,應該怎麼做?
在學生完成本實驗後,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結論。
2,歐姆定律。
1),內容。內容應該讓學生嚴格按照教材背誦。
從定律的內容上看,歐姆定律實際上反映的是一段導體的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兩種關係。
2),表達式。I=U/R.
針對於該公式,應讓學生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1),定律的適用範圍是「一段導體」,這「一段導體」可以是一個導體 ,也可以是多個導體串聯或者並聯後組成的整體。
(2),公式中涉及的3個物理量,必須是同一段導體的3個物理量。
(3),公式中的3個物理量如果已知其中的任意2個,均可以求出第3個物理量:由I=U/R可以推導出U=IR及R=U/I.這3個公式適用於任意一段導體。
3,關於歐姆定律的計算。
1),基本應用。
(1)簡單計算。
例1:某數控工具機照明燈的電壓是36V,它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54Ω,通過照明燈的電流是多大?
此例題主要練習公式的基本應用。可以將此題變換,改求電壓和電阻。
(2),串聯電路的計算。
例2: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恆為12 V,電阻R1為20 Ω,當開關S閉合後,電壓表的示數為8 V,求:
(1)電阻R1兩端的電壓。(2)通過電阻R2的電流。(3)電阻R2的阻值。
通過此例題繼續
鞏固歐姆定律及其變形公式的應用,然後結合計算結果分析以下的問題:
(1),總電阻R與各個電阻R1、R2的關係。(R=R1+R2)
你是否能證明該結論?如何從物理角度理解?指出此公式在以後的計算中可以直接使用。
(2),分壓定律。(U1/U2=R1/R2)
可以先從定性變化的角度,讓學生比較導體的電阻大小,再比較兩端的電壓大小,討論得出:導體串聯時電阻大的導體分的電壓多;導體串聯時,電阻增大則分的電壓會增多。(可以以兩人合夥開股份制公司時,分紅應該按照所認股份比例為例來讓學生形象理解)
其次,從定量計算的角度分析計算結果中U1/U2和R1/R2的大小,得出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理論證明。此公式在以後的計算中也可以直接使用。
對於分壓定律,可以用於電壓表的改裝、電源內阻、滑動變阻器作用分析等綜合性計算題,後面有詳述。
(3),並聯電路的計算。
例3: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電阻R1的阻值是20 Ω,閉合開關S,電流表A1的示數為0.3 A,電流表A的示數為0.5 A。求:(1)電源電壓。(2)通過電阻R2的電流。(3)電阻R2的阻值。
通過此例題繼續鞏固歐姆定律及其變形公式的應用,然後結合計算結果分析以下的問題:
(1),總電阻R與各個電阻R1、R2的關係。(1/R=1/R1+1/R2)
你是否能證明該結論?如何從物理角度理解?指出此公式在以後的計算中可以直接使用。
(2),分流定律。(I1/I2=R2/R1)
可以先從定性變化的角度,讓學生比較導體的電阻大小,再比較通過的電流大小,討論。
其次,從定量計算的角度分析計算結果中I1/I2和R1/R2的大小,得出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理論證明。此公式在以後的計算中也可以直接使用。
對於分流定律,可以用於電流表的改裝等綜合性計算題,下面有詳述。
2),綜合應用。
此類題目體現的是轉化思想:需要先結合題給條件判斷電路的種類(分析的時候可以將電流表當成導線,將電壓表視而不見,再由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確定電路的種類),再利用串並聯電路的有關規律進行分析、計算。具體來說,常見題型有以下幾種:
(1)電源內阻類問題。
例4:乾電池是我們實驗時經常使用的電源,它除了有穩定的電壓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電阻.可以把一個實際的電源看成一個理想的電源(即電阻為零)和一個電阻串聯組成,如圖a所示.用圖b所示的電路可以測量出一個實際電源的電阻值.圖中R=14Ω,開關閉合時,電流表的讀數I=0.2A,已知電源電壓U=3.0V,求電源的電阻r。
(2)滑動變阻器作用分析類問題。
例5: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當開關S閉合,變阻器滑片P向b端滑動時 ( )
A.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大 B.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大
C.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不變 D.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不變
(3)電壓表改裝類問題。
例6:將一個電阻為60 Ω、滿偏電流為500 μA的電流表表頭改成如右圖所示的兩個量程的電壓表,量程分別為3 V和15 V,求R1和R2的阻值.
上述各類題目轉化成串聯電路的計算。
(4)電流表改裝類問題。
例7:多用電錶直流電流測量電路原理如圖所示,設表頭的滿偏電流Ig=200 μA,內阻Rg=100 Ω,圖中R1與R2的大小應為多少?
此類題目轉化成並聯電路的計算。
(5)多開關類問題。
此類題目中,部分開關的斷開或閉合會引起電路連接方式的改變,解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將題目進行轉化。
3),實驗。
本章內容中的實驗主要是伏安法測電阻,此實驗在安徽省中考中出現機率較高。
例8 (2019年.安徽)20.圖甲為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電路圖。
(1)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置於________(選填「a」或「b」)端;
(2)小亮同學用完好的器材按圖甲正確連接好電路,「試觸」時,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很小;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指針偏轉仍然較小。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電路調試完成後,某次實驗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如圖乙和丙,則此時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V,該電阻的阻值為________Ω。
此類題目常考的知識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電路的連接:
電壓表和電流表量程的選擇;滑動變阻器接線柱的選擇;開關的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的判斷等。
(2)電路故障的判斷、分析與處理。
(3)電錶的讀數。
(4)實驗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5)實驗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