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是慢性病!真的不用治療麼?

2020-12-25 騰訊網

近一段時很多患者在諮詢前都說

當地檢察了,醫生說是慢性病,可以先不用治療!

我就憤怒了,哪裡的醫生這麼不負責任的。

難道等患者癱瘓了在讓患者支付高昂的費用過麼!

患者有權利知道病情!

共濟失調

真的不需要提前幹預麼?

要捋清楚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要知道

什麼是共濟失調?

中國醫藥信息平臺

有關於共濟失調的描述

共濟失調(ataxia)是指在肌力沒有減退的情況下,肢體運動不協調、不平穩。即運動的協調障礙,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及協調發生紊亂,以及不能維持軀體姿勢和平衡。不包括肢體輕度癱瘓時出現的協調障礙、眼肌麻痺所致的隨意運動偏斜,視覺障礙所致的隨意運動困難,以及大腦病變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覺、前庭系統、小腦和大腦損害都可發生共濟失調,分別稱為感覺性、前庭性、小腦性和大腦性共濟失調。還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那麼共濟失調都有哪些症狀呢?

1、感覺性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在睜眼時減輕,閉目時加劇,伴有位置覺,震動覺減低或消失。因深感覺障礙下肢重而多見,故站立不穩和步態不穩為主要表現。患者夜間行路困難,洗臉時軀體容易向臉盆方向傾倒(洗臉盆徵陽性)。行走時雙目注視地面舉足過高,步距寬大,踏地過重,狀如跨閾,故稱跨閾步態。閉目難立徵陽性,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正確。

2、小腦性共濟失調

小腦及其傳入傳出纖維病變都可引起共濟失調,特點是既有軀幹的平衡障礙而致站立不穩,也有肢體的共濟失調而辨距不良、輪替運動障礙、協調不能、運動起始及終止延遲或連續性障礙。

小腦性共濟失調不受睜眼、閉目或照明度影響,不伴感覺障礙,有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訥吃和特殊小腦步態,即行走時兩足分開,步距大小不一,步態蹣跚不穩易傾倒。指鼻試驗時共濟失調極為明顯,可見上肢呈弧形擺動與意向性震顫,並有肌張力減低或消失、關節運動過度、快復動作障礙、肌肉反跳現象。

3、前庭性共濟失調

因前庭系統損害引起,以平衡障礙為主。特徵為靜止與運動時均出現平衡障礙。與小腦性共濟失調有相同點,如站立時兩足基底寬、身體不穩、向側方或後方傾倒、步行時偏斜等。但一般都有明顯眩暈、眼震和前庭功能試驗異常等可資鑑別。

4、遺傳性共濟失調

為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疾病,病因不明,大多有家族史,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偶為伴性遺傳。病理變化以脊髓、小腦、腦幹變性為主,周圍神經、視神經、大腦和小腦等也可受累。臨床以共濟失調、辨距不良為主要表現。

都說「這種病沒法幹預」

於是乎

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

自己會不會真的

癱瘓在床?

我想說的是

不是不能干預

只是你沒選對方向

中醫治療共濟失調優勢1

很多典籍都有相關記載

治療有據可循

中醫治療共濟失調優勢2

知道病症起因

根據個人病症針對性治療

中醫治療共濟失調優勢3

中醫用藥精準對症

調養身體,沒有副作用

不會產生抗藥性

依賴性

健腦止萎湯

治療共濟失調的優勢

健腦止萎湯則是北京仁愛堂中醫門診部對於共濟失調有效的治療方法,健腦止萎湯是由王常在大夫經過數十餘年的研究以及實際臨床經驗根據每位共濟失調患者具體病情一人一方採用幾十味名貴中草藥調配的特殊處方,純中藥湯劑。

健腦止萎湯的特點:益氣活血,扶助人體元氣,正氣旺盛,氣血自通,疏通經絡,修復神經受損細胞,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在臨床上已經得到了廣大共濟失調患者的認可。

健腦止萎湯對於共濟失調的治療到底怎麼樣?

Happy mother's day

北京仁愛堂中醫門診部治療共濟失調採用健腦止萎湯,健腦止萎湯是根據中醫四診八綱辨證而創出新的治病療法;此(健腦止萎湯)療法仍是中醫理論作指導,藥物通過王常在大夫的特殊手段處理,藥物分子縮小,始其更快更全面的滲透進人體內,根據全面調理人體臟腑機能,抑制肌力的退化,改善腦部血液循環,調節陰陽平衡,開竅通絡,抑制壞死細胞,從而達到神經恢復正常的傳遞作用。

- 完 -

後續更新患者用藥反饋

更多推薦

你了解共濟失調麼?

為什麼治療共濟失調選擇中醫?

共濟失調怎麼辦?

共濟失調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藥治療小腦萎縮共濟失調見效那麼慢?
    平時我們在治療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的時候,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西藥見效相對來說是快一些的,而中藥在療效方面相對來說會慢一些,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與中藥和西藥的差別有關,也和他們的一些治療理念有關,當然也和藥性有一定的關係,中藥治療小腦萎縮共濟失調更注重標本兼治,而西藥主要是儘快的控制症狀,但也僅僅只是暫時的,只能緩解,也就是治標不治本。
  • 共濟失調首先考慮是小腦引起,正確治療很關鍵!
    共濟失調先考慮小腦問題,一般需完善頭顱磁共振檢查,如果是小腦原發性損傷,如果是小腦佔位引起共濟失調,目前沒有什麼特殊辦法,可以把共濟失調完全治癒,目前只有中藥調理,結合平時的功能鍛鍊,避免跌倒。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概述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又稱脊髓小腦萎縮或脊髓小腦變性,是一種進行性退行性[1]遺傳性疾病,有多種類型,每種疾病本身都可被視為神經系統疾病。據估計,在任何特定時間,美國有150,000人診斷為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是遺傳性的,進行性的,退行性的,並且通常是致命的。沒有已知的有效治療或治癒方法。SCA可以影響任何年齡的任何人。該疾病由隱性或顯性基因引起。
  • 小腦性共濟失調疾病與其眼神經病表現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
    脊髓小腦共濟失調是以共濟失調症狀為主,合併其他異質性臨床表現的一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截止目前,已經發現了30個與脊髓小腦共濟失調有關的基因位點,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SCA1
  • 「共濟失調」病因及臨床表現
    共濟失調的病因: 01.小腦性共濟失調 02.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 還有一些少見病,如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症、遺傳性痙攣性共濟失調、遺傳性痙攣性截癱、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小腦橄欖萎縮、肌陣攣性小腦協調障礙。及一些罕見病,如遺傳性共濟失調、白內障、侏儒症、智力缺陷症候群等。
  • 小腦萎縮與共濟失調是什麼關係?
    「小腦病變」「共濟失調」是什麼病?共濟失調和走路不穩、喝水嗆咳等不適有什麼聯繫嗎?如果任其共濟失調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共濟失調應該怎樣治療?這裡給大家進行一下解釋。共濟失調是一種累及運動能力的人類疾病。患有共濟失調疾病的患者其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儘管如此,但很多人卻聞所未聞的。
  • 小腦共濟失調常識內容介紹
    共濟失調,這是一種生活中不太常見的一種腦部疾病。共濟失調首發症狀多表現為下肢共濟失調,表現為走路時步履不穩,肢體搖晃。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所以我們得了共濟失調就應該及時去治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共濟失調是怎麼引起的,下面詳細的為你介紹,共濟失調是怎麼引起的。
  • 小腦共濟失調都有哪些症狀表現?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共濟失調可分為四種類型: 大腦性共濟失調;小腦性共濟失調;前庭性共濟失調;感覺性共濟失調。 而臨床上一般稱呼的「共濟失調」,多指小腦性共濟失調。小腦性共濟失調是遺傳性共濟失調其中一種類型,常染色顯性遺傳,成年起病,自下肢開始出現感覺障礙,言語常頓挫或暴發,可有智力減退。 一般患有小腦共濟失調的患者,主要臨床症狀表現行走不穩、肢體震顫、言語含糊、姿勢異常、無法完成精細動作、肌張力低、動作笨拙、書寫困難等。
  • 共濟失調症 常見脊髓小腦病變
    對共濟失調患者應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規範的神經系統查體,有選擇性的進行實驗室檢測。當然,影像學檢查,特別是頭顱磁共振是必不可少的。對懷疑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共濟失調者,應首先檢測動態突變,對發作性共濟失調以及其它隱性遺傳共濟失調則選擇相應的核基因或線粒體基因的二代測序就可。
  •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吃什麼藥最好?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在臨床上的治療。 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主要臨床表現。
  • 希望就在眼前---共濟失調這篇文章
    2021-01-03 09:44:48 來源: 看人世間冷暖 舉報   共濟失調
  • 小腦共濟失調患者的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據統計,小腦共濟失調的發病率約為5/10萬,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為10.5/100萬,發病率雖然不高,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也約有5萬的新發病例,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小腦共濟失調的主要特徵是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會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 關於共濟失調的典型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因而患上共濟失調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由於對共濟失調的症狀不了解,因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要了解共濟失調的典型症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關於共濟失調的典型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
    目前治療主要採用對症和支持治療,本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 典型症狀 步態不穩 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出現醉酒樣或剪刀步伐。 吐字不清 構音障礙為遺傳性共濟失調的特徵之一,患者主要表現為發音生硬(爆發性言語)、緩慢,單調而含糊,構音不清,音量強弱不等,或時斷時續,呈吟詩樣語言;病情進展至晚期時,幾乎所有患者均出現運動失調性構音障礙。
  • 肌陣攣和共濟失調
    我們還可以考慮以共濟失調為隱性遺傳模式的疾病。Frie-dreich共濟失調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隱性脊髓小腦疾病。十年中,肢體和步態的進行性共濟失調,構音障礙,本體感受喪失,腱反射缺乏和肌肉無力。患者也常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糖尿病和骨骼畸形(主要是脊柱側凸)。癲癇發作很少見。腎臟損害也可能發生。作為歐洲最常見的共濟失調,這將是主要的鑑別診斷之一。
  • 疑難雜症之小腦萎縮共濟失調!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它其實屬於共濟失調類型的一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腦組織體積縮小的神經衰退性疾病,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臨床表現之一,患者有的時候站立不穩,還會出現搖晃的情況,站立比較困難,不可以單腿站立,走路的時候不穩。
  • 走路搖晃、言語不清、喝水嗆咳,「元兇」原來是小腦共濟失調!
    因為這場疾病,龐先生失去了工作,曾先後前往廣東省人民醫院、三九腦科醫院等醫院就診,正式確診為:小腦共濟失調。隨後採取過諸多治療方案,每天也要堅持康復訓練,他甚至暗暗的要求自己,每天做的訓練都要比前一天多。 什麼是小腦共濟失調? 系以小腦為主的腦組織變性而引起的隨意運動失調的一組徵群。
  • 小腦性共濟失調是怎麼回事?
    小腦性共濟失調可通過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動作來觀察,如穿衣、系扣、端水、書寫、進食、言語、步態等。肌張力的改變隨病變可由降低而轉變為痙攣狀態,共濟失調步態也可隨之轉變為痙攣性共濟失調步態。站立不穩,身體前傾或左右搖晃,當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時,搖晃不穩更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訴。患者常常說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時,行走不穩更明顯,更易摔倒」。隨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表現起坐不穩或不能,直至臥床。
  • 16歲女孩出現共濟失調、振動幻視和行為改變,原因為何?
    對於眼球運動異常和共濟失調的年輕患者該如何診斷和鑑別診斷?近期(4月21日)Neurology雜誌臨床推理系列報導了一例16歲女孩出現共濟失調、振動幻視和行為改變,一起看看其臨床推理過程吧。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臨床表現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錐體束症候群等。因為系統在發病時的累積次序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MSA-P型是以帕金森症候群為主要表現的臨床亞型,而MSA-C型是以小腦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的臨床亞型。2、發病原因於病理機制是什麼?發病起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