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基層往中層發展還可以靠努力來實現,那中層往高層發展就看個人的機遇了,這點我深有體會,且身邊混得不錯的朋友都深感認可。我雖說也是努力的人,但坦白說,比我努力十倍百倍的人多了個,他們在職場上的發展卻未必能站得多高。這就好比,以前讀書的時候,學霸明明不比別人努力,但卻始終領先於他人,這就是學習的天賦,換做職場來說,就是機遇的問題。
所以你要是問我,我也是說運氣好,一則不敢太自大,二則確實見過很多比我努力的人。而且,站得層次越高,也就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很多時候運氣決定了一個人發展的上限。而層次低的人確實應該多談談努力,不要好高騖遠。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不妨來聊聊看。
層次高的人有本事謙虛,層次低的人只能依靠努力來證明自己
有個做諮詢顧問的朋友說過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站的位置越高,越需要謙虛,不要把自己的努力看得太重。而我們站的位置越低,越需要強調努力,並以此證明自己。
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當我們已經位居高位,不需要再用努力來證明自己,為了更好地和外界相處,這時候我們獲得他人認可的方式往往是謙虛,談及自己的成功,應當更感恩且重視外界的助力,他人的幫助,前輩的扶持,職場的機遇等等。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的重要。職場上層次越高的人,往往都會感謝運氣和機遇,而這些都是外界賦予的。反之,當我們仍處於基層的時候,不宜過于謙虛,更需要敢於表現,且還需要比別人更努力來證明自己,哪怕努力表現得更為張揚,也比默默無聞地好,至少能讓我們獲得他人的關注,更容易獲得認可。所以,層次高的人將成功歸結於運氣,自然是有種謙虛的意思。但層次低的人,更需要談努力,因為他們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先。
層次高的人已經取得成功,越理解機遇的重要性,還未成功,必須努力
站的層次越高,我們看得越清楚,並不是說努力不重要,但努力只是職場發展的基礎,這個基礎打紮實了,至少能讓我們達到職業發展的中等層次,比如中層管理者,項目主管,高級技術工人,高級工程師等等。在這個層次還想往上爬,則是看個人的機遇了。
而在當下的社會中,能談得上成功的,是站在頂尖的那批人,他們當然也很努力,把馬雲、任正非、雷軍的日常安排拿出來一比,一般人還真的沒這麼拼。但馬雲還是會說,阿里巴巴稀裡糊塗做到這麼大,我們是靠運氣,我們這個時代運氣特別好。雷軍也會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他只是找到了風口。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些已經成功的人,他們的目標更遠大,更高,而要成功達到這些目標,已經不是通過個人努力就能實現的,一則要靠企業合力,二則要靠機會,所以他們將成功歸結為運氣,是更合理,也更正確的答案。
而層次低的人,看到的成功是個人追求的階段性目標,這些確實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來達到。當個人層次越來越高后,目標也會更高,到時候自然就會覺得,成功更需要靠運氣。
先通過努力打下根本,再抓住機遇,拓展人脈圈子
所以,我們談職場上的發展,在基層時應當先強調個人的努力,並通過努力工作來打下職業發展的根基,至少進階到中層管理的角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抓住對自己發展有益的機遇,包括來自領導的扶持,可以爭取的晉升機會,或某個大項目的參與機會等等,只要對個人成長和發展有益,哪怕再艱辛,也應當主動站出來爭取。
我們的機遇,很大程度上與外界的助力相關,比如領導或前輩可以為我們提供晉升或發展的平臺、好項目的參與機會等;而同事、同行有可能提供更多職業發展相關的信息等。所以,在自己努力工作的同時,我們應當主動走出去,拓展人際圈子,以便提高獲得機遇的概率。做到這兩點,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能成功,但至少不會混得太差,而且獲得成功的機會也會更高。
【歡迎關注學習委猿】每日更新、專注職場個人成長、一起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