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難嫁?只是偽命題,清華北大女博士把這個問題說透了

2020-09-06 女博士情感園

女博士風採迷人,根本不愁嫁啊!

女博士難嫁已成為網上熱詞,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8月30日,女博士情感園分別邀請了來自『北大、清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幾位女博士來探討女博士難嫁這一問題。

在北大女博士XIA看來,女博士難嫁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博士學歷,而是讀博這件事本身比較費勁耗損太多時間精力。博士學習周期長,一般三到五年畢業。這三五年內,不僅要上課,還要完成課題,發表論文,經過中期考核和論文答辯,很燒腦,需要高度專注。所以很多女博士根本沒有時間去談情說愛。

此外,在國內讀博士很多外人不知道,作為博士極有可能還需承擔各種雜活,比如幫導師審稿,做會務,報帳跑報銷,拿快遞,買飯,打掃辦公室衛生,打掃實驗室衛生,幫導師寫基金申請標書或書稿,幫師兄師姐幹活,給師弟師妹指導。這些都是課題和學習之外的一大堆雜事。閒暇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就變得特別少。

答辯後就是清華正規女博士了,未來如花何愁嫁?

戴上博士帽感覺就是不一樣,我不後悔讀博

清華大學辛博士認為,女博士圈子比較小,平常都是實驗室寢室兩點一線的生活,認識的人非常少,樣本量太小。很多學院性別分布並不均衡。有的學院女生數量眾多。有的學院全是和尚。正所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很多博士在30歲之前根本就沒辦法找到合適的人,他們特別絕望!

網上有個女博士發了篇文章,說她老公曾被作為他們村反面典型,趕集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都說,哎呀,那個x莊的x博士啊,別看他美國博士畢業的,現在還是一條老光棍。

可見並不是女博士找不到心儀的對象,男博士也夠嗆。博士找不到對象確實有著許多客觀原因。網上許多文章說女博士難嫁,找不到心儀對象,其實他們根本不了解真實情況。當然也不排除是在販賣焦慮吧!

宋玲玲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她一提起網上對女博士的妖魔化報導就生氣,她說女博士難嫁就是一個偽命題,嚴格來說是女博士心儀的對象並不喜歡擁有博士學位的這個女人,但這跟博士頭銜真的無關,應該和這個女人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有關!各花入各眼嘛!有人喜歡大高個,有人喜歡白瘦幼,有人喜歡爽利,有人喜歡溫婉,這都沒有錯嘛。

博士畢業就要走上社會,不管難嫁與否,先留個念

五星代表我們成為未來明星,有更美好明天!

宋博士認為,博士頭銜不是加分項也不是減分項,就是非常中性的自己對於自己人生的一種選擇。如果有人抓著頭銜來評價一位女生,急著貼女博士標籤(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卻忽略了她首先作為人的最基本的性格特點及品質情操,比如真善美或假醜惡,那麼,那些評價都是片面的,不完整也不公平。

中國科學院大學女博士周忠慧認為,網上把女博士稱為第三類人,還說什麼大專生是小龍女,本科生是黃蓉,研究生是趙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後是滅絕師太,碩博連讀更可怕——是傳說中的「東方不敗」,我覺得挺可笑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博士。

博士在古代是官名。秦漢時掌通古今,備顧問。漢武帝時由於尊儒術,於朝設五經博士,並置博士弟子學習經術。這是最早有關博士的記載,從現在來看,博士是高級專業人才。作為女博士一枚,我從沒覺得自己有什麼不正常,更沒有網上說的這種情況,而且我也有自己的男朋友,愛情學業都挺正常。有一些女博士暫時找不到對象也正常,畢竟人家有人家的要求。但如果說女博士難嫁我不認同,說實話只要女博士放低自己對情感的高要求,嫁人太容易了,更何況中國是男多女少,網上不是說還有3000萬男光棍嗎?一些又傻又聾的女子都被娶了,更何況女博士?

一批新生又來清華北大,源源不斷的未來博士生源啊……

女博士情感園認為,網上有關女博士的文章很多,不排除有一些文章妖魔化女博士,為的是吸引眼球,其實他們根本不了解女博士生活。在女博士情感園看來不論是不是博士,是不是女博士,都不要讓外在頭銜定義你的內心,努力生活,對得起自己,你永遠都是你自己的一百分。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人的大腦並不是我們認為的18歲成年就發育完成,而是可以一直完善一直發育一直塑性,有些部分直到25歲30歲甚至更晚才塑造成熟。大腦的成熟是一個緩慢而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它的成熟度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所以人在年輕的時候尤其容易不理性犯錯誤。

既然是這樣的話,這段緩慢的成年期,作為女博士多學點知識,多積累一些人生經驗,不緊不慢、從從容容去尋找自己另一半,無論找到還是找不到,都不是錯!

相關焦點

  • 北大女博士脫口秀《娶妻當娶女博士》,看完五體投地
    導讀 昨天,一段北大生物女博士脫口秀視頻《娶妻當娶女博士》火了!網友感言:小姐姐真是太可愛了!  1月7日,  一段北大生物女博士脫口秀視頻  《娶妻當娶女博士》熱傳。  這個熱度,  簡直是日常「明星」熱搜榜的一股清流!
  • 女博士,不好嫁?對不起,你不配!
    曾幾何時,世間每每談及女博士時,人們總是投來異樣的眼神,或者冠以「滅絕師太」的稱號。 這就致使「女博士」於不知不覺間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第三類人」的寶座,並一直「統治」這個位置長達數年之久,地位至今都未被撼動。
  • 女博士是草根男的理想擇偶對象?那我勸你娶妻別娶女博士了!
    但毫無疑問的,能和女博士交往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很強的閃光點。比如,外形、談吐、家境、工作等。而且我們女博士,真的不!愁!嫁!社會認可度低?顏值低?家境一般中等?拋開現在各地都在人才引進,大家對博士求賢若渴的大環境不談,到現在還有人將博士和不修邊幅掛鈎到一起就很扯。
  • 《娶妻當娶女博士》! 北大女博士脫口秀,看完五體投地!
    為什麼這麼說,就是說古今中外吧,橫亙在人類的人性倫理道德面前最大的難題,婆媳問題。一旦你讀了博士,天天要與這種高智商而且逆天的生物,叫做導師的物種。天天你要和他溝通,我的天哪,婆婆根本不在話下。這個世界只有征服不了的導師,沒有溝通不了的婆婆。
  • 北大臺灣女博士遭臺同學嘲諷:北京大學還要考嗎
    原標題:大陸人聽了笑死,北大臺灣女博士被同學問了一個暴露智商的問題……  據臺媒9月3日報導,近日,臺灣談話性電視節目中,一位北大畢業的臺灣女博士表示,當初臺灣同學們都質疑她為何不去美國、歐洲讀書,而選擇了北大。  更可氣的是身邊居然還有一些朋友嘲諷說:「北大還要考嗎?不是花錢就可以讀嗎?」
  • 比博士更難讀的學位是:中國女博士
    而女博士對此只能表示,20-24歲,「正是老娘考研寫論文的高峰期」。 同時,門當戶對和「斜坡理論」仍在中國青年擇偶觀念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方面,男女都不希望雙方家庭背景和個人情況差距太大;另一方面,男方可能介意女方條件比自己更好,而女方往往更難接受「下嫁」。這樣一來,選擇女博士以及女博士可選擇的範圍也會大大縮小。
  • 40歲男博士婉拒39歲女博士求婚,根本原因:擔心女博士難懷孕
    在婚姻問題上,人們思想意識多半是「門當戶對,男女般配」,才是最好的婚姻。因此,那些「門不當戶不對,男女不般配」的婚姻,則是無奈的湊合。可以說,只要有條件的男女,就會尋求般配的婚姻。然而,一位40歲,事業有成,尚未結過婚的男博士,曾有一位39歲,也尚未結過婚的女博士熱烈追求他。於外人看來,是一雙門當戶對的「金童玉女」!紛紛看好他們,認為這對高智商的中年男女,一碰,就會閃出愛情的火花。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男博士乾脆利落拒絕了女博士的求婚。
  • 同樣都是娶了女博士,為什麼會有不同感受?
    錢鍾書《圍城》裡有一段話:中國的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絕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只能娶中學女生,留學生才能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當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總之,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
  • 讀博,女博士難在哪裡?
    本文將主要介紹美國女博士讀博的主要問題所在,也簡單總結一下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與路徑。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行文方便,本文中把在讀的博士生也稱為博士。應該說,無論男博士還是女博士,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單就女博士而言,理工類、農醫類女博士與人文學科領域的女博士也會大有不同,各自所遇到的問題都不盡相同。
  • 同樣生活糜爛,復旦女博士事件不了了之,北大渣男博導下場如何?
    截至目前,北大博導馮某事件仍在持續發酵,多次引發網友熱議。前段時間,北京大學數學中心博導、助理教授馮某被舉報與多位女生發生關係。看到這裡,不禁令人聯想起前段時間發生的復旦女博士「劈腿」事件。復旦女博士李某在讀博期間,同時與四位男博士交往,目的是完成論文順利畢業。她利用各種手段將四位男博士玩弄於鼓掌之間,不費吹灰之力達成目的。事情敗露於一位名叫陸炎的男博士,這位痴情的男博士為了討好李某,曾一口氣為她送上了5篇SCI論文!
  • 女博士與第三性別
    輪到她的時候她站了起來,一開口就霸氣側漏,底氣十足,到了高音區豪不含糊一口氣飈過,唱到動情之處還高揮臂助力,如同KTV裡的玲花姐正享受風的輕撫,再加上我哥哥在旁邊時不時來句「yoyo,babycome on」 (那是湖南伢子曾毅的部分),包間裡的人一下子都high起來了,原本不多的矜持全都掉碎在地上,同時落地的還有我那從小就覺得的「女博士是含蓄文靜的」刻板印象。
  • 別人說娶女博士就是多個「滅絕師太」?我家的女博士是「搖錢樹」
    (來自讀者來稿,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別人說娶女博士就是多個「滅絕師太」?很快,我們就領證結婚了,婚後的生活更是讓我感覺撿到了一個寶,妻子一個人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在生活質量上更是向前邁了一大步,飲食搭配變得很合理,我的父母對於這個兒媳婦更是讚不絕口,表示兒媳婦進門以後,這個家似乎都變得有活力起來了。
  • 北大副校長:70%以上女博士被博導「姦淫」_何榕遜
    藝術類院校是這個樣子,其他院校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從上面那個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來,就連北大原副校長都勸其朋友的女兒不要在國內讀博士,如果在國內讀博士就不要怕女兒被誘姦,而且性也得是學生們自願提供的事情.北大啊,全國的頂尖學府,為什麼屢次讓我們感到失望.
  • 女博導:女博士被妖魔化 認真理性是該群體特徵
    關注女性系列報導①  「專科女生是小龍女,本科是黃蓉,研究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滅絕師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這些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段子,無情地將女博士拋入了「被妖魔化」的窘境。女性的學歷是否不用太高?女生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嗎?
  • 復旦女博士,劈腿四名男博士,現在女博士怎麼樣了?
    復旦一女博士,同時劈腿四名男博士,其中的一名男博士,為了追求這名女博士,買車買房給他,並且送給了她5篇SCI和一篇Nature論文。而這些論文,都是這名男博士,為了追求這名女博士,獲取她的芳心,親自動筆寫的。
  • 多讀了幾年書,女博士惹誰了?
    在這樣的標籤下,各種有關女博士的段子與話題也一步步解構著這個群體曾有的精英光環,呼應著當下社會人們「反智化」的心理傾向,女博士就這樣一步步地從異化到邊緣化,不僅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更為不利的現實是,她們真的成為情場上的「滯銷貨」。A女博士說話很欠扁?女博士有多令人討厭?
  • 為什麼有一種稱呼叫「女博士」?
    在博士群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女博士,當然我不贊成大家把「女博士」當作一種標籤,任何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女博士」也是一樣。因為博士面臨著太多的科研壓力,尤其像工科專業,很多體力活都要自己來完成,所以對於女士來說,讀博意味著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只能用「身心俱疲」來形容。
  • 北大女博士的「博士帽」能否失而復得?
    於豔茹不服,將母校起訴到法院,要求判令撤銷北大《關於撤銷於豔茹博士學位的決定》,並恢復她的博士學位證書的法律效力。今天(14日)上午,北京海澱法院將開庭審理此案。(10月14日中國廣播網)    去年8月,《國際新聞界》的一紙抄襲公告,將「抄襲門」主角、原北大女博士於豔茹推上風口浪尖。
  • 女博士,校園「盛女」的青春不留白
    這個從城市走出來的女孩,在面對學術問題時表現得比很多業界同輩更為刻苦。她走進瀘沽湖,住在老鄉家裡,與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有過雨季塌方被困途中的無助,有過語言不通四處碰壁的孤獨,有過暴曬導致脫皮、連日腹瀉的痛苦……  漫步於瀘沽湖山水之間,穿梭在國際學術舞臺,這是網友對「女博士」趙明湄的評價。
  • 護理學女博士?恩!你沒看錯~
    重要事情說三遍,平行,平行,平行,not歸屬! 疑問二:什麼?你是學護理的博士?護理還有博士啊啊啊啊????  樓主答:答什麼答?樓主對於這個問題沒有高屋建瓴、激勵人心的回答。樓主只想說,幹一行愛一行! 疑問五:哈哈,我看到護士都是打針發藥做宣教,那你呢? 樓主答:首先,中國護士在醫院、社區、護理院、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等各種機構工作,為患者和居民提供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心理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