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錄取已經結束。近日,好多升入高中的考生家長都來諮詢高中選科問題,馬上升入高一的孩子,也會面臨選科問題!家長們也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去選!」。
目前,廣東、湖南、湖北、遼寧、河北、重慶、福建、江蘇,8省市陸續發布了高考改革方案。與前兩批改革省份相比,8省市方案最大變化為統一採用「3+1+2」方案。
2018年將是新高考實行的第二年。下表為新高考省份及啟動實施年份,藍色標註的地區從2017年入學的高一學生(2020年參加高考)開始,實行新的考試招生政策。其餘省份大多從2018年新高一,最遲從2019年新高一開始執行新的政策。
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即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等級性考試,下同)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
選擇考科目理論上有12種組合,考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選擇,具體組合如下:
不能明確的高校專業具體選科要求和大量被限定必選科目的專業類,讓學生和家長在面臨選科決策時無所適從。
基於此,將12種組合分為「物理組」和「歷史組」,從專業覆蓋範圍、偏理至偏文、背誦或理解、專業方向等類別進行歸類,方便學生和家長作為選科決策參考。
「3+1+2」模式,理工類學生無法再通過選擇化學、生物來躲開物理這個攔路虎,畢竟大多數理工農醫專業進入大學之後,物理知識還是要學,且缺失高中基礎將會更加困難。文史類學生同樣如此,「歷史+政治」依然是文科逃不開的趨向。畢竟選科時欠下的,大學遲早還是得還。
因此,選科組合無關優劣,對於學生來說,只有「適合」和「不適合」之分,學生應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成績,進行綜合考量,方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選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