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下元節、小年……這些節日竟然都源於「祭祀活動」?

2020-12-20 祭祀文化網

祭祀文化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活中有很多節日都是由「祭祀活動」轉變而來的,除了我們熟知的清明節、端午節和中元節以外還有哪些節日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那些由「祭祀活動」轉變的傳統節日。

一、清明節

清明節是傳統祭祀節日,也是全國最大的祭祀活動日。在這天國家會舉行全國性祭祀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在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祭祖掃墓,以表對祖先的感恩懷念。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有踏青、插柳、蹴鞠、食青團等。

二、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原是由古人對天象的崇拜,祭龍演變而來。後演變成人們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成立,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對世界文化產生了廣泛影響。端午節在民間有吃粽子、划龍舟、系五彩線、掛艾草等活動、雜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種民俗為一體、是古人為了「防疫闢邪」設立的節日。

三、重陽節

重陽節是由上古時代秋季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代人們在重陽節當天舉辦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以謝天地,感恩祖先,後又增添敬老尊師的含義。重陽節在民間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四、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祭祖節、盂蘭盆節,民間稱之為「七月半」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中元節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用初秋下來的新米祭奉祖先以表尊敬孝道,後東漢道教「三元說」興起,「中元」之名由此而來。民間中元節有祈豐收、放河燈、祭祖先、跳天燈等習俗。

五、寒衣節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冥陰節」,起源於周代是我國北方流傳的祭祀節日。寒衣節流行於北方是因為北方初秋季節寒冷,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進行祭掃,紀念逝去親人,謂之送寒衣。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六、下元節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上元九炁賜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下元日,也是民間傳統祭祀節日之一。

七、小年

小年是民間掃塵、祭灶的重要節日。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在民間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在小年人們有供奉糖瓜、更換灶神像、掃塵沐浴等習俗。

八、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終要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風俗,歲除之日是傳統的祭祖節。除夕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民間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點爆竹等習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祭祀文化】小編帶你看奇聞趣事,品國學精粹。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祭祀,我們都做對了嗎
    這些祭祀儀式,有很大一部分承載了中國人對上天和崇拜者的感恩、對祖先敬仰、對神鬼的敬畏。中國主要有哪些祭祀傳統呢。我們從一年的開始算起,首先肯定是春節,春節的祭祀其實是從前一年的臘月就開始了。比如臘月二十三(南方一些地方是二十四)小年祭祀灶王爺。小年那一天,人們通常會做糖瓜、飴糖、麻糖等,準備一些過年時的點心年貨。
  • 說說中國四大祭祖節,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和除夕
    二,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國有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三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都和祭祀先人有關,所以備受大家重視,更有很多習俗文化流傳了在了節日中。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日子。
  • 下元節:一個被遺忘的傳統節日
    單說下元,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節日。 但如果說起上元節、中元節, 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 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 與上元節、中元節合稱「三元」。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 重陽節的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哪些?趕快收藏起來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圖片源於網絡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有什麼風俗?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聽說重陽節有敬老節的說法,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重陽節最早是一個豐收後的祭祀節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傳承至今,現在的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人們會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是傳統節日現代傳承方式之一。
  • 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其日期在九月九,又叫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和除夕、清明節、中元節合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重陽節來源源自《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雙九代表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都十分看重這一天,並且都會在這一天舉辦隆重的宴會。
  • 寶雞重大節日傳統文化進校園 每個節都有主題活動
    重陽節:郊遊踏青  2月15日,記者從寶雞市教育局獲悉,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寶雞市教育局制定了《寶雞市中小學2017年「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方案》。  「小手拉大手」摒棄陋習  以今年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及明年春節、元宵節為重點,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此次寶雞市教育局充分運用傳統節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願老人長壽的含義在裡面,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自古以來就有敬老感恩的傳統。重陽節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秋收祭祀活動,後來,逐漸演變為對在世親人的感恩、尊敬,是一個體現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節日,每年重陽節,人們都會給家人或者長輩帶去真切的問候,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為什麼是給老年人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從寓意上來說,重陽節就是為老人慶賀的節日。
  • 漫話重陽節:它由古代祭祀「大火」儀式而來?
    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的思鄉之情。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曆九月初九。「九九」諧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時祭祖、推行敬老活動。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也都是流傳已久的習俗。  不過,重陽節究竟是怎麼來的?  它為何又叫「重九節」?
  • 2020年下元節是中秋節嗎 節日習俗是什麼
    我國的節日當中有個節日叫做下元節,這個節日也是我國一個祭祀的節日,而這個節日和上元節,中元節合併稱為三元節,那麼2020年下元節是中秋節嗎?下元節節日習俗是什麼呢?  2020年下元節是中秋節嗎:不是  下元節和中秋節不是一個節日,下元節是農曆十月十五,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
  •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別稱,那麼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 重陽節祭祀有哪些注意事項 重陽節祭祀禁忌了解一下
    重陽節祭祀有哪些注意事項 重陽節祭祀禁忌了解一下時間:2018-09-28 19: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祭祀有哪些注意事項 重陽節祭祀禁忌了解一下 農曆九月初九就是登高插茱萸的九九重陽節,在這一天也會有很多人祭祀。
  • 為什麼叫重陽節?菊花與重陽的關聯,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在這個節日期間舉行一些活動,例如登高旅遊、放風箏、吃重陽糕、敬老活動等。這個傳統節日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的氣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重陽節的歷史,以及有關重陽節的故事。
  • 重陽節小知識:重陽節吃什麼?關於重陽節,你了解多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你有沒有跟家人團聚呢?有沒有一起去登高、賞菊花、喝菊花茶、吃重陽糕呢?有沒有對身邊的長輩儘儘孝、說一句「我愛您」呢?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重陽節的小知識!
  • 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九?都別爭了!農曆六月過小年
    因為寅月正好處於立春和雨水節氣的前後,是一年當中,農民最閒的時刻,以這個月為一年之始,即有利於慶祝節日,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一年的開始,古人講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都要忙,只有在冬季和春季交接的時候,才是最閒的,這個季節也是年貨最多的時候。正月初一過年,即符合年的本意,也兼顧了農業生產、時令和祭祀活動。
  • 十月十五,下元節,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東漢時,張道陵天師建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和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每逢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