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物分類
1.地球上現存的動物大約有125萬種,數量和品種龐大,需要進行分類識別和研究。
2.分類是重要的科學方法之一,把某些特徵相似的事物歸類到一起的方法就叫分類。在對動物進行分類時,須先仔細地觀察和研究,再根據其特徵進行分類。科學的生物分類的依據是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等。
3.瑞典分類學家、博物學家林耐的生物分類法是科學生物分類學的基礎。七個生物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等級越高,生物間的相同點越少。種是生物分類等級中的最小單位。
二、常見的脊椎動物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椎骨,可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又分別可稱為低等動物和高等動物。常見的脊椎動物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1.魚類大約出現在4.5億年前。它們都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常覆有鱗片,靠鰭運動,用鰓呼吸;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四大家魚」(淡水魚)——草魚、青魚、鰱魚、鱅魚都屬於魚類。
2.兩棲動物大約出現在3.5億年前。它們的幼體生活在水中,有尾無四肢,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膚有輔助呼吸的作用;屬於變溫動物,要冬眠,體外受精,體外發育(青蛙屬於變態發育)。青蛙、大鯢、蠑螈、蟾蜍等都屬於兩棲類。
3.爬行動物大約出現在3億年前。它們一般貼地爬行,用肺呼吸,體表有鱗片或甲;屬於變溫動物,要冬眠;體內受精,產卵後體外發育(陸地上產卵、有卵殼)。龜、蜥蜴、鱷魚、蛇等都屬於爬行類。
4.鳥類大約出現在1.5億年前,它們的身體呈紡錘形,體表有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骨骼癒合、薄、中空,胸肌發達,適合飛翔;屬於恆溫動物;體內受精,產卵後體外發育。家鴿、雞、鴨、大雁等都屬於鳥類。
5.哺乳動物大約出現在2億年前。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它們體外長有毛皮,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白鰭豚、鯨魚、蝙蝠、熊貓等都屬於哺乳類。
三、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1.原生動物:單細胞生物,一個生物個體就是一個細胞,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2.扁形動物:攝食和排洩同一個開口,身體背腹扁平,如滌蟲、渦蟲、血吸蟲等。
3.腔腸動物:攝食和排洩同一個開口,身體輻射對稱,如水母、海蟄、珊瑚蟲等。
4.棘皮動物:生活在海洋中,身體無貝殼,有內骨骼,體表有棘皮突起,用體表的皮鰓呼吸,如海星、海參、海膽等。
5.節肢動物:身體分節,觸角和足也分節,體表有外骨骼,如蝦、蝗蟲、蜘蛛、蜈蚣等。
6.軟體動物:身體柔軟,一般兩側對稱,不分節,有外套膜,大多數體外有貝殼,如蝸牛、河蚌、章魚、鮑魚、牡蠣等。
7.環節動物:身體圓長或呈扁形,有許多體節,如蚯蚓、水蛭等。
8.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線形,不分節,如蛔蟲、蟯蟲等。
四、節肢動物中的昆蟲
1.昆蟲屬於節肢動物,是動物中種類最多的類群,大約有100萬種。
2.昆蟲的主要特徵: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口器和眼,胸部長有兩對翅,三對足;身體、觸角和足都分節,體表長有堅硬的外骨骼。
五、植物的分類
根據有無種子,植物可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1.種子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1)裸子植物的胚珠沒有子房壁包被,所開的「花」沒有花被,形成的種子無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大多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抗寒能力強。常見的裸子植物有松類、柏類、杉類、蘇鐵、銀杏等。
(2)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胚珠發育形成種子後有果皮包被,帶有果皮的種子稱為果實。被子植物是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常見的被子植物有:各種豆類、各種瓜類、鬱金香、蓮、玉蘭等。
2.孢子植物即無種子的植物,不開花、結果,用孢子進行繁殖。孢子植物分為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藻類植物。
(1)蕨類植物:沒有花、果實、種子,但有根、莖、葉,陸生,喜陰溼環境,如蕨、胎生狗脊等。
(2)苔蘚植物:沒有花、果實、種子和根,有莖和葉,陸生,喜潮溼環境,如地錢、葫蘆蘚等。
(3)藻類植物:沒有器官分化,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水生,屬於低等植物,一般採用無性繁殖,也有用孢子繁殖,如紫菜、海帶等大型藻類植物,還有團藻、水綿等。
六、單細胞生物與多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個體微小,全部的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1.常見的單細胞動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等。常見的單細胞植物有衣藻、小球藻、硅藻等。另外,真菌中的酵母菌、所有的細菌及其他原生生物(如眼蟲等)都屬於單細胞生物。
2.衣藻的形態特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和杯狀葉綠體,另外還有運動用的鞭毛和感光用的眼點。
3.草履蟲的形態特點:體外有纖毛,幫助運動;口溝用於攝取食物,食物進入口溝後形成食物泡,進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伸縮泡用來排除水和含氮的廢物;有兩個細胞核,大核與營養代謝有關,小核與生殖、遺傳有關。
4.肉眼能見到的生物體,都屬於多細胞生物。
例1、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是生物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下列四種動物中與馬最不具親緣關係的動物是( )。
A.驢
B.犀牛
C.天牛
D.奶牛
思路點撥:馬、驢、犀牛、奶牛都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而天牛則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故馬與天牛的親緣關係最遠。
參考答案:C
方法歸納:生物的分類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所屬的等級越小,動物的親緣關係越近,所屬的等級越大,動物的親緣關係越遠。
易錯誤區:天牛是昆蟲而不是哺乳動物類的某種牛,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與此類似的題目還有卷柏是蕨類而不是裸子植物,金魚藻是被子植物而不是藻類等。
例2、【蘇州】如圖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種動物共有的特點,則該特點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體溫恆定
D.具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
思路點撥:題中涉及的青蛙、熊貓、蛇、鯽魚的體內都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因此都屬於脊椎動物。青蛙、鯽魚、蛇是卵生,體溫不恆定,熊貓是胎生、哺乳,體溫恆定;熊貓、蛇用肺呼吸,鯽魚用鰓呼吸,青蛙的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參考答案:D
方法歸納: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以外,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如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
易錯誤區:本題涉及了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類、魚類四類脊椎動物,要求對其形態特點、生活習性及繁殖方式充分了解,才能分析出正確選項。
例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B.苔蘚植物具有莖和葉,莖中沒有導管
C.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體內有輸導組織
D.種子植物都能結果實,果實中含有種子
思路點撥:藻類植物多種多樣,有單細胞的(如衣藻等),有多細胞的(如海帶、紫菜等),其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無根,起固著作用的是假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葉由一層細胞構成,其生殖離不開水。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得比較高大,其生殖也離不開水。裸子植物的根、莖、葉發達,能結種子,用種子繁殖後代,但種子無果皮包被,其生殖脫離了水的限制。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類群,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且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其生殖過程不需要水。
參考答案:D
方法歸納:本題考查了植物的分類及其特徵。植物分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掌握這五類植物的形態特點、生長環境及其繁殖方式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易錯誤區:種子不等於果實,種子加上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果皮才能成為果實。裸子植物只有種子,沒有果實。另外,本題中哪些植物有輸導組織也須理解並記憶。
例4、圖中所示植物的生殖過程中不需要水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⑤
思路點撥:根據植物種子的有無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後代,孢子植物不結種子,用孢子繁殖後代。其中種子植物傳粉後萌發的花粉管可以使植物的生殖過程擺脫水的限制。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圖①蕨屬於蕨類植物,圖②葫蘆蘚屬於苔蘚植物,圖③向日葵屬於被子植物,圖④衣藻屬於藻類植物,圖⑤水稻屬於被子植物,所以③⑤的生殖過程不需要水。
參考答案:D
方法歸納:在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五大類植物中,只要能產生種子,其傳粉受精時就會出現花粉管,精子就不需要藉助水遊到卵細胞處。
易錯誤區:花粉管的出現使植物的生殖過程擺脫了水的限制。蕨類植物在原葉體萌發出幼蕨的階段(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必須要藉助露水或雨水才能完成,這一點在教材中未提及。
例5、下列是大家熟悉的六種動物和植物,請根據圖中二歧分類的索引,將其代號寫在相應的位置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思路點撥:蜻蜓屬動物、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體表有外骨骼,因此①是B蜻蜓;麻雀屬動物、脊椎動物、鳥綱,體表被覆羽毛,因此②是F麻雀;野兔屬動物、脊椎動物、哺乳綱,體表被覆毛皮,因此③是C野兔;水綿是藻類植物,生活在水中,無根、莖、葉的分化,因此④是A水綿;腎蕨屬於蕨類植物,生活在潮溼的陸地,有根、莖、葉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後代,因此⑤是E腎蕨;銀杏是種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後代,因此⑥是D銀杏。
參考答案:①B ②F ③C ④A ⑤E ⑥D
方法歸納:本題考查的是動、植物的分類。解答時可以從水綿、蜻蜓、野兔、銀杏、腎蕨、麻雀的形態特點等方面切入,解題關鍵是熟記生物分類的依據。
易錯誤區:鳥類體表被覆的是羽毛,哺乳動物身上長的是皮毛,兩者不同,不能相混。
例6、自然界中單細胞生物種類繁多。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別是常見的單細胞生物中的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和變形蟲。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五種單細胞生物中有細胞壁的是甲、丙、丁
B.丙生物的眼點是其視覺器官,能感受光線的強弱
C.乙生物中的大、小細胞核分別與遺傳、生命活動的控制有關
D.五種單細胞生物中有葉綠體結構的是丙和丁
思路點撥:酵母菌是真菌,衣藻是藻類植物,其細胞都有細胞壁。器官是由組織構成的,組織是由許多同類細胞構成的。眼蟲比較特殊,既能光合作用製造營養,又能攝取食物,沒有細胞壁。草履蟲的大核控制生命活動,小核內含遺傳物質。
參考答案:D
方法歸納:上述五類單細胞生物中,酵母菌是真菌,依靠環境中的有機物生活;衣藻屬於植物,能自己製造營養;草履蟲、變形蟲屬於動物,都靠攝取環境中的營養物質生活;眼蟲的細胞結構中有葉綠體,但沒有細胞壁,能攝食也能製造養料。
易錯誤區:衣藻的眼點是細胞中的一個結構,而不屬於器官;分清草履蟲的大小核作用;注意眼蟲的特殊結構。
例、如圖所示為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圖,結合觀察草履蟲的實驗活動,思考並完成下面的填空。
(1)草履蟲生活在水中,靠纖毛進行運動。運動方向是 朝向前面,這樣便於攝取食物。
(2)草履蟲快速旋轉前進,將附近的食物送入口溝,進入 內,形成 ,逐漸被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從 排出。
(3)草履蟲代謝的廢物是由 收集,進而排出體外的。
(4)在觀察草履蟲的實驗中,用來觀察的液滴應取自培養液的 ,因為 。
(5)製作草履蟲臨時裝片時,常在培養液的滴液中放幾絲棉線,原因是 。
(6)根據顯微鏡下的觀察,草履蟲細胞內不具備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以水中的細菌、真菌和其他有營養的碎屑為食物,因此應該屬於單細胞 。
思路點撥:草履蟲在水中運動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攝取食物,二是為了逃避敵害。運動時口溝朝前才能攝取食物。食物泡中的消化渣(相當於糞便)由胞肛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相當於尿液)由伸縮泡排出。
參考答案:(1)口溝 (2)細胞質 食物泡 胞肛 (3)伸縮泡 (4)上層 草履蟲需要氧氣,水面有更豐富的氧氣 (5)防止草履蟲運動過快,不便於觀察 (6)葉綠體 動物
方法歸納:生物的形態特點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也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通過草履蟲的形態特點與功能及生活習性相聯繫,能強化理解和記憶。
易錯誤區:伸縮泡相當於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出的是代謝廢物,相當於「尿液」。由胞肛排出的是消化吸收後的食物殘渣,相當於人體的「排便」。
考點範圍:草履蟲的形態特點及其相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