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設計師需要了解的6個技術點

2020-12-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AR界面作為一個觸點,實現了人和機器雙方的聯結,進行了信息的交流和轉化。作為一名AR設計師,要對硬體和軟體的技術有所了解,才能實現AR智能化發展。本文作者列舉了AR設計師需要了解的6個技術點,與你分享。

和屏幕UI一樣,AR界面本身並不等於我們所要探索的自然交互方式,它只是一個觸點。通過這個觸點,機器與人實現了雙方的聯結,進行信息的交流和轉化。

為了實現人機間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在我們所看到的AR界面背後,需要許許多多包括硬體和軟體層面的關鍵技術來支持它實現智能化發展。作為AR領域的設計師,自然需要對這些技術術語及基本原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專長,賦能技術更早的面向應用層面和生產層面。

這篇文章,我主要以設計師的角度來理解和分享這些技術術語,確保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對AR界面下的基本技術和通識概念有所了解。

一、FOV

Field of view的縮寫,是AR設計中所設計對象的顯示區域,在之前的文章裡我也有介紹過。它可以理解為屏幕UI設計裡的手機屏幕、電腦屏幕,如果使用視頻流式的顯示方案兩者區別不大,如果使用光學顯示方案區別就會比較大。大家一般在網上所看到的AR應用視頻,其實都是視頻流顯示方案的效果,和真實帶上光學式AR眼鏡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光學方案下AR設計中的屏幕沒有固定的物理尺寸,大小主要由設備裡的光學儀器能夠顯示出來的視角場範圍決定,距離越遠,虛擬物體能顯示的範圍越大。這個距離是可以由設計定義的,但由於設備和人眼等限制問題,在設計中並不是越遠越好。

現在的光學技術所能提供的虛擬顯示區域並不大,以比較先進的50°FOV視場角為例,1080P屏幕在1.5m距離的顯示大小,換算成真實世界尺寸大概為1.16×0.51m。

二、手勢

對於頭戴式設備來說,手勢操作是一種理想的交互方式。它作為物理世界裡本來存在的自然交互方式,對物體的抓取,移動等,有不可置疑的體驗優勢。但要在AR的世界裡實現這樣的交互,首先必須要滿足用戶使用手勢的手是在機器的識別FOV範圍內的,否則它無法被機器所識別,也無法做出反饋。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FOV與上面的顯示FOV不是同一個FOV,是指另外一個硬體(TOF相機)的FOV。

總的來說,我們在加入手勢交互的時候,要了解對應設備與手勢有關的效度,精度和準度,以輔助我們形成更完整的設計方案。效度就是指手勢在什麼條件下是有效的,起作用的。一般來說,現在的TOF相機的FOV都不太大,很容易跟丟或認錯手勢的運動。精度是指設備可以識別到什麼程度的手勢,比如是否能區分一隻手指和兩隻手指的區別。準度是指設備對此手勢的判讀是否準確無誤,錯誤或與其他手勢混淆的概率是多少。

三、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縮寫,是一種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的技術。即是讓設備知道兩個問題:我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子的?以及我在哪的問題。最早用於機器人領域,現在在多個人工智慧領域都有所運用。

圖片來源:Hololens 網站

由於這門技術還屬於正在發展中的一項技術,具體的實現方式也會各有不同,一般是通過設備的相機、傳感器等輸入設備,經過計算得出自身定位坐標和地圖構建。由於依賴於相機等輸入設備來進行實時計算,對AR設備來說,用戶使用時的位置和姿態會影響其輸入,網絡延遲造成的丟幀現象也會影響其輸入,實際的環境和光線強弱造成的曝光現象也會影響其輸入,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這些情況,就可以在用戶使用的時候做出引導或反饋性的設計,來更好的提升技術限制所帶來的用戶體驗問題。

四、3DOF VS 6DOF

這兩個術語其實可以歸類於SLAM技術下,和經過SLAM技術所得出的坐標位置有關。DOF就是自由度的意思,也就是3個軸向和6個軸向的問題,關係到設備在人機互動中可以支持到的程度。

3種平移自由度(3DOF)+3種旋轉自由度 = 6種自由度(6DOF)。

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418784025_230122

五、物體識別

相較於SLAM是讓設備(機器)回答「我在哪,我來去何方?」的問題,我理解物體識別是讓機器回答 「他是什麼?」 的問題。在維基百科裡的解釋是「計算機視覺及影像處理中的術語,指的是讓計算機去分析一張圖片或者一段視頻流中的物體,並標記出來。這需要給神經網絡大量的物體數據去訓練它,這樣才能進行識別。」

怎麼理解這段話呢?簡單的說,如果把機器比作小孩子,當我們需要小孩子去認識三維世界一個叫蘋果的東西,首先需要給與他真實的蘋果或大量的蘋果照片去告訴他這就是蘋果,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大量物體數據,這樣在新遇見一個蘋果的時候,他才能準確的認知到這是蘋果。機器也是一樣。

圖片來源:公司內部培訓資料

是否能正確的識別出這個物體,除了之前輸入的數據以外,還受限於物體本身是否易於識別,這個物體的背後是否有過多幹擾,當時環境的光線是否過於明亮或昏暗等。

由於技術難易程度的不同,使用視頻流顯示方案比使用光學顯示能獲得更精準和快速的識別效果。如果是需要穩定度更高的工業應用,可以更多的考慮視頻流顯示方案。

六、特徵點

這個術語可以看做SLAM和物體識別所衍生出來的技術術語,我們知道,SLAM和物體識別都需要依賴於攝像機的輸入,它相當於機器的眼睛。而在機器看來,一副生動的圖像其實是由無數的像素點構成的,每一個像素都可以翻譯成0~256的RGB數值,當某一個像素點和周圍的像素點數值特別不一樣的時候,這個點就成為了值得機器去關注的一個特殊的點,它可能代表某個物體的邊緣位置,或者某個空間的轉角界限。

這個特殊的點,就是特徵點。

當你要定義一個虛擬界面屬於A類和B類的時候(《AUI中的四種分類模式》),可以提前考慮這個場景或者物體的特徵點是否足夠穩定和相對不變,在機器的性能、算法、環境,甚至用戶本身的使用條件下,設計效果圖裡的理想狀態所出現的概率有多大,是否能滿足產品所定義的場景應用等。

在以「人」為核心設計界面的同時,對基本的技術術語有所了解,不僅更方便與研發溝通,也更了解當前技術下所能達到的設計邊界,從而更好的探索AR領域下的人機自然交互。AR界面本身只是一個觸點,它並不等於智能化,要實現更好的人機互動,就必須依賴於背後更多技術的綜合應用。

本文由 @林影落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碰碰狐:用 AR 特效和 AR 廣告引爆熱度
    「Baby Shark陪你洗手」由碰碰狐創作由營銷人員、項目經理和技術藝術家組成的碰碰狐創意團隊也開始打造一個全新的AR 特效,幫助他們提高宣傳活動的參與度。碰碰狐團隊創作的新版 BabyShark[5] 採用了臉部追蹤[6]、分段[7]效果。
  • 2019年,UI設計師應該了解的這10個前端框架
    現在求職,不說自己會點前端都不好意思面試,UI設計師學前端也是時下的趨勢。實際上,在公司項目中,設計師了解前端,會極大提升和程式設計師的協作效率,減少技術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如果在一個網站項目中,程式設計師還在跟設計師講解最基本的html、css、盒子模型知識,那開發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 AR導航軟體哪個好?AR導航軟體排行榜
    隨便走APP採用實景效果,讓你真實的了解你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的情況,真正讓你隨便走,不怕丟。  傳送門:隨便走安卓版  3、AR GPS實景導航AR GPS實景導航app是一款基於AR增強現實技術開發的實景導航應用,通過AR GPS實景導航app利用手機中的GPS及攝影機,以擴增實境技術AR所設計的Android手機汽車導航系統,用戶直接由攝影機中的虛擬路徑導引,直覺易懂。
  • UX設計師總結:6個避免可用性錯誤的建議
    編輯導語: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經常會犯一些常見的錯誤,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錯誤往往會導致設計師無法設計出一個滿意的作品。本文作者通過尋找可用性錯誤的本質,總結出了6個避免可用性錯誤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各位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減少錯誤。我經常想到,花很少的精力就可以避免可用性錯誤,為何很少人做?
  • ar技術與汽車的結合 創造新的導航系統
    傳統的購車過程中,用戶需要親身去4S店看車、選車、預約試駕,最後完成交易。網際網路的發展,讓看車、選車、預約試駕這三個過程,全部被搬到線上進行,甚至隨著直播行業的發展,直播賣車也成為了部分車企售車的方式。 雖然三個過程都已經能夠在線上完成,但用戶看車、選車也只能看到車的基本參數和價格,並不能實際的考察到汽車整體的性能參數,需要通過試駕去判斷。
  • 《精靈寶可夢Go》上線AR地圖掃描任務 每個任務大約需要30秒時間完成
    據悉,AR Mapping是遊戲開發公司Niantic在收購3D地圖公司6D.ai後推出的技術,目的是通過玩家眾包的3D數據來優化LBS ar遊戲體驗,以及為未來的大規模3D AR地圖打基礎。  據了解,AR Mapping田野調查課題僅對等級20級以上的玩家開放,只有在部分特定的補給站可以領取。為了避免產生隱私糾紛等問題,Niantic Kids兒童模式下無法開啟,日後或加入可由家長設置的權限功能。
  • 平面設計師需了解的8個印刷知識
    作為平面設計師,少不了對印刷知識的儲備和學習。有些設計稿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印刷出來的實物與效果圖相去甚遠相反有些設計稿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配合設計師要求的印刷工藝、印刷材質等,卻能達到非常不錯的印刷效果,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設計師對印刷知識的了解程度。
  • 設計師一般需要什麼學歷?
    室內設計師是這幾年發展最快的設計行業,前景是非常不錯的,現在很多裝飾公司都緊缺設計師,所以就業率是蠻高的,如果想要在這個行業長期有效地發展的話,設計師資格證書是必備的因素,而室內設計師可以考取很多的證書,因此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中級室內設計師只需要在年滿20周歲以上就可以考,只有高級室內設計師才需要大專及以上文憑。
  • 推薦|前端增強現實(AR)開發框架大匯總
    /three.ar.js由於需要從畫布上讀取圖像,因此圖像需要與頁面來自同一來源,或者需要使用CORS來解決同源政策。簡而言之,將crossOrigin要用作紋理的圖像或視頻元素的-property 設置為''或'anonymous'。
  • 汽車設計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可以肯定全世界的汽車設計師都熱愛他們的工作,「血液中流動著汽油」是汽車設計師的一致特點。 ▲ 汽車設計師未必要深究技術數據,但對總體布局要透切了解,才能做出完善合理的設計。   2.汽車專業知識——包括認識性能、功能、技術和生產工藝等等。
  • 全球30個頂級設計師品牌,你了解哪些?
    這些品牌了解款式和舒適性,使其設計達到最高質量。為了幫助你,我們匯總了你需要了解的全球30個頂級設計師品牌。1.古馳(Gucci)該品牌由Guccio Gucci於1921年創立,是最早的奢侈品牌之一,也是服裝和配飾的全球領導者之一。該品牌以其奢華的風格和奢華的紡織品而聞名。
  • 「海底總動員」首席華裔卡通設計師英年早逝(圖)
    「海底總動員」首席華裔卡通設計師英年早逝(圖) 點擊進入>>>   中新網2月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迪士尼公司賣座卡通電影「海底總動員」的首席華裔卡通動畫設計師李丹
  • 平面設計師必須了解的8種圖形設計
    UI設計師的工作是在美學吸引力和技術功能之間取得平衡。UI設計師專門研究桌面應用程式,行動應用程式,Web應用程式和遊戲。他們與UX(用戶體驗)設計人員(確定應用程式的工作方式)和UI開發人員(他們編寫代碼以使其工作)緊密合作。
  • 設計師需要了解的用戶體驗術語
    阿里巴巴內部把用戶體驗團隊稱作UED團隊,通常UED部門包括四種職位:用戶體驗研究員、互動設計師、視覺設計師以及前端開發工程師。CX (Customer Experience) 客戶體驗 它在數位化的系統中為用戶提供了人性化的元素,使之與技術的互動愉快而享受。UCD (User-Centred Design)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UCD(User-Centered Design)是指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是在設計過程中以用戶體驗為設計決策的中心,強調用戶優先的設計模式。
  • UX設計師:面試之前,需要準備的八大問題
    前段時間對用戶體驗設計師的面試要準備的題目做了總結,而工作之餘,又花了點時間將問題的答案整理出來。有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說個大概的方向,各位設計師們還要在項目中多總結。和其他設計師怎麼溝通的?對每個設計方案出現分歧,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怎麼辦?對於互動設計師,工作的一半時間都是在溝通,溝通,溝通的對象有產品經理、開發,其他設計師。設計師團隊應該需要有公開收集反饋的渠道,如定期的設計師之間的小型評審會議,平時用軟體及時溝通和反饋,項目前期找設計師們腦暴,多收集點子。
  • VR/AR行業投資機會系列文章: 域名篇
    當下VR/AR正在引領的人類史上的第六次科技浪潮,VR/AR技術正在逐步、深刻地改造、變革甚至顛覆各個行業以及我們的生活。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給我們的世界創造了無數的可能和驚喜。VR/AR領域域名投資應運而生!
  • 互動設計師到底是需要做什麼?
    與做設計稿不同,個人認為,交互說明這部分工作,需要我們更多了解它作說明的對象,即產品經理、視覺設計師、開發人員的需求,從而達到真正的「輔助」效果,而不是盲目憑自己主觀去長篇大論,否則我們要為此花費時間,而且這部分工作只能沉積為一堆我們自己欣賞毫無意義的文字。為此我曾與合作過的各組同事進行溝通,提煉出一些他們對交互說明的需求,不求全面,但求能說明一些問題。
  • AR 技術將如何變革時尚產業?
    Hussein Chalayan x Intel 17SS RUNWAY 觀眾在秀場通過牆上的投影可以時刻感受模特的心理壓力變化,設計師 Chalayan 希望藉此探究衣服與人的關係,通過增強現實科技以及智能晶片,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自己。
  • 構建交互式臨場感語言學習環境——增強現實(AR)在K-12教育的實證案例之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欄系列
    技術支持的語言學習:三個案例分析 [J]. 遠程教育雜誌, 2011,29(4): 77-81.[2]Bojórquez E M, Villegas O O V, Sánchez V G C, et al.
  • 模具設計師——從月薪3k到10k,你需要做好哪些?
    培訓學校一般4到6個月就能掌握模具設計,每天有專職老師教,有學習氛圍,每天都能學新的東西。其次,要成為模具設計師要多閱讀模具相關的書籍,多看模具設計的視頻,通過書籍視頻反覆的學習,要快速學會模具設計,當然最好的是去培訓學校實地或網絡學習,有專業的老師指點,遠勝於自己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