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屏下指紋 三大方案有啥不同?

2020-12-16 網易手機

如果要挑選出2018年智能機市場的關鍵詞,想必全面屏一定能夠進入提名名單。之所以說全面屏重要,不僅是因為它改變了智能機形態,使智能機獲得了全新的發現方向,向著更高的屏佔比衝擊。同時,全面屏也使智能機中生物識別技術走向了兩個方向。

以蘋果為代表的部分廠商選擇了3D識別技術,通過結構光構建人臉模型進行識別。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屏問題。以vivo等為代表的廠商選擇了另一條路線,即屏下指紋解決方案。其優點在於能夠「隱藏」,避免劉海屏的出現。

然而,即使都叫做屏下指紋識別,但按照技術原理與實現方法又可以細分為三種,光學式、超聲波式、電容式。三種屏下指紋識別各有不同,現階段發展狀況也各有差異。

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

光學式指紋識別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日常上班中的打卡機利用的就是光學指紋識別技術,主要是依靠光線反射來探測指紋迴路。智能機中的光學式屏下指紋受限於智能機的體積,只能拋棄原有的光學系統而藉助手機屏幕的光作為光源。同時由於LCD屏幕無法自發光,因此目前支持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的產品都採用的是OLED屏幕。

其技術原理為,由於OLED屏幕像素間天生具有一定的間隔,能夠保證光線透過。當用戶手指按壓屏幕時,OLED屏幕發出光線將手指區域照亮,照亮指紋的反射光線透過屏幕像素的間隙返回到緊貼於屏下的傳感器上。最終形成的圖像通過與中已存的圖像進行對比分析,進行識別判斷。

Synaptics的sf9500屏下指紋模塊

光學式屏下指紋傳感器的優勢在於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環境光的幹擾,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更好。但其同樣面臨幹手指識別率的問題。此外,由於是點亮屏幕特定區域,不可避免面會出現屏幕易老化的問題(比如燒屏)。而且,光學式屏下指紋的功耗相對傳統光學式指紋要高很多,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

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基於超聲波,通過傳感器先向手指表面發射超聲波,並接受回波。利用指紋表麵皮膚和空氣之間密度不同構建出一個3D圖像,進而與已經存在於終端上的信息進行對比,以此達到識別指紋的目的。

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的優勢在於具有較強的穿透性,抗汙漬的能力較高。即使是溼手指與汙手指的狀況依舊能完美識別。此外,依靠超聲波極好的穿透性,其還支持活體檢測。由於能夠得到3D指紋識別圖像,安全性相較於其它屏下指紋識別方案更高。

但是,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同樣有諸多急需解決的難題。比如成像質量低、技術不夠成熟、產量較低等。目前,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沒能得到大範圍推廣商用,便是由於上述原因。

電容式屏下指紋識別

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想必我們都不陌生,目前幾乎所用商用的指紋識別技術(除去屏下指紋)都是利用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其相對而言更加成熟,但想要將電容式指紋識別轉移到屏下卻有著不小的困難,其較弱的穿透能力正限制著其發展。

目前一種解決方案是,通過將傳統的矽基指紋識別傳感器換為透明的玻璃基傳感器,並將其直接嵌入到LCD面板中,以此減少需要穿透的面板厚度,避開其穿透能力差的難題。當手指接觸到屏幕時,指紋識別傳感器便能感知到這一信號,從而完成識別。

相對來說,由於電容式屏下指紋識別在識別過程中不需要屏幕發光,因此其支持LCD屏幕,相對而言成本更低。但由於智能機顯示屏上都有一層用於識別、觸控的觸摸層,由此可能會產生觸控信號和指紋識別信號相互幹擾的情況,這一問題有待解決。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趨勢

目前來看,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更加成熟,產業鏈內擁有眾多供應商,包括匯頂、Synaptics等都已經實現了光學屏下指紋傳感器的量產。現階段幾乎全部搭載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產品,包括vivo NEX、華為Mate RS保時捷設計均採用的是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以此可以推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都會是市場中絕對的主流。

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目前尚未量產,主要由高通推動。早在2015年時,高通就已經推出了名為Sense ID的3D超聲波指紋識別方案。到了2017年,高通發布新一代超聲波指紋識別方案。據悉可以穿透1200μm的OLED屏幕或800μm的玻璃和650μm的鋁合金來實現指紋識別。

除高通外,來自瑞典的FPC(Finge rprint Cards)也擁有自己的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並且支持在顯示屏任意位置捕捉與識別使用者的指紋,從而能夠消除終端廠商在設計上的物理空間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其還支持OLED屏幕與LCD屏幕。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都面臨著量產商用的難題。而且在當下的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佔據絕對市場優勢的當下,即使最終其克服困難實現量產,智能機廠商是否會捨棄已經成熟的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而轉向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著實難以判斷。因此,對於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未來,著實難以樂觀。

相較而言,電容式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目前只有JDI一家推出了相關產品。通過名為Pixel eyes的技術,JDI可以將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與TFT顯示器的玻璃基板整合在了一起。玻璃基板通過檢測電容變化來識別手指觸控區域,而不必額外添加指紋識別模塊。

電容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優勢在於其可以支持LCD屏幕,進而能大大降低整機成本,有利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推廣。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JDI距量產該技術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結

就目前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光學式指紋識別技術都會是屏下指紋識別市場的絕對霸主。超聲波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與電容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一方面需要儘快解決自身存在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期待下一代顯示屏技術(如MicroLED)的登場。

但是,隨著屏下攝像頭技術研發不斷取得進展,未來3D結構光系統也有望實現屏下隱藏。目前來說,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優勢在於能夠避免劉海屏的出現,倘若3D結構光技術能夠實現「隱藏」,那時智能機廠商會偏向3D結構光還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尚不可知。至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就讓時間給我們答案吧。

本文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責任編輯:段嘉祺_NT7312

相關焦點

  • 超聲波屏下指紋方案或成智慧型手機主流趨勢
    傳蘋果合作高通屏下指紋方案引產業鏈消息,蘋果有意在iPhone上使用高通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而具體的模組將由GIS-KY來負責生產,這些功能可能會在2020年亮相。
  • vivo屏下指紋技術解析:vivo屏下指紋識別怎麼做到?
    最常見的指紋識別方案是電容式的,這是運用最成熟的一套指紋識別方案,且成本較低,不過現有的電容式指紋識別都需要單獨設置識別裝置。近日,vivo正式宣布會在CES 2018上展示全球首款搭載屏下指紋的智慧型手機,屏下指紋識別正式來到我們面前。講道理,屏下指紋方案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屏下指紋是如何隱藏的?
  • 屏下指紋的技術路線之爭,採用LCD屏下指紋有哪些好處?
    包括VIVO、小米、華為、OPPO都主要採用這種屏下指紋方式。 由於目前屏幕下光電指紋識別,是通過OLED屏幕亮屏採集指紋信息再通過反射,反射到指紋識別模塊,所以,指紋識別的地方會經常出現區域性亮屏,不過這對於OLED屏幕卻是致命的傷害,因為這會很容易引起燒屏的現象。此外,OLED屏在產能上都被三星所壟斷,相比目前手機市場主流的LCD屏,OLED屏下指紋具有先天的缺陷,成本居高不下。
  • 高通屏下指紋方案不完善 全指望iPhone8了
    【IT168 資訊】在上海MWC期間,vivo對外發布了已經實現屏下指紋技術的原型機,但無論是響應速度還是識別率都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並且根據vivo的官方說法,這項技術從至少要到明年才能獲得量產的機會,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持續改進。
  •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究竟難在哪?
    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指紋採集技術目前主要有三種:電容式、光學式和超聲波式。其中,電容式在智慧型手機應用領域目前仍然有最高的市場佔有率。   由於我們的指紋是由凹凸不平的皮膚紋路構成,每個手指的紋路都完全不同,因此通過傳感器可以獲得不同的指紋圖像。
  • 深圳這家公司推出全球首款LCD屏下指紋方案
    4月26日消息,阜時科技近日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宣布成功開發出適用於LCD面板的屏下指紋方案。據悉,阜時科技研發團隊經過將近兩年通過對LCD背光板的不斷改造與嘗試,對指紋光路方案的不斷調整與改進,成功解決了顯示效果、指紋成像效果等問題,率先呈現出第一個可以清晰看到指紋圖像的LCD面板+屏下指紋方案。
  • 屏下指紋識別的春天到了嗎?
    7a3esmcDan Riccio還強調,蘋果從來沒有在iPhone X上嘗試過屏下、背部以及側面按鍵指紋的想法,要知道生物識別技術需要發展,指紋必然會被淘汰,蘋果要做這個技術的推動者。7a3esmc全面屏催生新指紋識別技術目前業內指紋識別廠商都在嘗試從電容式傳感器轉移到其他技術,其中一種是屏內感應技術,也稱為屏下指紋識別,這項技術可謂是全面屏催生的產物。
  • 三種屏下指紋識別 哪種將成為未來主流
    2018年手機界的迎來屏下指紋技術的大爆發,將指紋解鎖放到全面屏中成為手機的趨勢。相對於傳統的指紋解鎖,屏幕指紋能夠更方便快捷,無論手機正面還是背面都能避免開孔,手機整體也能更加美觀。作為手機第一大廠商,三星成為屏下指紋玩家將會進一步帶動屏下指紋技術的普及,預計到2019年,超音波和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佔手機指紋識別市場的比重從去年的3%到未來的13%,提升10個百分點。目前手機市場屏下指紋識別的應用可分為傳統屏下電容式指紋識別、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屏下光學式指紋識別3種主流方式。
  • 2020年屏下指紋手機將佔50%
    由於傳統手機解鎖方案需要佔用一定的手機面積,因此在全面屏化的發展將帶動手機解鎖方案產業鏈的升級。 圖1:2016-2019年手機屏佔比變化趨勢。(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屏下指紋主要有兩種解決方案,超聲波式和光學式。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原理與聲納類似,先發出超聲波,然後接收靠特定頻率的信號反射來探知指紋的具體形態。
  • 帶口罩的你,還能等到 iPhone 的屏下指紋嗎?
    做屏下指紋,對蘋果來說不是難事。在有技術儲備的前提下,蘋果選擇了 FaceID 而非屏下指紋方案,主要是由於早期屏下指紋技術的不成熟。 一位曾深度參與 vivo 屏下指紋模塊測試的工程師告訴極客公園,在早期,3D 人臉識別的安全性遠高於屏下指紋,這是蘋果沒有採用屏下指紋方案的首要原因。
  • 黑科技終商用 vivo X20 Plus如何成為首款屏下指紋機?
    不過面部識別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以及便利性有其局限性。另一種方案則是安卓陣營普遍採用的,將指紋識別放置在機身背部,正面還搭配2D面部識別,雖然面部識別的精度和成熟度沒有蘋果Face ID 3D面部識別高,但卻有指紋這個替代方案。
  • 安全問題迫使棄用屏下指紋 三星到底怎麼了?
    11月7日,據韓國媒體報導,由於三星今年在Galaxy S10和Note 10上所應用的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翻車」,導致引發了安全問題,後續被一些銀行應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所屏蔽。因此明年的S11或許將不再使用屏下指紋技術,而採用3D人臉識別。
  • 屏下指紋到底怎麼樣:錯誤率極低 近乎完美
    全面屏時代,幾乎所有用戶都在期盼屏下指紋識別的普及,但其技術難度實在太大,甚至蘋果、三星都攻關失敗,不得不暫時放棄。但是這道坎終於還是被國產廠商們跨過了。
  • 使用100天感受:屏下指紋識別還是太「嫩」了
    從密碼解鎖到指紋解鎖,再到面部解鎖,短短的幾年,手機的解鎖方式經過了幾輪的變化。而屏下指紋識別目前成為旗艦手機的主要解鎖方式之一,配合全面屏的設計,屏下指紋識別的確更加炫酷,同時也具有它的現實需求。但是經過100天的使用之後,筆者覺得目前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些體驗不是很好:第一、屏下指紋識別的速度相比於硬體指紋識別要慢一點,這種「慢」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硬體指紋識別從拿起手機到解鎖使用是一氣呵成的話,那麼屏下指紋識別總是會卡頓一下,雖然可能就是半秒甚至幾毫秒的差距,但是習慣硬體識別方式的用戶還是會感到速度上的差異。
  • 【重磅】屏下指紋解鎖和無痛血糖測量都搞出來了!
    onFlux ID》,世界第一個能實現TFT-LCD與OLED面板「屏下指紋解鎖」,並支持屏下多點指紋讀取的解決方案,一舉突破目前的技術瓶頸,在新年伊始就為2018年手機市場開啟了創新應用的全新視野。敦捷光電總經理林瑞建先生介紹世界第一多元屏幕屏下指紋方案
  • 技術還不過關,三星Note 9繼續無緣屏下指紋
    當全面屏手機日漸流行的時候,屏下指紋也成為了全面屏手機的新功能。不少手機廠商都開始了發布屏下指紋手機,尤其是此前vivo就發布了全球首款搭載了屏下指紋技術的屏幕指紋版手機vivo X20Plus正式開售,業內普遍預計,今年全面屏會在各家旗艦機上普及,而屏下指紋也將成為標配。
  • 屏下指紋原理和使用技巧分享 一文幫你速成老司機
    各位手機發燒友應該也發現了今年手機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屏下指紋開始慢慢普及了,近期發布的新機中就有不少都搭載屏下指紋技術,估計下半年還會有更多品牌推出搭載屏下指紋的智慧型手機。
  • 京東方揭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孔成像原理
    京東方揭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孔成像原理 2019年07月01日 09:51作者:李普拉斯編輯:李芹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傳統的指紋識別是在手機中採用一個獨立的功能模塊,一般置於手機的實體Home鍵中。但隨著全面屏的流行,為了實現手機的高屏佔比,一種全新的指紋識別技術——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應運而生。京東方(BOE)經過不斷地技術創新和突破,已經推出了屏下指紋識別方案,那它究竟是採用了什麼原理呢?
  • vivo新品通過3C認證,屏下指紋真來了?
    而UD代號可以是很多詞組的縮寫,不同的詞組也意味著不同的特點。有的網友說,UD是Under Display(屏下指紋)的縮寫,也有人說UD是Underwater Defense(防水)的縮寫,一時間眾說紛紜。防水 VS 屏下指紋,誰更有可能?
  • 2018年蘋果iPhone X或加入屏下指紋,但絕不是廉價版
    2018年蘋果iPhone X廉價版加入屏下指紋或是謠言2018年蘋果iPhone X或加入屏下指紋,但絕不是廉價版有傳聞稱,2018年上市的iPhone X將使用屏下指紋技術,從而實現刷臉和刷指紋兩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