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9,oA墨倉/文
倘若將8.24萬平方公裡的重慶市當作一個城市橫向比較於其他省份城市,那麼不管是城市行政面積、建城區面積、城市人口、GDP總量等都會得到一些虛高但參考意義不大的數值和排名 。
校/捕風者 畫/ 圖/地緣谷
2020年5月9日,會議規格極高的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會議低調官宣「重慶主城都市區擴容」,新的主城都市區囊括了原有的主城9區,以及渝西12區共21個區。
地處長江和嘉陵江匯合之地,重慶有著兼容發展的品質
﹀
按城市布局分為5個層面。一是「兩江四岸」核心區,分別為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二是中心城區城市,包括大渡口、沙坪垻、九龍坡、北碚、渝北、巴南六區;三是四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包括長壽、江津、南川、璧山四區;四是四個重要戰略支點城市,包括涪陵、綦江、合川、永川四區;五為四個橋頭堡城市,包括大足、潼南、銅梁、榮昌四區。另外還包括了兩江新區、高新區、萬盛經開區三個功能區。
擴容後的重慶主城都市區(虛線內)
﹀
至此主城都市區面積將從5467平方公裡增加到28655平方公裡,2019年21區GDP總量達到18179.77億元,直接跨入萬億俱樂部行列,人口也將達到1936萬。
解放碑前人來人往
﹀
什麼是都市區、主城區?
首先我們得先理清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什麼是都市區」,「什麼是主城區」。都市區是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人口核心,並且在這個核心內具有社會經濟高度一體化傾向,並且一般以區位連續的區縣為組合單位。不過,不同的學者在研究都市區擴張問題時,對於都市區在人口密度、區域位置等數據有著不同的硬指標。哪怕與原有都市區區位連續、但數據不達標的,或者數據達標但區域不連續的,通通都不能算作原有都市區的擴張。
重慶作為地域廣闊的超大城市,下轄小城市、鄉鎮數量眾多,城鄉分界模糊,自然需要一個相對面積較大的都市區來承接上述城市功能。
2020年以前,重慶都市區只包括了9個區級行政單位,分別是渝中、江北、南岸、九龍坡、沙坪垻、大渡口、北碚、渝北、巴南9區,統稱主城都市區,簡稱主城區。重慶人眼裡的「重慶」大多指的僅僅就是主城區,重慶人口中的「走重慶」,大多指的也就是去主城區的意思。這一次,重慶「擴容」並非是整個重慶直轄市面積的擴大,而是主城區的擴展。
2020年前的重慶都市區(虛線內)
﹀
以渝中半島為核心的主城區
﹀
建國後,重慶主城區的擴展與調整
城市區域的擴大亦或者城市區域的調整既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實力的證明,2000—2020年間絕大部分省會城市都發生了較大幅度的區域變動,如比鄰重慶的成都在2002年撤銷新都、溫江二縣,升格為市轄區劃歸為成都市管轄,2016年撤銷雙流縣設雙流區,2010年設東部新區等等,幾經調整成都市行政轄區從建市以來的29.9平方公裡拓展到14335平方公裡,擴大了479倍。而重慶主城九區的由來和構成本身也是區域拓展、區縣調整的結果。
雙流區已成為成都向南發展的新空間(圖為新城公園)
﹀
來自四川日報
1952年10月,重慶市主城區在民國時期規劃的12區外加一個臨時街道辦事處基礎上變更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區,共五個區級行政單位。1953年,設第六區。
1955年10月,第一區改稱市中區後改為渝中區,第二區改稱江北區,第三區改稱沙坪垻區,第四區改稱九龍坡區,第五區改稱南岸區,第六區改稱南岸區。在65年之前重慶主城只有6個行政區,65年經四川省委批准,九龍坡區所轄的九宮廟、新山村、躍村3個街道辦事處劃出,設重慶市大渡口工業區,1968年10月,大波口工業區改稱大渡口區,7個城區所構成的主城區行政面積為2190平方公裡。
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巴縣、建巴南區,撤江北縣、建渝北區,至此直到如此晚近的1994年才組建了現在重慶主城9區的規格,1995年在經過市區面積擴大調整後,主城區行政轄區面積合計5473平方公裡。
90年代的渝北區
﹀
建國後,重慶城市規劃的變化與調整
1949年11月重慶解放,1950年根據《西南軍政委員會組織條例》定重慶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1954年才從直轄市降為省轄市,併入四川省。
市民慶祝重慶解放
﹀
四川省下轄的重慶
﹀
建國之初,1953年、1955年、1958年先後出臺3個版本不同的城市規劃方案,特別是1953年出臺的《重慶城市建設規劃輪廓性的初步意見》就基本布局、總體思路提出了整體設想,對於城市定位、工業布局和交通網路等城市建設涉及的重要內容做出了超前性、指導性的部署,其中「利用地形」「人文關懷」「向西發展」等思想一直延續至今。這一時期,有北碚市以及貴州省桐梓縣的17個鄉劃歸重慶。
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重慶市建委提出《重慶地區城市規劃》,這是第二份對重慶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的文件,就1960—1980年這20年間做出指導規劃。這20年間,四川省江津專區的巴縣、綦江縣、江北縣,涪陵專區的長壽縣,綿陽地區的潼南縣劃入重慶。
70年代,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
1983年重慶被中央批准為全國首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試點城市,成為首個擁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同年孕育出臺了《1982—2000年城市總體規劃》,四川省永川地區8個縣劃入重慶。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撤銷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設立新的重慶直轄市,隨及重慶政府編制《(1998版總規)重慶城市通體總體規劃(1996-2020)》。
那一天,重慶大街小巷打出標語「我們直轄啦!」
﹀
2007年前後,因為《1998版總規》目標將在2010年部分提前實現,加之規劃目標與城市發展管理之間出現較大矛盾,在這背景下《重慶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及時出臺,2014年在此基礎上出臺一個優化版,「多中心、組團式」空間布局得到正式確定。
截至2019年重慶共轄26區、8縣、4個自治縣。重慶從清末最初不到一公裡的母城發展到82402平方公裡,東西跨度470公裡的超大型城市。
遠離主城區的重慶東部門戶萬州區
﹀
追溯建國後重慶主城以及行政面積擴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重慶政府都會及時出臺一份城市規劃方案指導、督促、監管城市建設,主城區擴容不過是又一次的發展需要,有案可查、有法可依。主城擴容並非平地一聲雷,躍進式地舉措,而是積跬步、科學遞進的結果,每次重慶的擴展大抵上都符合歷史進程、時代發展。
重慶擴容的原因
「直轄體制、省域面積、城鄉區域差異大」,這是2014深化版《重慶城鄉總體規劃》形容重慶特殊市情的言語。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亦作為最大的直轄市,其身份和地位一直以來略顯尷尬。
尷尬的城市定位
一方面,它作為四個直轄市之一,擁有相對廣闊的行政面積,8.24萬的面積比北京(1.64萬),天津 (1.19萬)上海(6339)總和還大了2.38倍。但假如用主城9區當作一個城市橫向比較於其他直轄市,5473平方公裡的面積卻是四個直轄市中最小的一個。同樣其餘三個直轄市分別擁有16個區級行政單位,而重慶主城9個的數量也同樣是最少的。
轄區最小但也最強的上海
﹀
另一方面重慶作為國家一級行政單位,它的面積超過了寧夏(6.64萬)、海南(3.1萬)等其他省、自治區陸地面積,總面積逼近典型省份浙江省(10.18萬)。倘若將8.24萬平方公裡的重慶市當作一個城市橫向比較於其他省份城市,那麼不管是城市行政面積、建城區面積、城市人口、GDP總量等都會得到一些虛高但參考意義不大的數值和排名。
相同比例下的寧夏和重慶
﹀
同樣,因為眾多的人口數量和相對廣闊的行政面積,在統計人均GDP、城鎮化率、基尼係數等又會得到一些偏低,同樣參考意義不大的數值和排名。同樣,如果用主城九區的總量去統計上述數值時,也會出現偏差。假若將渝西12區加入其中,將很好的緩解上述尷尬,在數據統計和城市定位上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值。
強勁的渝西12區
與渝東南、渝東北地區不同,渝西12區大多數區縣在直轄前就一直受重慶市管轄,資格老輩分大。因為靠近主城老區,受重慶老區輻射效果明顯。
渝西12區
﹀
一方面,渝西12區較早接受「升級改造」,如萬盛經濟開發區早在1952年就被設定為區級行政單位(時為南桐礦區),只是因為區位不與老城9區接壤所以沒法加入主城行列。2014年之前渝西12個城市綜合實力陸續達到區級標準,全部完成「撤縣設區」工作。並且渝西12區同樣經歷了時間的沉澱和科學的演變,2007版《重慶城鄉總體規劃》劃定這12個區為渝西經濟走廊,2014版規劃中又優化細分為城市發展新區,如今再到2020年才被整體併入主城都市區。
根據2019年GDP總量統計顯示,渝西12區GDP全部超過原主城工業老區——大渡口區。有10個區GDP超過北碚區,這一區級單位最早是由抗戰時期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先生規劃建設的。
地處長江要津的江津區,近年來發展迅速
﹀
另一方面,渝西12區不僅區位優勢大,且交通網絡覆蓋時間早。交通縮短了城市之間往來所要耗費的時間,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兩地之間的隔閡與芥蒂。
20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建成的以重慶為中心的川黔、襄渝鐵路以及在此之前新中國第一條新建鐵路成渝鐵路就已經溝通緊密連接了渝西12區大部分區縣與重慶老城區。同時三線建設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渝西12區城市小城鎮和重慶老城區衛星城市的興起。從那個時代開始,人們就經常白天去主城辦事,晚上回家歇息。
成渝高鐵拉近了渝西和主城區的距離
﹀
隨著時代發展,2007年重慶市提出一小時經濟圈建設,綦江、江津、璧山、涪陵、合川、永川、南川等與老城區直接接壤的區縣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車,且時程均在1.5小時以內。
重慶西部主要高速公路分布
﹀
截至2015年,除江津、銅梁外其餘渝西10區均有高鐵直通重慶多個站點,並且有些距離被縮短到了極致,比如從綦江到老城區之一的沙坪垻區,耗時僅為22分鐘,遠遠少於北碚、渝北等地到沙坪垻區的耗時。此外,除南川區以外,其餘渝西11區均有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方案出臺,屆時將與老城區原有軌道交通系統直接相連,徹底卸下人們心中關於老新城區間的隔閡。
建設都市區帶動周邊區縣發展新模式
這一點主要來自於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後的新聞發布會。四川方面,由於重慶主城擴容,瀘州、內江、資陽、遂寧、廣安將直接與重慶主城接壤,區位優勢提升。
同樣重慶方面,經濟總量稍顯落後的忠縣、武隆、彭水、墊江等GDP稍顯靠後的區縣直接比鄰主城,上升從前璧山、大足、合川等靠老城九區區縣才有的區位優勢。重慶主城區的擴大直接縮短了上述城市與主城距離,當然區位優勢提升的諸城是否能夠抓住機遇從中獲利,讓我們拭目以待。
較為落後的忠縣
﹀
呼應成都東部新區決議,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設
城市群建設作為國家和地區發展重要的戰略手段,但關於城市群的定義官方尚未做出明確定義,類似於都市區問題一樣,不同學者在研究城市群問題時,使用不同標準,不同學者眼中同一個城市群包括不同的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群範圍同都市區一樣在經濟發展和政策實踐中不斷調整,比如作為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准的國家級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就是為了配合長江經濟帶戰略,由大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帶整合而來,面積多達31萬平方公裡。
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漢
﹀
來自新華網
2016年4月27日,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成渝城市群正式上升為國家級城市群,成為第三個獲得批准的十個國家級城市群之一。
成渝城市群
﹀
為了深入貫徹「成都東進、重慶西擴」的重要指示精神。成都、重慶在今年5月份同時放出重磅訊息,與重慶擴容相對應的是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成渝融合發展的新平臺
﹀
來自成都發布
兩個政府兩個方案雙手齊下,雙方攜手共進,更好更快的建設成渝城市群。兩個中心城市的距離直接在地理位置上縮短。兩個城市都市區同時擴張,好比更換了馬力更大動力更強的雙缸發動機,成渝城市群將更有能力佔據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外中國經濟第四極地位。另一方面這一次的擴展使得尚未進入成渝城市群的經濟強區萬州、黔江、瀘州等地在不久將來的東擴計劃中「勝利會師」。
行千裡,致廣大(圖為新建成的來福士廣場)
﹀
來自蔡律攝
自近代以來,重慶迎來前所未有的變局,尤其建國後,重慶地域隨時代變遷迅速變化,直轄以來,重慶順應城市經濟崛起的潮流,大膽探索,可以說是中國城市變遷的一個縮影。
參考資料
成渝城市群的生長發育與空間演化 . 程前昌
論三線建設與重慶城市現代化 . 張鳳琦
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一小時經濟圈」的決定(渝委發(2007)33號)
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
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
重慶市主城空間歷史拓展演化研究 . 舒鶯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