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接收到的別人提出的問題並非是他真正想表達或真實要解決的問題。
一次, 有業務同事來問他月底是否調動,本來這樣的事情是業務部門自己發起決定。於是,我們就想,他的真實問題是什麼呢?經過幾輪的提問式溝通下來,找到他實際關心的問題是:他下個月開始還有沒有調動津貼?於是,我們找到相關制度給他看,很快便解決了他的真實問題。
解決問題之前先找到真實問題,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所以,麥肯錫諸多工作方法中,有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即通過深刻洞察得出自己想法。
而鍛鍊批判性思考有一條習慣是:嘗試一下蘇格拉底方法——提問。
又有一次,大家反饋衛生間異味重,建議外面再安一道門。行政的一位同事回覆說:啟用新的抽水泵就可以了。聽到這個回復,大家還沒反應出來是怎麼回事。這位行政同事繼續解釋說:有異味是因為水壓不夠,衛生間不能及時充乾淨,如果水壓足夠,那麼水量和水壓就能確保衝洗乾淨,這樣就沒有異味了。其他人立即有茅舍頓開的感覺。
這位同事思考問題就是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方式有3個步驟:
Step1 親自確認前提條件(這是真的嗎?)衛生間真的需要安一道門嗎?真實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Step2 深入查證(。。。所以會這樣)真實問題是大家無法忍受衛生間的異味。異味的產生是最主要原因是水壓不足,衝不乾淨,所以有異味。
Step3 持有屬於自己的意見
那麼解決了水壓的問題,就解決了異味問題,所以提出:啟用新水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在思考深度方面,主要有2類人:一種是想的深的人,對事物有深刻的洞察。
另一種是想得淺的人,平時不怎麼思考,且意識不到自己不再思考,遇到事情覺得見怪不怪,以前一直是這樣,於是隨波逐流;或者覺得想要思考,但經常想不明白。
如何深刻洞察想明白?麥肯錫工作法中,給出批判性思考的3個方法:
1、明確目的是什麼?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真實目的。
2、明確思維模式框架。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式。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觀念,而其中一些固有觀念可能是刻板印象,也可能是偏見。成年人這些固有觀念,很容易障礙一個人去認識、學習、理解新事物。
這需要我們跳出自己的思維框架和成功體驗進行創造性思維,帶著零基思考意識生活。在邏輯思考的同時,加上創造性思維。
3、不斷發問(所以呢?為什麼呢?)
麥肯錫方法中,給出的鍛鍊批判性思考的7個習慣,我們平時可以有意識得加以練習。
習慣1:對身邊的人講話要更加具體些。
習慣2:不要隨波逐流
習慣:3:看新聞時想到其他事情
習慣4:衝動購物前要思考
習慣5:區分事實與評論
習慣6:嘗試一下蘇格拉底方法——提問
習慣7:不能放任對話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