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蘇高考自主命題,使用江蘇卷的最後一年。
明年,全國卷就將代替江蘇卷,走上歷史舞臺。
但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因為歷史B+無緣清華北大的消息卻再度引發大眾對江蘇「3+2」高考模式的熱議。
所謂「3+2」,是指「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即高考只計算語數外3門主科成績的分數,其他科目以選修的2門成績等級計分。
在「3+2」模式下,江蘇高考總分為480分,其中,語文、數學總分為160分,英語總分為120分,語文和數學總分多出的40分為附加題。選修科目成績按A+、A、B+、B、C、D六個等級計分,高校錄取時,對不同的選測科目有等級要求,如若等級不達標,即便總分過線,也不能報考,今年江蘇文科狀元的遭遇就是選科不達標。
事實上,江蘇「3+2」高考模式自2008年實施以來,確實出現過不少因選修等級不達標而無緣名校的案例,如,2015年徐州市文理科狀元都因這類情況未能報考清華、北大;2019年南京市理科第一名也因此無緣清華、北大,最後通過特招錄取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
欣慰的是,「3+2」模式終於到頭了。明年,江蘇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即「3+1+2」選考模式,總分恢復750分。其中,「3」是指語數外三科,採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每門150分,「1」指在物理和歷史任選一門,每門滿分100分;「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選兩門,每門100分。且這些選考科目由江蘇省自行命題,物理、歷史科目成績以原始分計入總分;其餘科目以等級分計入總分。
回望江蘇高考,「地獄模式」屢遭吐槽。
滿分480分的江蘇考卷、沒有選擇題的數學卷、難到哭的作文題、「清明上河圖」版的英語試卷、「3+2+小高考」……
之前每次布置作業,老師們都會說,全國卷不用做,太簡單,做了浪費時間。
而聽外省的同學講,他們的老師卻說,江蘇卷不用做,超綱,做了浪費時間。
江蘇卷,在改革中徐步前行,卻也困難重重。
不過總之,這一切在今年畫上了句號。
狀元上不了清北,數學卷沒有選擇題,高於6級水平的英語閱讀,
既是趣聞,
也成談資。
談笑間,江蘇卷,已然灰飛煙滅。
再見了,與眾不同的江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