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段時間,有一則感人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個故事主要是一個患了白血病的九歲女孩給自己的媽媽寫了一份遺書,因為害怕自己隨時會離開媽媽,離開人世,所以就給媽媽留了遺書,並且給媽媽跳了一段舞蹈。
這位小女孩叫李欣怡,因為被查出罕見NK細胞白血病,而她的家庭也是屬於普通的打工家庭。
欣怡在信中給媽媽寫了一首詩,詩中表達了對自己的媽媽的深愛,而且還叫媽媽再生一個孩子,如果是女孩子,就是她回來找媽媽了,因為她很愛媽媽。
信雖然簡短,也沒有很華麗的詞藻,但是恰恰把這個九歲女孩的內心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為什麼要生孩子,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對於年輕一代,或許有不少丁克族,他們一點也沒有考慮過想要孩子,甚至覺得生孩子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他們很多人也存在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要生孩子?
但是其實生了孩子才知道,有時候自己對這個自己懷孕十個月生下的孩子懷有特別不一樣的情感,他們或許長成我們的樣子,對著自己喊爸爸媽媽的時候,漸漸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個小傢伙也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也深愛著自己。
他們從開始不善言語,到會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情感,我們在愛,也在被愛,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父母和孩子的情感,永遠都是在互相享受和珍惜對方的給予。
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
第一,父母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愛,言語是一種。父母可以在生活中用一些溫暖的話語傳達自己內心對孩子的愛。"我愛你""你是爸媽最好的禮物"等,都是表達愛很有力量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在接受這種愛的話語的同時,也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
第二,尊重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有時候內心是脆弱的,他們會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父母在傾聽孩子心聲的時候,多給予自己的孩子一些肯定,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回應,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用他們最大的努力再給自己支持,這也是愛的一種方式。
第三,父母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我們常常都說,有些時光即便再長,也總會過去。父母和子女一起的時光也屈指可數,孩子長大了也總會離開父母,父母總不能一直把孩子捆綁在身邊,孩子也不可能一輩子依賴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陪孩子度過人生的一些重要的階段,陪伴孩子去探索,去發現。父母的陪伴也許就是孩子最渴望的愛。
父母的愛是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傳達的,孩子也在享受父母的愛的同時,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愛,所以這種親子之間的愛是最令人暖心而感動的。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應該把相處的每一段時光當成上天最好的饋贈,去珍惜這一世的親子緣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