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生命都特別重視,對身後事更為慎重。那些達官貴人,在去世前大多都會找人挑選一塊上好的風水寶地修建墳墓,大量奇珍異寶也會作為陪葬品葬入陵墓。對於後世而言,這些陪葬品都是珍貴的文物,為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研究那個時期的喪葬風格、文化發展以及建造手藝等,提供著難得的直觀實物資料。當然,古墓之中除文物外,也不乏一些保存完整的古人遺體,今天子淵要介紹的這具古屍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屍之一。
這具古屍就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女主人辛追,她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有別於家喻戶曉的木乃伊,這具古屍乃是溼屍,更加難以保存,出現機率也極低,並且比乾屍擁有更高的研究價值。關於辛追的身世,還要從西漢初期的長沙王國說起。漢高祖劉邦當初為與項羽爭奪天下,曾以拉攏人心來鞏固政權,對一些勢力大加封賞,許多人被封為異姓諸侯。由於這些諸侯實力強大且驍勇善戰,因此劉邦在建立西漢王朝後擔心將來他們一旦聯合起來,就會威脅到朝廷的統治,而且自己去世後,兒子劉盈多半也震懾不住這些異姓王。於是劉邦設計將大部分異姓王斬殺,最後只剩下長沙王吳芮免遭毒手。為何劉邦會對長沙王網開一面?難道他不擔心長沙王日後威脅到漢朝統治根基嗎?
據史料記載,在長沙國南邊還有一個實力不容小覷的政權,那就是著名的南越。南越國是秦國將領趙佗接替南海郡任囂五十萬南徵軍後,切斷五嶺通道割據嶺南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建立初期,各地已經遭受多年戰亂摧殘,國力衰弱,國家百廢待興,若是貿然與南越開戰,西漢王朝必定頃刻之間化為灰燼,劉邦因此不敢冒險與南越五十萬大軍一戰。長沙王吳芮統領百越部落,是百越部落首領,在當地擁有崇高地位,有他在,長沙國可以作為漢朝和南越之間的屏障以及「潤滑劑」而存在,因此劉邦對吳芮選擇又拉攏又防範的政策。劉邦為防範吳芮起異心,便派心腹大臣利蒼前往長沙國擔任丞相,以監督長沙王吳芮。就這樣,利蒼帶著夫人辛追一同前往長沙國,從此在這裡居住下來。辛追夫人在長沙國住了三十年後去世。
說起來,辛追墓的發現還得益於位於馬王堆附近的省軍區366醫院。1971年底,該軍區醫院決定在馬王堆附近建造地下醫院,但在施工期間無意發現奇怪氣體,於是立馬向上級報告,猜測這可能是古墓,馬王堆漢墓自此面世。在發掘過程中,考古隊發現了總共重達500公斤的木炭、1.3米厚的白膏泥,還有厚厚的草蓆,專家推測這些東西應該是用來吸水防潮和保持墓室內溫度的。得益於這些嚴密的保護手段,辛追的棺木才能一直保存在一個良好環境裡,讓其屍體經過這麼多年也沒有腐爛,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考古專家們為更進一步挖掘辛追夫人棺木裡的秘密,選擇了開棺。在棺內,專家發現一種無色液體,經過化學分析發現這些液體是通過土壤、白泥膏和木炭滲透到棺木內含有少量硫化汞的水,這也是辛追夫人的屍體埋在陵寢裡這麼多年都沒有腐爛的原因結合現代檢驗技術,專家們發現辛追夫人身高1.54米,體重34.3千克,逝世時大概50歲,其生前可能患有冠心病,體內還發現吸血蟲卵——這種寄生蟲導致的疾病是1904年發現於日本的,在醫學界被稱為「日本吸血蟲病」。如今人們在漢朝時期的辛追夫人墓中發現吸血蟲卵,無疑把疾病起源時間向前推了2000多年,印證了我國早期醫藥著作《千金藥方》中對血吸蟲病的診斷,堪稱醫學史上的一大重要發現。
隨著考古學家們對馬王堆漢墓和辛追夫人不斷的深入發掘,推翻之前已有理論的發現越來越多,逐漸引起了世界各國關注,美國和日本甚至想用登月艙種子和捐款來獲得辛追夫人的頭髮。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對美國和日本的異常舉動,我國有關方面毅然回絕了美國和日本的要求。一方面是害怕他們拿著頭髮去研究古人的基因,開發出一些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病毒或者細菌,另一方是因為這畢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遺產,進行歷史研究是為了解祖先們的生活,不應該與利益沾上關係。
參考資料: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