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刷社交媒體
雨雨雨、水水水
已然霸屏
其實,除了我國
亞洲的日本、韓國、印度
以及其他一些南亞國家
都遭受了強降雨襲擊
並引發洪澇災害
7月25日,韓國釜山多個路段出現積水,汽車被泡在水裡
7月20日上午8時,淮河王家壩閘再次開閘蓄洪
東亞、南亞為何出現如此大範圍持續的強降水和洪澇災害?其天氣氣候背景如何?小編就此特別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
No.1
中國
副高偏強、印度洋偏暖致我國降水強
6月以來,持續的暴雨襲擊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截至7月14日,我國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暴雨過程,平均降雨量為344.6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為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
從大尺度環流來看,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副高也是影響亞洲天氣氣候的重要環流系統,它決定季風區降水的強弱和梅雨的強度與位置。
今年6月以來,副高較往年同期強度偏強,脊點位置偏西,儘管出現南北階段性擺動,但均有利於暖溼氣流輸送到長江中下遊地區。此外,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偏早,從而使今年的江南梅雨較常年早7天開始。
今年梅雨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降水強度大是南方水情嚴重的主要原因。常年梅雨季節在7月18日就結束了,然而,今年南方梅雨天氣卻持續到了7月底。
此外,今年赤道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它與副高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一般來說,七八月份副高強度偏強主要是受到赤道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的影響,今年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歐亞地區中高緯出現相對穩定「兩槽兩脊」的環流形勢,東亞大槽持續少動,槽後由冷空氣進入長江中下遊一帶,同時梅雨鋒系統一直存在,冷暖空氣在梅雨區對峙,從而形成了有利於持續性強降水發生的環流配置。
出現有利的環流配置不等同於降水就能發生,還需要充沛的水汽輸送。今年的水汽輸出情況也與往年不同,以往西太平洋、我國南海和孟加拉灣都是我國水汽的重要來源地。但是今年以來,由於副高西側轉向的氣流以西南氣流為主,而且一直可以到達長江中下遊及日本一帶。所以,水汽主要來自西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為梅雨區降水提供了有效的物質條件。
No.2
日本
水汽偏多使日本遭遇兇猛梅雨
目前,與我們相鄰的日本此時也在遭受異常兇猛的暴雨天氣。從7月15日的風雲四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我國中東部地區有著一條大範圍的梅雨鋒,橫跨長江流域直到日本附近,都被大量降雨雲系籠罩,這是日本多地也正在被暴雨襲擊的表現。
事實上,不僅我國南方地區有梅雨這種天氣現象,在東亞的日本、韓國等地也把夏季的連續暴雨稱為梅雨。日本的梅雨和我國的梅雨一樣,都是處於副熱帶高壓北側,由西南季風和冷空氣交匯形成。但是,由於日本四面臨海,水汽更多,梅雨可能更猛烈些。
從6月1日至7月15日的水汽整層積分圖可以看出,此時日本的水汽更加強盛,說明日本梅雨期降水強度更大。
7月初以來日本九州地區及長野、岐阜兩縣大片地區持續遭遇暴雨天氣。以7月4日為例,監測數據顯示,日本九州島南部局地出現1小時120毫米、6小時3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一般情況下,降雨量標準是24小時50毫米以上為暴雨,24小時100毫米以上為大暴雨,24小時250毫米以上則為特大暴雨。而日本九州島南部局地1小時降雨量就相當於24小時的大暴雨,雨勢極為猛烈。日本政府認定7月份暴雨為「特定緊急災害」。
日本九州強降雨引發洪災 已造成多人遇難
No.3
印度
南海夏季風偏弱致印度洪水多
東亞暴雨頻發,處於南亞的印度近期也是頻繁遭受強降雨天氣。
南亞既是亞洲最潮溼地區,也是世界上最潮溼的地區之一,平均每年至少有1000毫米的降雨量。印度氣象部門對印度北部和東北部多個地區發布了強降雨紅色預警,主要涉及阿薩姆邦和邁赫加拉亞邦、阿魯納恰爾邦、比哈爾邦和北方邦東部和西部。
截至7月16日,自印度夏季風於6月1日爆發以來,全印度降水量為338.3毫米,較常年308.4毫米偏多9.7%。衛星雲圖上,目前主要對流活動分布在印度西海岸和東海岸。
截止至26日,阿薩姆邦仍有有23個地區的2265個村莊被洪水圍困
每年6月至9月是印度季風雨季,暴雨和雷擊等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往往引發洪水、泥石流等災害。南亞夏季風是打開印度雨季的「開關」。印度洋上空大量的暖溼空氣被西南季風吹至印度半島,造成的降雨可佔到印度全年總降雨量的70%左右,對其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觀測記錄顯示,印度中北部的季風降水在20世紀70年代到2000年之間顯著減少,季風區變得越來越乾燥;但是從2000年至今的近20年間,這裡的降水又轉而呈現出增加的態勢,洪澇風險逐漸增加。以往,南亞夏季風爆發後,印度地區上空東風會轉為西風。但是今年情況有很大不同,此時,印度上空還是受東風控制,索馬利亞越赤道氣流較弱,為熱帶東風帶對流性降水。近期,南海夏季風異常偏弱,副高一直盤踞在南海附近,導致西風壓不過東風。
總得來看,無論是東亞梅雨
還是南亞季風降雨
今年都有明顯異常之處
這與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的趨勢
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