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臨近,書法愛好者們又將進入一年一度的春聯書寫浪潮,我們也不甘示弱,在這十多天時間裡,完成了數十對新年春聯的創作。今天我們創作的這10副豬年春聯,屬於集字對聯,書法筆意來自元代一位書法大家的行書墨跡。
在這裡,我們要賣個關子!請問各位讀者,您是否知道這些春聯字體是什麼體?或者說您是否知道它是哪位古代書法家的字體?
他是元代著名的書畫家,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楷書四大家」之一,其不僅是書法史上數一數二的楷書大家,而且在行草隸篆各體書法上亦是造詣非凡的翰墨巨匠。
今天我們創作的這10副春聯,大多字體皆是來自他的《膽巴碑》《千字文》等書法名帖,集字春聯雖然無法全面呈現其書法的神韻所在,但字裡行間所滲透的書法筆意依然充滿其書法的豪邁勁健、臻美端莊。
最適合書寫春聯的書體必然是行楷書,這是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共識,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行楷書是大眾化的書體,既不像楷書那樣過於嚴謹,又不似草書那般難於辨認。其二,行楷書本身具有灑脫、活潑、端莊、挺拔的藝術效果,用在對聯的書寫上既不失莊重,同時又具備瀟灑自然、活潑喜慶的新年韻味。
這位書法大家的行楷書是端莊挺拔書體的典範之作,其《洛神賦》《道德經》等法帖的書法藝術備受後人的稱頌和青睞,所以用來集字書寫新年春聯便具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優勢。再者,很多書法愛好者對他的書體非常熟悉,本身具有一定的親和感,所以,即便是集字和臨摹書法,也不會有太多的違和之感。
其實,集字是學習書法的一個必經階段,因為書法和大多數的文化知識一樣,需要在繼承和學習前人寶貴經驗的同時,根據自身情況加以完善創新才能別出新意,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書法藝術。
在一定程度上講,我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尤其詩書畫印等文人藝術,而今處在一個低谷狀態。前人所創造的藝術巔峰後人是很難企及的,尤其書法藝術中的晉唐神韻、宋元尚意,就是後人難以逾越的兩座豐碑。所以,集古字書寫春聯,學習臨摹古人書法就是向傳統藝術致敬!
每個時代都有與之相應的文化藝術,當今人們所面臨和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多數文人根本無暇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藝術的研究中來,所以最好的書法技法並非自我創新,而是傳承古法,弘揚傳統藝術。只有將傳統技法學到了極致,才有資格別出新意,否則很容易誤入醜書的歧途。
因此,近幾期的文章中,我們都在做春聯相關的文章和書法內容,一方面可以為喜歡自寫春聯的朋友們提供一點參考素材,同時也能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略盡綿薄之力,將古代書法藝術中的名帖名跡以集字的方法結合今天的春聯書寫方式,傳遞給每一位熱心於傳統文化探索和學習的仁人志士。
另一方面,對我們自身也是一個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如今的印刷春聯琳琅滿目,甚至很多人對於手寫春聯是不屑一顧的,加之近年來醜書、射書大師們大做文章,媒體肆意炒作,使得傳統文化蒙上了一層萎靡之風。
我們每發表一篇集字春聯的文章,相信總能喚起一些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情,即便有一兩個人認為它有用,願意選擇自寫春聯,願意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那麼,這10副豬年春聯,是什麼體呢?這樣的臻美字體,有沒有打動你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