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頭最大的「史前巨鳥」,喜吃肺魚,擁有霸王龍一樣的後綴!

2020-12-11 八兩科學

非洲特有的鯨頭鸛(guàn),因擁有一個巨大的喙,以及奇特的身材比例,幾乎令人以為它應該活在史前時代的一種巨鳥,因此一直受到世人的好奇與關注。特別是在日本,鯨頭鸛是動物園裡最受歡迎的明星物種,為此日本還為它加入了很多漫畫創作中,如《動物朋友》、《Classica Lloyd》、《乘風飛翔》、《星光樂園》等等。

鯨頭鸛很早以前就被抓進了動物園,但是網絡興起很多年裡,它一直是默默無聞的。

意外成為網紅,但裝傻賣萌卻非其真實面貌!

真正讓它火起來是在2009年,一組偶然的照片: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內一隻斑胸樹鴨無意中擋了急著要趕路的鯨頭鸛,樹鴨正瑟瑟發抖擔心小命不保時。鯨頭鸛小心翼翼地叼起樹鴨並放在了一旁。而鴨子原地傻愣半天后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活著。

從那時起,鯨頭鸛當上了「網紅」,於是世人開始主動去了解它。與此同時,動物園裡的鯨頭鸛也因很多「傻氣蠢萌」的例子大火(不知道現在算不算過氣了):

鯨頭鸛無端向人鞠躬

鯨頭鸛吃魚:一次是它將一條魚兒吃下肚前,不僅來來回回咬了20多次,口中的魚兒還總是往下掉(對此網友調侃:「看它吃魚就知道為什麼成為瀕危保護動物了,真替它著急呀」);另一次則是飼養員三番四次將虹鱒放在鯨頭鸛的嘴邊,鯨頭鸛不厭其煩地搖頭,拒絕吃虹鱒。接著飼養員拿出鯉魚,鯨頭鸛馬上兩眼發光,大快朵頤一番。

此外還有很多奇怪的舉動,如會咬攝影師的相機、嘗試吃掉飼養員拔下的草、拔掉羽毛送人呀、一動不動的淋雨(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或半天不動一下等等,為此被一些網友段子手送外號「鳥中哈士奇」。

其實這些並非鯨頭鸛的本來面目,只是被豢養導致產生的異常行為(很多都是動物園刻意安排的橋段,以此吸引遊客),以致大眾產生錯誤的認知。實際上,鯨頭鸛在大自然中是一種讓獵物聞風喪膽的掠食者。

鯨頭鸛:請重新認識一下!

鯨頭鸛(學名:Balaeniceps rex),英文名叫 Shoebill(靴嘴鳥)或Whale-headed Stork(鯨頭),屬於中非和東非的沼澤和溼地的特有大型鳥類,主要分布在烏幹達、盧安達、肯亞、坦尚尼亞西部和尚比亞等地區的淡水溼地環境裡。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博物學家一直在爭論鯨頭鸛屬於哪個物種。一些動物學家認為鯨頭鸛的嘴和發聲器官類似於屬於鵜形目(Pelecaniformes)家族的蒼鷺,其中也包括朱鷺、鵜鶘等。但有人反駁表示,鷺的羽毛比較特殊,而鯨頭鸛沒有這樣的羽毛......最後從蛋殼結構和DNA方面研究決定,將鯨頭鸛歸為鸛形目(Ciconiiformes)鯨頭鸛科(Balaeniciptidae),也是鯨頭鸛科唯一動物。

據資料記載,人類最早發現鯨頭鸛是在1840年,當時德國探險家費迪南德·韋恩(Ferdinand Werne)在南蘇丹曾見過一隻像駱駝一樣大的鳥,而且嘴巴巨大,又有點像鵜鶘。在大約10年後,一位名叫曼斯菲爾德·帕金斯(Mansfield Parkyns)的收藏家將兩隻鯨頭鸛標本帶到了英國,這使英國動物學家們首次看到了這隻奇怪的鳥。隨後在1851年的英國動物學會會議上,博物學家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對標本進行了初步研究,並將其命名為「Balaeniceps rex」。上一個名字帶「rex」的物種叫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厲害吧?

在外形上,鯨頭鸛易於識別(世界上現存頭部最大的鳥)。即使拋開那非同尋常的大嘴,通體藍灰色的羽毛以及怪異的頭身比例,也能輕輕鬆鬆辨認出來。鯨頭鸛的身高約在1.07–1.5米;體重平均為5.6公斤(雄性比雌性稍大)、平均翼展為2.33米(翼展最大可達2.6米)。

鯨頭鸛可以從垂直方向起飛,寬大的翅膀有助於在攀爬移動的潮溼植被時保持平衡。腿長、腳趾長(趾間沒有蹼),有助於穿越潮溼的沼澤地。同時嘴巴還能發出類似機關槍的「咔嗒咔嗒」聲音。

下面就它傻裡傻氣的表現一一解釋:

1、鯨頭鸛給人鞠躬。不知道是哪裡流傳開來的,大概意思說鯨頭鸛鞠躬是因為感恩,瀕危狀態下受到人類的保護,所以向人類鞠躬表示感謝。如此說法,確定不是在逗我麼?

真實原因是:這隻有動物園裡的鯨頭鸛才有的行為,它們是被飼養員通過投餵食物之後形成的,不是什麼感恩。如果一隻剛被抓進動物園的鯨頭鸛或者野外的鯨頭鸛都不會無端給人鞠躬。

 2、笨到吃草、吃條魚要吃半小時,鯉魚從喙裡溜走也渾然不知?魚掉地上撿不起來?主要是因為魚太小。

其實這跟鯨頭鸛有個型態特殊的大嘴(喙)有關。鯨頭鸛的喙長達20釐米,外緣呈弧形,尖端呈鉤狀。這是用來專門用來捕捉與之相符的大型獵物,如肺魚、鯰魚、水蛇、巨蜥、小型鱷魚等,其中肺魚、鯰魚(通常都是40+釐米以上的魚)佔其食譜的三分之二。網上說鯨頭鸛是鱷魚的天敵,就目前而言,鱷魚(大佬級別物種)不存在什麼天敵,而鯨頭鸛吃掉的都是幼年鱷魚或者半米以下的小鱷魚。

而動物園飼養員給鯨頭鸛餵的魚都是巴掌左右大、長10釐米左右的魚,對於鯨頭鸛的大嘴來說,無疑是「張飛穿針」。對於網友們的調侃「笨到餓死」、「難怪會瀕危」之類,可以直白的說一句,沒有任何生物是應該瀕危的(瀕危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野生棲地的破壞,不是生存能力問題)。

3、半天不動?「雕像」般的站立是鯨頭鸛捕食的方法。

鯨頭鸛的捕食方式屬於「釣魚」捕食,雖然量不大、準確率也比蒼鷺要低,但是成功率非常高。不過這種「釣魚」捕食技術在深水區中無效,因此它們大部分會選擇在淺水處捕食,特別是氧氣含量低的水域。原因是像肺魚、鬍子鯰之類的魚需要頻繁地浮出水面換氣。而鯨頭鸛站在那裡,像一尊雕像一樣一動不動,等待一些的肺魚或小鱷魚遊過。

當獵物出現,鯨頭鸛直接大嘴插入水中,什麼魚、泥、植被之類全部吞入大嘴中(這過程1秒不到就完成)。在緊緊鉗住獵物,鯨頭鸛開始來回擺動巨大的頭,將任何它不想吃的東西都給甩掉。當只剩下肺魚或鱷魚時,鳥喙兩邊鋒利邊緣迅速將其斬首,然後吞下。

4、只養強壯的後代,其他的自生自滅?這是大型鳥類慣用的繁殖策略

紀錄片《非洲》,鯨頭鸛只哺乳強壯的那隻雛鳥(老大),出生晚3天的老二就不聞不問。而當老大各種欺負老二,雌性鯨頭鸛也不管。

這點在動物界來說並不少見。看看鯨頭鸛的生活環境就知道,沼澤地區水位漂浮不定,加上鯨頭鸛的釣魚捕食法,鯨頭鸛捕魚基本全靠運氣。在食物不充足的條件下,一次性撫養2隻雛鳥的風險太大了。所以鯨頭鸛父母一般一次只撫養強壯的那隻雛鳥(往往是第一個出世那隻),晚出生的雛鳥就只能自生自滅。

不過鯨頭鸛父母算是比較合格的吧,雌雄鯨頭鸛共同承擔30天孵化工作,而且雄性在雛鳥出世的第一、二個月內都會帶回食物,而雛鳥安全度過125天就能獨立了。其實這個繁殖策略在很多大型猛禽身上都有出現,都是為了保證有後代可以延續。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鯨頭鸛是一種非常喜靜的大型鳥,僅生活在偏僻的沼澤地。現資料顯示,鯨頭鸛很少在圈養狀態下繁殖,至少在最近一百年中,只有成功孵化出2隻雛鳥(一隻於2008年在比利時的Parc Paradiso孵化,一隻於2009年在美國的ZooTampa孵化)。可以說當今世界上動物園中的鯨頭鸛,都是從野外抓來的。

另外,鯨頭鸛在黑市上價值近萬美元一隻。根據《奧杜邦(Audubon)》雜誌報導,來自杜拜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私人收藏家可以為一隻活的鯨頭鸛支付10000美元或更多。

▲正臉霸氣,側臉逗比,這點和「鳥界男神」角雕有得一比!

目前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鯨頭鸛歸類為『易危』(VU)的鳥類。據IUCN在2016年數據表明,野外仍有3300至5300隻成年鯨頭鸛,比2008年的5000至8000隻有所下降。由於受到棲息地的退化和喪失,人類活動影響以及非法的鳥類貿易,估計鯨頭鸛的數量會繼續減少。

此外在過去5年裡,當地出臺了很多溼地復興和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舉措,有望讓每隻鯨頭鸛能自由地在沼澤溼地裡生存。

—END—

相關焦點

  • 盤點史前8大恐怖動物:恐龍和"豬"都上榜(組圖)
    科學家分析稱,它們使用三排巨大的鋒利牙齒像倒鉤一樣咬住獵物,使它們無法逃脫。它的體形像一輛公交汽車,有時能夠完全吞食一條蛇頸龍。  脊龍是一種體形非常龐大、移動快速的掠食性恐龍,它的體長可達到60英尺,長著類似鱷魚的下顎能夠生長至5英尺,可以非常靈活地擺動強有力的尾部。脊龍可能是迄今陸地上最大的掠食者。
  • 史前巨鳥,體型堪比小型飛機!
    經過多年的研究,古生物學家最終在2014年7月將這種史前鳥類命名為(Pelagornis sandersi)。圖註:飛行中的桑氏偽齒鳥,圖片來自網絡圖註:飛行中的信天翁,圖片來自網絡滑翔於漸新世的天空擁有如此巨大體型的桑氏偽齒鳥又是怎樣飛行的呢?
  • 史前十大恐怖生物——自然界的怪獸
    第三:奇蝦、別名恐蝦,是寒武紀最龐大的動物,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頭部有一對大鰲,最恐怖的是嘴巴、直徑25釐米巨口,嘴裡擁有像齒輪一樣分布的鋒利牙齒,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
  • 史前戰力超群的五大遠古生物,圖三還能以霸王龍為食物
    史前戰力超群的五大遠古生物,圖三還能以霸王龍為食物第五帝鱷,這種史前鱷魚大約生存在距今一億多年的白堊紀時期,它們曾經是地球上存在過的最大型的鱷類動物之一,成年體長達到十三米以上,各種史前魚類都是它們最愛的獵物。
  • 史前怪物大作戰,當棘龍遇上霸王龍,誰輸誰贏?
    恐龍,人類最熟悉的史前生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之前,曾經作為地球的絕對主人,在地球上統治了長達1.6億年的時間,同樣,作為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性恐龍,霸王龍也是我們所知道的,最恐怖的恐龍物種之一,他們出現於6500萬年-6850萬年之間,通過化石研究,當時它們主要生活的區域是北美洲,在6500
  • 《侏羅紀世界3》女王龍遊淺灘,棘龍再造傳奇,霸王龍要努力了
    《侏羅紀世界3》作為史前的海洋女王滄龍,雖然逃出了牢籠,但是21世紀的海洋,卻也不是滄龍可以任意馳騁的地方,畢竟諸如虎鯨和抹香鯨等強大鯨類,就可以與滄龍周旋。《侏羅紀世界》中的滄龍,除了有點衛星外,感覺還魔改了一下,除了背部造型很像尼羅鱷外,連鰭狀肢也是異常碩大,仿佛快趕上了海龜的比例,或許第三部的滄龍,可能會有進化,並且上岸的可能,那就真的可以和霸王龍和反派大佬積極聯動起來了,劇情也會更加豐富。
  • 摺紙霸王龍,簡單又霸氣,帶孩子領略史前巨獸
    恐龍是在人類之前地球的霸主,它們擁有健碩的身體,在史前統治著地球。雖然因為環境的變遷,恐龍已經在地球上絕跡了, 但是關於恐龍的故事我們從小就沒少聽說。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摺紙霸王龍的做法。沿著中間的摺痕將摺紙對摺沿著剛才留下的摺痕將其中一個角向上翻折將剛才折好的角向前摺疊一下,折出恐龍的頭部,然後把前邊多餘的角也向下摺疊,作為恐龍的前肢將後半部分的其中一個角向下摺疊連續對摺兩次之後,折出恐龍的後肢,然後另一面的另一個角也按照同樣的方法摺疊最後調整一下各個部分的角度,將摺紙按壓平整,把恐龍的兩條後腿從中間分開,這樣一隻威風凜凜的霸王龍就折好了
  • 「我的世界」裡的遠古怪獸霸王龍
    霸王龍 (Tyrannosaurus):血量:82(成年),15(幼年)。攻擊力:16。種類:敵對生物。飢餓值:150。方塊破壞:是。掉落物:霸王龍肉、霸王龍頭骨、霸王龍牙、霸王龍胸肋骨、霸王龍脊椎骨、霸王龍腿骨、霸王龍臂骨、霸王龍足骨。
  • 霸王龍有沒有對手,它是霸王龍最大的天敵!
    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走向了滅絕道路,它們有史以來,陸地上出現過的最大動物,現在的大象和它比起來可能有點微不足道,所以恐龍也是我們比較津津樂道的動物,除了體型較大的食草性恐龍外,談論得最多的便是食肉恐龍,它們種類繁多,根據地域的不同,體型、形態、性格都有很大差距,今天我們要說的是
  • 《侏羅紀世界3》是結束也是開始,霸王龍寶刀未老,聯盟崛起
    《侏羅紀世界3》是結束也是開始,離開被火山灰覆蓋的恐龍島,對於霸王龍和迷惑龍等龐然大物來說,是一段災難的結束,但同時也是一段新危機的開始。不過影片中的恐龍,可能已經是被變異過了,應該也是能適應現代的各種惡劣氣候,就像是狂暴龍能隨著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自身色彩一樣。而被小女孩一口氣放出來的恐龍,會不會攻佔人類的石頭房子呢?這種猜測目前似乎實現的可能並不大,畢竟人類的高科技武器太多了,隨便拿出一個鋼鐵巨獸,都是霸王龍難以撼動的。
  • 如何飼養一隻霸王龍?
    在科幻影視作品和電子遊戲中,特效師們將霸王龍活靈活現地帶到我們身邊,這種充滿魅力的史前巨獸深得人們的青睞。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或許有一天,生物學家真的能把霸王龍復活,喜歡它的人類是會「葉公好龍」敬而遠之,還是恨不得把它作為寵物養起來呢?
  • 如何飼養一隻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君王暴龍或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最晚期,是當時最為強悍的陸地捕獵者。得益於大量的電影和小說,霸王龍也算得上是整個恐龍時代裡面最具知名度的明星。作為形象最為鮮明的恐龍之一,霸王龍也許是每個孩子心中都想擁有的恐龍。
  • 長18米重48噸的史前霸主,在它的時代,海洋就是人類禁區
    鯊魚是海洋中最兇殘的一類獵食者,它們擁有非常悠久的演化史,古生物學家認為在大約5億年前它們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上。但因為是軟骨魚,因此很少有骨骼化石留存,發現最多的就是它們的牙齒,科學家會根據牙齒進行反向建模,最終推斷出它們的形象。
  • 地球遠古時期10大最兇猛的動物,個個都是史前猛獸,你都認識嗎?
    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生物之一,平均咬合力為26噸,最大咬合力可達36噸,其牙齒撕咬力量遠遠超過了霸王龍,可以很輕鬆就咬碎鯨魚嘴硬的頭骨。 4、滄龍:滄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古生物,身長能夠達到21米,宛如一頭猛獸,可以吞下任何獵物,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就曾出現過滄龍。
  • 地球最大食肉恐龍能戰勝霸王龍嗎?棘龍出場,能堅持幾分鐘?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史前的恐龍世界裡霸王龍和棘龍都是最強大的恐龍,特別是棘龍,它是陸地上所發現的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考古學家通過對棘龍化石的分析,發現棘龍的長度足足有17米,體重在7-9噸,要知道霸王龍的體長才只有14米,於是,很多人都將棘龍稱為「恐龍世界裡的第一巨獸」。
  • 可怕的史前動物們,最大的有8層樓高,恐龍都只是它的「零食」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遙遠的年代,生活著一群大傢伙,他們比人類更早出現,這些動物們的戰鬥力都極強,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些龐大的史前動物吧。一.史前巨魚這可不是一條「乖乖」魚,它的實力可不容小覷,史前巨魚的身體可達10米長,可輕鬆撕裂一條鯊魚,它們生活在4億年前的海洋,可以說已經統治了海洋領域,科學家們認為,它有可能就是第一個百獸之王。
  • 美洲肺魚(星點肺魚)圖片及特徵
    美洲肺魚(Lepidosiren paradoxa),又稱為星點肺魚,為雙翼肺魚目、美洲肺魚科、美洲肺魚屬一種古老的魚類。美洲肺魚分布於南美洲靜水湖泊等地,為南美洲大陸的特產魚類,其身體結構獨特,是研究魚類進化的重要動物物種,同時外形特殊,幼魚時體色較美麗,可作為觀賞魚。
  • 重達20噸的史前巨犀VS霸王龍,會輕鬆獲勝嗎?
    在地球生物的進化史上,很多現代生物的祖先,在遠古時期都擁有比現在大上很多的體型。比方說現代犀牛的近親——遠古巨犀。根據古生物學家的介紹,遠古巨犀主要生活在漸新世時期,屬於巨犀科,其中根據化石分析得知,遠古巨犀中的準格爾巨犀,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
  • 最大的史前動物:恐龍,你了解它麼?知道有哪些種類嗎?
    最大的史前動物 大約2.3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大量的恐龍生物。隨著不斷的進化,一些恐龍的身體越來越大。最終它成為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在巨大的恐龍家族中,蜥腳類恐龍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這個「巨人」家族擁有熟悉的雷龍(現在更名為迷人的龍)。至今,我們發現的最大的恐龍。它長52米。高度可以達到18米,重量達到130噸,也就是說。 2~3個龍頭尾部接地。您可以在足球場從一個門進入另一個門。如果這樣一個沉重的巨獸走在荒野中。每當巨大的巨腳踩在地上,它就會像地震一樣讓地球顫抖。 「龍」的名字也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