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老秋,於1969年出生在百裡杜鵑金坡鄉雨灌社區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母親不幸早逝,自幼與父親相依為命。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深山裡頭,走不出,挪不動,曾經我一度以為文盲是我的宿命,貧窮是我的人生,耕地是我們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常常一年沒有半年糧,吃不飽,穿不暖。
(楊老秋之前的老房子)雨灌社區黨支部書記給楊老秋父親做思想工作
1998年的秋天,我婚後不到半年,媳婦因為過不了這貧窮的日子便離我而去,之後的我則萎靡不振、糊裡糊塗、渾渾噩噩地活著。父親體弱多病,常年臥床不起,我與父親的生活,全靠政府救濟,就這樣我成了父老鄉親們眼裡的「醉漢」「懶漢」「光棍漢」……光陰似箭,一晃就幾十個年頭過去,而我卻一直停留在過去。
2014年的冬天,當居委會工作人員跋山涉水來到我家,給我和父親帶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好消息改變了我。還記得那時,面對易地扶貧搬遷,我渴望而又害怕,渴望的是終於可以走出這一座座大山,改變生活的現狀,但同時又害怕這要是搬出去了,那裡沒有土地,我們可吃什麼?用什麼?看著我眼裡的猶豫,村支書說道:「老秋呀,這麼好的政策,你若是不同意搬就真的太可惜了,你說你不為別的,也得為你父親想一下吧,他都這把年紀了,還沒有住過一天像樣的房子哎!」
看著這破舊的老屋和躺在床上的父親,我嘆氣問道:「這要搬到新的地方去了,我怕我這年過七旬的老父親適應不了,畢竟他在這山頂燒慣了柴火,穿慣了雨鞋,上慣了茅草屋的廁所,最重要的是搬出去了,不能種地,那我們就像居住在這滑石板上的人家,我們吃什麼?用什麼?」
在我猶豫間,看著不吭聲的我,居委會主任說:「老秋,這麼多年過去了,你難道忘了你媳婦是怎麼跑的了?這窮窩窩你還沒有住夠嗎?你要是還有點志氣,就該勸勸你父親搬下山,你該出去上班就上班,該出去拼搏就出去拼搏,出去以後你只要勤快,還怕沒有吃?沒有穿的嗎?你說你種地,種了這麼多年了,你種出個金罐罐來了嗎?至於你父親,你不用擔心,他該在家就在家養著,這不還有大夥呢!你要是出去打工,掙到錢了,出息了,再討個媳婦,把這家給安好了,還怕這日子好不起來嗎?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人生只要你敢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
楊老秋的新住房
往事一幕幕重現,居委會幹部們的話一遍一遍在我腦中迴響,我想也許該對往事說再見了!就這樣,我籤下那份同意搬遷協議書,背起了行囊,開始了我新的人生之旅,來到就近的縣城務工,在村裡面和鄰居的幫襯之下,找到了一份環衛清潔工作,每天的生活繁忙而充實。
如今,在政府的幫扶下我和父親早已住進了新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昔日的茅屋變成了如今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平房 ,我與父親那一張搖搖欲墜的「木叉叉」床,變成了如今的席夢思;我們家那條冬日裡的塑料薄膜被子,變成了如今的大紅提花被;我們家的茅草屋廁所,變成了現在的衝水馬桶;通往家的「毛狗」路,變成了如今的柏油大道……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通過我自己的努力,現在我工作穩定,收入可觀,還覓得佳人結了婚。近年來我們告別了以前吃不好穿不暖的頹廢時光,適應了現在的生活,趕上了時代的步伐,我們翻身了!
楊老秋和妻子
看著眼前幸福美滿的生活,想著曾經鄉親們眼裡的「醉漢」「懶漢」「光棍漢」的自己,我明白了,幸福日子全靠黨,但打鐵還得本身硬,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幸福自來!
監製:李 華
審核:萬 靜
編輯:秦 清
作者:陳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