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寧波醫療隊馳援武漢已經滿月了。
一個月來,醫療隊收治患者155人,治癒出院50人。
雖然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數字。可在疫情特殊時期,這兩個數字卻顯得是那樣的彌足珍貴,是那樣的來之不易。而在這兩個數字的背後,凝結著寧波醫療隊與病魔賽跑、拼搶健康,開出的治癒「良方」。
然而,當眾人將視線聚焦在醫護人員時,有這麼些人卻在是視線圈外。雖然他們未穿白大褂,但卻關乎著醫療隊生活一切,他們就是後勤人員。寧波市衛建委派駐武漢的工作人員姜新平就是這麼一位默默奉獻的「幕後英雄」。
時鐘撥回到2月9日下午。寧波機場裡,醫療隊隊員們帶著家鄉人民的期盼陸續登機,人群中姜新平是為數不多無醫學背景的隊員。但面對疫情,這位老兵沒有絲毫遲疑,打起背包,去武漢戰「疫」。
從一線消防員到寧波市消防支隊的後勤處副處長,姜新平在紅牆警營度過了25個春秋,曾年曾榮立個人三等功7次。2018他脫下戎裝,闊別紅牆。
隨著疫情爆發,姜新平這位老兵也做好了準備。
2月9日,姜新平跟隨寧波醫療隊馳援武漢。作為後勤專業人員,他負責全隊隨隊物資的情況。就這樣,落地武漢後,他便迅速進入工作,負責把所有的行李和物資送到駐地,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點鐘。
寧波援鄂醫療隊分批住在5個地方,姜新平就在一天24小時「有限」的時間裡奔波在5個地方,擔當起抗擊疫情的「勤務員」,解決三百餘人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問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疫情背景下的夥食供應顯得尤為重要,卻又更加困難。剛到武漢的時候,酒店工作人員奇缺,隊員們的飲食依靠外送,但是大家吃不慣辣,不少人出現了便秘的情況。為了能讓隊員們吃上一口「家鄉飯」,他跑去和酒店對接,磨了一周戰績顯著:酒店食堂根據醫療隊員的飲食習慣「定製菜品」,為隊員們提供相對清淡的一日四餐,即早、中、晚餐+夜宵,有雞蛋、牛奶、泡飯,也有西餐;為了隊員們吃上熱飯,他天還沒亮就跑去後廚,掐著點將炒菜、保溫、裝盒、送餐的時間精確到分鐘。每次給飯菜裝盒,姜新平總是用勺子將飯菜壓了又壓,他笑著說「吃飽了才有力氣工作,大家吃得多是對我努力的最大認可」。
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他牽頭各項醫療、生活、食品等物資的採購,在保障食材儲備量的同時,還保證好後續物資連續供應。封閉管理區缺了什麼、市場上還能買到什麼,物資用了多少、還剩多少,夥食保障有沒有到位、區域消毒有沒有落實,姜新平心中時刻都有一筆「明明帳」。為了讓隊員們全力投入醫療救治,姜新平建立了一個微信群:醫護人員需要買什麼、添什麼,只要在微信群裡「吭」一聲,他馬上就會響應,及時想辦法採購並送貨上門。除了物資代購配送服務外,維修水電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承諾「接單」,常常是忙到半夜。「正愁沒菜吃,您們就送菜上了門,及時雨呀!」「今天早上喝豆漿哦……」,微信群裡每天都蕩漾著春天般的溫暖。
在這些醫療隊員中有幾名隊員的生日在2月。然而,在這特殊時期,他們達成了一種無聲的默契,不約而同把抗擊疫情工作放在首位,把個人私事放在一邊。姜新平得知此事後,決定想辦法準備蛋糕,為他們送上生日的祝福,「特殊時期更要讓大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團隊的力量,我們不僅是戰友,更是家人!」受疫情的影響,供貨商缺貨,市場不營業,交通管制,物流停運。為了買幾個蛋糕,姜新平靠兩條腿跑遍了全城,為戰「疫」前線的醫務人員「跑」來了蛋糕。
這個生日,沒有鮮花、沒有蠟燭;這個生日遠離親朋、沒有舉杯。但看著姜新平買來的蛋糕,隊員們還是很感動「我們眾志成城,堅守崗位第一線,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好多夜晚,他為了清點物資,睡在了倉庫;許多時候,他為了不打擾別人,一個人搬運物資幾個小時,還因為下雪扭到了腳。儘管連日來很疲憊,但他沒有後退,他說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他說,最大的願望就是大家上下一心、共抗疫情,確保大家平安回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