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醫內科學精華重點總結

2021-02-07 大眾醫學助手

中醫內科學重點精華匯總

中醫內科學由於考點和難點眾多成為了考生們最頭疼的問題,有很多考試被中醫內科考試擋在門外,因此倒在了學習中醫內科學的路上,為了幫助考生們順利通過中醫內科學考試,小編整理了關於中醫內科學的重點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一、感冒:

1、風寒;荊防敗毒散。2、風熱;銀翹散、3暑溼、新加香薷飲。4、氣虛;參蘇飲。5、陰虛;加減葳蕤湯。6、陽虛、桂枝加附子湯。7、血虛、蔥白七味飲。

二、咳嗽:

1、風寒襲肺;三拗湯、止嗽散。2、風熱犯肺;桑菊飲。3、風燥傷肺;桑杏湯。4、痰溼蘊肺;二陳湯、三子養親湯。5、痰熱鬱肺;清金化痰湯。6、肝火犯肺;加減瀉白散,黛哈散。7、肺陰虧耗;沙參麥冬湯。

三、哮證:

發作期:寒哮;射幹麻黃湯。久病陰盛陽虛;蘇子降氣湯。熱哮;定喘湯。久病傷陰;麥門冬湯。

緩解期:1、肺虛;玉屏風散。2、脾虛;六君子湯。3、腎虛;金匱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

四、喘證:

1、風寒襲肺;麻黃湯。2、表寒裡熱;麻杏石甘湯。3、痰熱鬱肺;桑白皮湯。4、痰濁阻肺;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5、肺氣閉鬱;五磨飲子。

虛喘:1、肺虛;生脈散合補肺湯。2、腎虛;金匱腎氣丸、參哈散。

五、肺癆:

1、肺陰虧損;月華丸。2、陰虛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鱉甲散。3、氣陰耗損;保真湯。4、陰陽兩虛;補天大造丸。

六、肺脹:

1、痰濁壅肺;蘇子降氣湯、三子養親湯、六君子湯。2、痰熱鬱肺;越婢加半夏湯、桑白皮湯。3、痰蒙神竅;滌痰湯安宮牛黃丸。4、肺腎氣虛;平喘固本湯、補肺湯。5、陽虛水泛;真武湯合五苓散。

七、痰飲:

1、脾陽虛弱;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2、飲留腸胃;甘遂半湯或已椒藶黃丸。

懸飲;邪犯胸肺;1、柴枳半夏湯。2、飲停胸脅;十棗湯或控涎丹。3、絡氣不和;香附旋復花。4、陰虛內熱:沙參麥冬湯、瀉白散。溢飲:小青龍湯。

支飲:1、寒飲伏肺;小青龍湯。2、脾腎陽虛;金匱腎氣丸、苓桂術甘湯。

八、自汗,盜汗:

1、肺衛不固;玉屏風散。2、營衛不和;桂枝湯 3、陰虛火旺;當歸六黃湯。4、邪熱鬱蒸;龍膽瀉肝湯。

九、血證:鼻衄;

1、熱邪犯肺;桑菊飲。2、胃熱熾盛;玉女煎。3、肝火上炎;龍膽瀉肝湯。4、氣血虧虛;歸脾湯。

齒衄;1、胃火熾盛;清胃散合瀉心湯。2、陰虛火旺;滋水清肝飲合茜根散。

咳血;1、燥熱傷肺;桑杏湯;2、肝火犯肺;瀉白散合袋哈散。3、陰虛肺熱;百合固金丸

吐血;1、胃熱壅盛;瀉心湯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龍膽瀉肝湯。3、氣虛血溢;歸脾湯

便血;1、腸道溼熱;地榆散或槐角丸。脾胃虛寒;黃土湯。尿血;1、下焦熱盛;小薊飲子。2、腎虛火旺;知柏地黃丸。3、脾不統血;歸脾湯。

4、腎氣不固;無比山藥丸。

紫斑;1、血熱妄行;犀角地黃湯,2、陰虛火旺;茜根散。3、氣不攝血;歸脾湯。

十、心悸:

1、心虛膽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硃砂。2、心血不足;歸脾湯。3、陰虛火旺;天王補心丹或硃砂安神丸。4、心陽不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5、水飲凌心;苓桂術甘湯。6、心血瘀阻;桃仁紅花煎。

十一、胸痺:

1、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湯。2、痰濁壅塞;括蔞薤白半夏湯。3、陰寒凝滯;括蔞薤白白酒湯。4、心腎陰虛;左歸飲。5、氣陰兩虛;生脈散合人參養營湯。6、陽氣虛弱;參附湯合右歸飲。

十二、不寐:

實證;1、肝鬱化火;龍膽瀉肝湯。2、痰熱內擾;溫膽湯。

虛證;1.陰虛火旺;黃連阿膠湯。2.心脾兩虛;歸脾湯. 3.心膽氣虛;安神定志丸 。

十三、厥證:

1、氣厥;實證;五磨飲子。虛證;四味回陽飲。

2、血厥;實證;通瘀煎。虛證、急服獨參湯、人參養營湯。3、痰厥;導痰湯。

實證急救;搐鼻散、繼用蘇合香丸或玉樞丹。虛證急救;參附湯或生脈散。

十四、癲狂:

癲證;1、痰氣鬱結;順氣導痰湯。心脾兩虛;養心湯。

狂證;1、痰火上擾;生鐵落飲。2、火盛傷陰;二陰煎。

十五、癇證:

1、風痰閉阻;定癇丸。2、痰火內盛;龍膽瀉肝湯。

3、心腎虧虛;大補元煎、六君子湯。

十六、胃痛:

1、寒邪客胃;良附丸。兼風寒表證;香蘇散。2、飲食停滯;保和丸。3、肝氣犯胃;柴胡疏肝散。4、肝胃鬱熱;化肝煎。5、瘀血停滯;失笑散合丹參飲。6、胃陰虧虛;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7、脾胃虛寒;黃芪建中湯。

十七、嘔吐:

實證;1、外邪犯胃;藿香正氣散;2、飲食停滯;保和丸。

3、痰飲內阻;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4、肝氣犯胃;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

虛證:1、脾胃虛寒;理中丸。2、胃陰不足;麥門冬湯。

十八、洩瀉:

1、寒溼;(風寒)藿香正氣散。溼熱;(暑溼)葛根芩連湯。

2、食滯胃腸;保和丸。3、肝氣乘脾;痛瀉要方。4、脾胃虛弱;參苓白朮散。5、腎陽虛衰;四神丸。

十九、痢疾:

1、溼熱痢;芍藥湯。熱毒重用白頭翁湯。2、疫毒痢;白頭翁湯。神昏痙厥用神犀丹或紫雪丹。3、寒溼痢;胃苓湯。4、陰虛痢;駐車丸。5、虛寒痢;桃花湯或真人養臟湯。休息痢;發作時分型論治。

二十、便秘:

1、 熱秘;麻子仁丸。2、氣秘;六磨湯。3、虛秘;(氣虛)黃芪湯。(血虛)尊生潤腸丸

4、冷秘;濟川煎或半硫丸。

二十一、脅痛

1、肝氣鬱結;柴胡疏肝散。2、瘀血停滯;旋復花湯。3、肝膽溼熱;龍膽瀉肝湯。4、肝陰不足;一貫煎。

二十二、黃疸

1、陽黃;熱重於溼;茵陳蒿湯。溼重於熱;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2、急黃;犀角散。3、陰黃;茵陳術附湯。

二十三、積聚

聚證;1、肝氣鬱滯;逍遙散。2、食滯痰阻;六磨湯。

積證;1、氣滯血阻;金鈴子散合失笑散。2、瘀血內結;膈下逐瘀湯。3、正虛邪結;八珍湯合化積丸。

二十四、鼓脹

1、氣滯溼阻;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湯。2、寒溼困脾;實脾飲。3、溼熱蘊結;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攻下逐水用舟車丸。大量出血;犀角地黃湯。

熱入心包;安宮牛黃丸。4、肝脾血瘀;調營飲。5、脾腎陽虛;附子理中丸、五苓散、濟生腎氣丸。6、肝腎陰虛;六味地黃丸或一貫煎合膈下逐瘀湯。

二十五、頭痛

外感;1、風寒頭痛;川芎茶調散。寒犯厥陰;吳茱萸湯。2、風熱頭痛;芎芷石膏湯。

內傷;1、肝陽頭痛;天麻鉤藤飲。2、腎虛頭痛;大補元煎。腎陽不足;右歸丸。3、血虛頭痛;加味四物湯。4、痰濁頭痛;半夏白朮天麻湯。5、瘀血頭痛;通竅活血湯。

二十六、眩暈

1、肝陽上亢;天麻鉤藤飲。2、氣血虧虛;歸脾湯。中氣不足;補中益氣湯。3、腎精不足;左歸丸。4、痰濁中阻;半夏白朮天麻湯。5、肝火上炎;龍膽瀉肝湯。6、瘀血阻竅;通竅活血湯。

二十七、中風

1、中經絡;(風邪入中);大秦艽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鎮肝熄風湯。

2、中臟腑;陽閉;羚羊角湯加服局方至寶丹。陰閉;滌痰湯加服蘇合香丸。

脫證;參附湯合生脈散。3、後遺證;氣虛血滯;補陽還五湯。

肝陽上亢;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語言不利;風談阻絡;解語丹。

腎陰虧虛;地黃飲子。肝陽上亢;天麻鉤藤飲。口眼歪斜;牽正散。

二十八、水腫

陽水;1、風水;越婢加術湯。2、溼毒浸淫;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3、水溼浸淫;五皮飲合胃苓湯。4、溼熱壅盛;疏鑿飲子。

陰水;1、脾陽虛衰;實脾飲。2、腎氣衰微;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陽損及陰;左歸飲加利水之品。

二十九、淋證

1、熱淋;八正散。2、石淋。石葦散。3、氣淋、(虛證)補中益氣湯。(實證)沉香散。4、血淋;(實證)小薊飲子合導赤散。(虛證)知柏地黃丸。5、膏淋;(實證)程氏萆薢分清飲。(虛證)補中益氣湯合七味都氣丸。勞淋;無比山藥丸

三十、腰痛

1、寒溼;生薑苓術湯。兼風邪合用獨合寄生湯。2、溼熱、四妙丸。3、瘀血;身痛逐瘀湯。4、腎虛;偏陽虛;右歸丸偏陰虛;左歸丸。

病久無明顯陰陽偏虛;青娥丸。

三十一、消渴

1、上消;肺熱津傷;丹溪消渴方。肺胃熱積耗損氣陰;白虎加人參湯。2、中消;胃熱熾盛;玉女煎。3、下消;腎陰虧損;六味地黃丸。偏陽虛;金匱腎氣丸。

三十二、遺精

1、君相火動、心腎不交、心火獨亢;黃連清心飲。火灼心陰;天王補心丹。水不濟火;三才封髓丹或知柏地黃丸。

2、溼熱下注;程氏萆薢分清飲。

3、勞傷心脾、氣不攝精;妙香散。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

4、腎虛滑脫、精關不固;(偏陰虛)左歸丸合金鎖固金丸、水陸二仙丹。(偏陽虛)右歸丸。

三十三、痺證

1、風寒溼痺;行痺;防風湯、宣痺達經湯。痛痺;烏頭湯。著痺;薏苡仁湯。風寒溼不顯;蠲痺湯。

2、風溼熱痺;白虎桂枝湯或宣痺湯。痰瘀痺阻關節強直屈伸不利;桃紅飲。痺證日久、肝腎陰虧;獨活寄生湯。

心之氣陰受損;炙甘草湯。尪痺;補腎祛寒治尪湯。氣虛血虧;氣血並補榮筋湯。

三十四、痿證

1、肺熱津傷;清燥救肺湯。2、溼熱浸淫;加味二妙散。3、脾胃虧虛;參苓白朮散。4、肝腎虧損;虎潛丸。

三十五、內傷發熱

1、肝鬱發熱;丹梔逍遙散。體素陰虛;滋水清肝飲。2、瘀血發熱;血府逐瘀湯。3、氣虛發熱;補中益氣湯。4、血虛發熱;歸脾湯。5、陰虛發熱;清骨散或知柏地黃丸。

三十六、虛勞

氣虛;1、肺氣虛;補肺湯。2、脾氣虛;加味四物湯。

血虛;1.心血虛;養心湯。2、肝血虛;四物湯。

陰虛;1、肺陰虛;沙參麥冬湯。2、心陰虛;天王補心丹。3、脾胃陰虛;養胃湯。4、肝陰虛;補肝湯。5、腎陰虛;左歸丸。

陽虛;心陽虛;拯陽理勞湯。脾陽虛;附子理中丸。腎陽虛;右歸丸。

三十七、肺痿

1、虛熱;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2、虛寒;甘草乾薑湯或生薑甘草湯。

三十八、肺癰

1、初期;銀翹散。2、成癰期;千金葦莖湯、如金解毒散。3、潰膿期;加味桔梗湯。4、恢復期;沙參清肺湯、桔梗杏仁煎。

三十九、鬱證

實證;1、肝氣鬱結;柴胡疏肝散。2、氣鬱化火;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3、氣滯痰鬱;半夏厚樸湯。

虛證;1、憂鬱傷神;甘麥大棗湯。2、心脾兩虛;歸脾湯。3、陰虛火旺;滋水清肝飲。

四十、呃逆

實證;1、胃中寒冷;丁香散。2、胃火上逆;竹葉石膏湯。3、氣機鬱滯;五磨飲子。虛證;脾胃陽虛;理中丸加吳茱萸、丁香。胃陰不足;益胃湯。

四十一、藿亂

1、寒藿亂;(輕證)藿香正氣散合純陽正氣丸。(重證)附子理中丸。陰陽離訣;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湯。2、熱藿亂;燃照湯或蠶矢湯 3、幹藿亂;玉樞丹。

四十二、腹痛

1、寒邪內阻;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2、溼熱壅滯;大承氣湯。3、中髒虛寒;小建中湯。4、飲食積滯;輕用保和丸、重用枳實導滯丸。5、氣滯血瘀;柴胡疏肝散。

四十三、痙證

1、邪壅經絡;羌活勝溼湯。2、熱甚發痙;增液承氣湯。無府實證用白虎加人參湯。3、陰血虧虛;大定風珠合四物湯。

四十四、癭病

1、氣鬱痰阻;四海舒鬱丸。2、痰結血瘀;海藻玉壺湯。3、肝火旺盛;梔子清肝湯合藻藥散。4、心肝陰虛;天王補心丹。

四十五、瘧疾

1、正瘧;柴胡截瘧飲或截瘧七寶飲。2、溫瘧;白虎加桂枝湯。3、寒瘧;柴胡桂枝幹薑湯合截瘧七寶飲。4、瘴瘧;清瘴湯。冷瘴;不換金正氣散。5、勞瘧;何人飲。久病不愈;鱉甲煎丸。氣血虧虛;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四十六、耳鳴、耳聾

1、肝膽火盛;龍膽瀉肝湯。2、痰火鬱結;溫膽湯。3、風熱上擾;銀翹散。4、腎精虧虛;耳聾左慈丸。5、腎精不足、肝鬱內熱;滋水清肝飲。6、清氣不升;益氣聰明湯。

四十七、噎膈

1、痰氣交阻;啟膈散。2、津虧熱結;五汁安中飲。3、瘀血內結;通幽湯。4、氣虛陽微;補氣運脾湯、右歸丸。

四十八、癃閉

1、膀胱溼熱;八正散。2、肺熱壅盛;清肺飲。3、肝鬱氣滯;沉香散。4、尿路阻塞;代抵當丸。5、中氣不足;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6、腎陽虛衰;腎氣丸。

四十九、蟲證

1、蛔蟲;痛劇;烏梅丸。驅蟲;化蟲丸。2、滌蟲;檳榔60--120克文火煎2小時清晨空腹頓服,4小時無大便加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殼嚼服。3、鉤蟲;黃病降礬丸。氣血兩虛;八珍湯。驅蟲;榧子雷丸、檳榔、百部、鶴蝨、貫眾。4、蟯蟲;追蟲丸。5、薑片蟲;檳榔50克合黑白醜粉。健脾用香砂六君子湯。水腫加車前子五加皮、澤瀉等。

相關焦點

  • 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真題講解!
    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真題講解!
  • 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視頻經典!
    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視頻經典!
  • 中醫內科學中級考試大綱真題講解!
    中醫內科學中級考試大綱真題講解
  • 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網課視頻經典!
    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網課視頻經典!
  • 中醫內科學中級歷年真題視頻經典!
    中醫內科學中級歷年真題視頻經典!
  • 中醫內科學中級網課視頻課程
    網授課程2021年中醫內科學(中級)經典易錯例題錄屏精講班【共6課時】序號 名稱 課時1 中醫內科學(中級)經典易錯例題精選(1) 01:08:382 中醫內科學(中級)經典易錯例題精選(2) 01:07:133 中醫內科學(中級)經典易錯例題精選(3) 01:02:484 中醫內科學(中級)經典易錯例題精選
  • 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題庫!
    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題庫!
  • 中醫內科學中級題庫app全套!
    15.風溼歷節病,治宜()。19.酸味的作用是()。27.善消油膩肉食積滯的藥物是()。41.調胃承氣湯證的發熱類型是()。44.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的方劑是()。
  • 中醫內科學中級考試歷年真題題庫全套!
    20.黃芪配伍茯苓,茯苓能增強黃芪補氣利水的功效,屬於()。相使即在性能功析】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雖不相同,但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以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輔藥能提高主藥的療效。故黃芪配伍茯苓,茯苓能增強。
  • 廣西中醫藥大學考研,中醫內科學專碩考研報錄情況及複試調劑分析
    競爭激烈的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專碩,往年考研報錄情況及複試調劑分析!那麼,分享一下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碩士,(108)第一臨床醫學院的(105701)中醫內科學(專業學位)的分析,考研難度、學科實力、就業方向及報錄信息解讀!
  • 【中醫筆試】超高頻考點精析——中醫內科學
    前情提要:【筆試考點】中醫內科學1中醫內科學21.
  • 【專業解讀】中醫學 針灸推拿:傳千年中醫精華,齎萬載濟世初心
    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組織與胚胎學、病理生理學、流行病學、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醫學統計學、中藥學,方劑學、內經選讀、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內科學、外科學、傳染病學、中醫傷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針灸學、推拿學、中醫耳鼻喉學、中醫眼科學、中醫急診學、臨床診斷學、實驗診斷學、手術學基礎
  • 張永生博士帶你過《中醫內科學》【名師帶你過執醫筆試系列6】
    《中醫內科學》是醫考在線微信 《名師帶你過執醫筆試系列》文章的第6篇 。我們第5篇文章就已經指出,中醫內科學是一門中醫臨床學科。
  • 2020年中醫助理醫師考試科目、出題重點分析匯總
    根據2020年中醫助理醫師考試相關考情,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考試出題點、複習重點,請各位考生查看、收藏!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西醫診斷學、西醫內科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傳染病學中基、中診的內容仍然較基礎,也是大家容易得分的內容,中藥的考察,一些功效相近的中藥、方劑之間的比較,則主要考察我們的對比記憶能力,這也提醒我們在學習中應當善於總結、對比、歸類,這樣記憶起來也較容易些。西診、西內仍是薄弱環節,這部分內容雖然較難。
  • 中醫內科學的10個重要考點匯總!
    但對於沒有考試經驗的小夥伴而言,自己總結考點總歸有困難。所以為了幫助各位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生更好地備考複習,醫學教育網專門整理了中醫內科主治醫師-中醫內科學高頻考點,具體內容如下:1.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齋直指方·諸風》篇。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二》提出:「傷風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
  • 中醫公開課:疑難病的中醫診治和驗案分析
    金華佗微課交流群最大的中醫交流平臺金華佗微課堂,是金華佗微課組組建的中醫微信網上交流學習平臺,
  • 2018中醫綜合考研大綱發布 應重點複習哪些內容?
    2018年臨床綜合能力(中醫)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上周已發布,相較往年,這是中醫考研大綱發布最早的一次。  2、變化與分析  2018年中醫臨綜大綱延續了中醫考綱的一貫特點,就是穩定。新東方在線中醫輔導團隊第一時間拿到大綱,進行比對之後發現,新大綱的改動僅僅體現在增加了一套最新真題,而七門具體的考試科目所包含的考試內容並未發生改變。故而,前期按照2017版大綱進行複習的18考生大可放心,繼續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複習即可。
  • 《中醫內科學》的19個凡是!每個中醫人都應該記住!
    在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中醫內科學科目在實踐技能考試中約佔20分;綜合考試約佔45分。因此掌握中醫內科學也是一項大的拿分科目!
  • 中醫執業醫師的考試難不難?應該如何準備?
    首先來了解下筆試中醫執業中各科的分值佔比總分600分,合格線360,可以看到裡面中醫基礎和中醫臨床學科的佔比分數最多,其次是西醫綜合,基本這2個大類拿到分數,基本就能合格。,考點有一定的難度,重點瑣碎不突出,考試整體以單藥、單方的功效、應用、特點、特殊用法、用量以及相似藥物、方劑的對比、區別等內容為主,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需要掌握方法,橫向總結,縱向對比,建議複習的同學以相關的課程及總結型的圖書複習為主,後2個學科的學習需要貫穿複習的整個階段,衝刺階段主要集中總結型資料或者網課上效果最好;中醫臨床:
  • 「徵稿」天中醫一附院中醫內科學專碩,上岸經驗超詳細分享
    考研院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學專碩。一、初 試 經 驗 分 享1.中診中診的內容很碎,很混亂,有的證型症狀相似程度非常高,這也是難點易考點,這個時候就要去總結,去推理,不要一味的背,中診我是先用傲視寶典跟著青醫說課程走一遍,然後紅顏知己和學霸筆記對比著來看,還要做筆記,尤其是錯題,一定要吃透,把每個選項都分析一遍,為什麼對為什麼錯,重要的是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