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開大學99歲的生日,祝南開大學生日快樂。
每年校慶之時,學校總要搞一些活動,來增添喜慶的氣氛。
但你要說南開人最不喜慶、最要皺眉頭是什麼時候——
大概是看各個榜單又出「大學排行榜」的時候。
無論是教育部評一級二級學科,還是國內外各種機構排名大學排行,或者是每年的本科生投檔線發布,所有的南開人,幾乎沒有人可以開心:
唉,這排名咋又降了啊!
前幾天的泰晤士大學排行榜,南大排名並列第十,全球排名350——400。
有人說原來力壓中山大學,現在被反超了。
有人說原來比武大強,現在都沒啥優勢了。
有人說當年的「清北復南同」,「南」變成南京大學,「同」(同濟大學)也沒了。
愁呀。
但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大家心頭:
南開大學在中國到底排第幾?
八裡臺校區遠眺 / 南開大學公眾號
有人說是中國top20,有人說是中國top10,眾說紛紜。
而且,南開大學在十幾年來,一直遭遇到排名下降的情況,我們不免還有些說辭來當遮羞布:
我們學校體量小。
我們低調踏實,不搞虛的。
那些排名啊,都是拉贊助來的。
一邊心裡默默吐槽,唉南開衰敗了。一邊還要默默安慰自己,唉我們還是有優勢的。
今天趁校慶之時,我們來說一說南開的排名問題,以及它反映的現狀。
01
別再讓「體量小硬體差」背鍋
全球範圍內,各類學校排行榜數不勝數。
我們常見的,在中國範圍內,有武書連排行,校友會排行,交大排行,武大排行等等,而在國外,則有QS排行,US News排行,泰晤士排行(THE)等等。
以上都是一些綜合排行,還有一些專門指標的排行,比如教育部官方的學科評估體系和本科生教育評估體系,還有國外的如《Nature》自然指數排行等等。
在我們平時談論排行時,綜合排行的關注人數更多一些。
目前國家官方並沒有一個官方認證的大學綜合排名——這不符合我國辦學的理念,所以在中國範圍內,這些綜合排行,都是民間或校方自己的研究成果,國外的大學排名榜,也多是民間(報紙、機構等)的結果。
在武書連團隊2018年2月發布的《2018中國大學評價》中,南開大學排名21。
來源:人民網
在這份榜單中,前三甲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排名19,天津大學排名20,北京師範大學排名23。
而在中國校友會近日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1200強」中,南開大學排名14名。
來源: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在這份榜單中,北大、清華、浙大排名前三甲,天津大學排名13。
當然,不少人說國內許多排行榜是有貓膩的。前天津大學校長、前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就曾表示說,有排行機構上門索取贊助費。
那國外排行榜呢?
而上個月剛發布的泰晤士(THE)排名中,南開大學排名並列第十。
來源:中國日報微博
今年QS發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南開大學則排名14名。全球排名338。
來源:QS中國
來源:QS官網。上圖的mainland China排名15,是因為在國際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聲譽較低,排在20名以後;而在大陸排名中則不考慮該指標,排名14名。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發布的QS排行榜中,南開大學排名全球277。
從這些主流榜單,以及綜合其他各類榜單數據,南開大學排名在11——20名左右(並列第十相當於11)。而排名之所以波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指標不同。
比如校友會版的排行榜,所採用的指標主要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綜合聲譽」三個方面,而每一項又有下設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
其中佔比最大的是「傑出人才」和「科研成果」,都佔比約20%左右。
來源:任永燦. 國內外大學排名指標體系的特徵及趨勢研究[D].浙江師範大學,2014.
這和學校的規模體量,其實關係不太密切。
武書連排行榜,則僅有「人才」和「科研」(雖然爭議較大)兩個大指標。
泰晤士排行榜,則涉及5個大項13個具體指標,佔比最大的是科研30%,論文引用量30%和教學25%。
科研和教學中,佔比最大的又是「學術聲譽」和「教學聲譽」。
這幾個指標,和學校規模大小、條件好壞,也沒有直接的聯繫。
事實上,在探究多份排行榜的指標後,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師資源」「聲譽」這幾個方面列入指標的最多,而將「物質資源」「財政資源」「學生情況」等列入指標的僅有一半以下。
這說明什麼呢?
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的「體量小」,雖然對排名確實有一定影響,但不是關鍵因素。
排行榜最看重的,還是人才和科研成果。沒有人才,沒有成果,排名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而在人才和科研成果的更詳細指標裡,聲譽和質量更被看重,而不是數量。
我們也經常吐槽某某大學都是很多學校拼湊的「超級大學」,可超級大學的規模大,不代表人才、成果一定多,也不代表質量、聲望高。
所以,以後別再用「我校體量小、硬體差」「我校低調務實」作為排名下降的藉口了。
踏踏實實搞科研和教學,多培養人才,多出成果,才是提高排名的根本途徑。
02
這項格外高的排名
似乎揭露南開尷尬
雖然排名不斷下降,但是有一項指標,南開大學常年「居高不下」。在整體排名維持在10——20的水平下,這項指標還能維持前十,有時衝進前五。
它叫做論文引用量。
自然(Nature)出版集團的「自然指數」,就是根據科研機構在全球高水平自然科學論文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而設立的排名。在2018年發布的自然指數(統計年份為2017年6月——2018年5月)中,南開大學排名中國第11,全球56。
中國校友會網排名的2018中國大學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中,南開大學排名第8。
來源: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泰晤士(THE)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引文」一項的排名,南開排名第4。
來源:THE官網
全國高校ESI排行榜中,南開大學的綜合排名僅為17名。
但是論文篇均引用排名,全國第一。
來源:青塔公眾號
註:ESI為基礎科學指標資料庫,是湯森路透公司的業務之一,主要衡量科研機構科學研究成果產出指標。簡而意之,國際高水平(SCI、SSCI)論文發的越多、越好,學科排名越高。
QS給南開大學各項標準評分時,論文篇均吸引力達到了滿分100分。
來源:QS官網,經谷歌翻譯自動翻譯。
論文寫的好、引用量高的現狀,實際上反應了一種尷尬的局面。
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學科紮實,學術傳統好,寫論文不浮躁。
可是,論文的排名格外突出,卻難掩「沒有人才」的困境。
舉個例子,全國寫書的人有很多,也有千千萬萬本好書。
被人認同的好作家,卻沒有太多。
南開大學就如同這般,無論你論文被引用再高,寫得再好,學術再紮實,但是轉化不出拔尖人才,轉化不出高水平成果(誠然論文也是成果的一部分)。
並且,這項「光榮傳統」也有一定下滑趨勢。
南開大學相關公眾號最近一次公布nature自然指數是2017年2月,當時的排名是第7。
其實2016年,排名是第5。
之所以從那以後沒再刊登過自然指數的相關消息,是因為南開的這個數字,一直在下滑。
這代表在全球高水平的自然科學論文發表中,南開處於不利態勢。
挺住啊,南開論文。
03
夢是好的,否則
錢是要緊的
有很多人想問,南開為什麼排名下滑,為什麼會衰落。
這與很多因素有關,地緣因素、行政決策、歷史機遇、學校氛圍等等,都有關係。
最有關係的原因,可能一個字就概括了。
錢。
高校的發展,和經濟有關,和城市有關。
如果說一切的指標都是虛的,那麼錢才是實的。
沒有經費支持,哪來那麼多的成本做科研,又怎麼引進、培養人才?
而南開恰恰處在一個「沒錢」的困局之中。
當年南開大學一個私立學校,能憑靠天津在全國立足,一定程度靠的是當時天津的北方工業中心和大城市、大商埠的地位。
天津永利鹼廠,當時的南開中學部主任張蓬春開創了半工半讀的實習學習新模式,而依託的則是天津眾多的工廠、銀行和公司。/ 南開大學校史網
建國後的計劃經濟,使得全國經濟力量和教育資源相對均等化,南開的實力也不減當年。
只是改革開放後,南方活力逐漸增強,北方活力退減,差距就顯示出來了。
各大校園排行榜上,除了清華、北大、人大、中科大這幾所極特殊的學校外,排在各種排行榜前列的大學,都是南方高校。
《2017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顯示,北京47所高校的科研經費達到了231億元,排名全國第一,緊跟其後的江蘇、上海、廣州、湖北、浙江幾個省份,都是位於南方。
天津14所高校的科研經費,只有46億元,排名全國12。
來源:新京報
天津作為一個除了北京外北方最大的工業城市,經濟發展活力不強,這對高校的負面影響很大。
而國家和當地政府,對高校的支持力度自然也小得多。
不僅僅是城市經濟實力和活力不足,高校本身的性質,也影響它的財政。
南開大學的主要設置學科是文理科,基礎學科較多。
基礎學科,不來錢呀。
科研投資回報周期長,難出成果,也難變現。
自己不能建立學校產業掙錢,也要不來政府的撥款。
相比隔壁的天津大學,以工科見長,是工科「老五校」之一,得到的支持更多一些。在2017年全國高校的財政預算中,天津大學預算113.49億元,預計收入88億,支出97億。
天津大學2017年財政決算報告。教育事業、科研事業收入均有增加,財政撥款較上年增加約5億元
而南開大學,預算66.81億元,預計收入60.64億,支出60.81億。
天大幾乎是南開的兩倍。
在8月6日教育科技部公示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經費統計中,天津大學更是排名全國第二。
來源:青塔公眾號,天津大學公眾號
曹雪濤校長前幾天發表的文章《諾獎啟示——關注基礎科學的支撐與引領作用》,一部分意思就是,讓大家多關注關注南開。
可是,基礎學科的回報時間很長,誰願意等?
浙江大學這幾年的地位突飛猛進,一定程度是用錢換來的。
中山大學,更是有中央政府、廣東政府和廣州市政府的三級財政扶持,土地、基建、設備,毫無壓力,甚至白送土地讓你建立新校區。南開比不了。
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需要用錢砸,狠狠地砸。
04
如果改變不了南大
至少先改變自己
看到這裡,也不需要太悲觀。
大學排名,畢竟只是個數字。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並不大。
它也不能代表一個學校的全部,靜態指標反映不出學校的動態變化,而且很多東西,是指標量化不出來的。
高校排行榜,其根本的衡量標準,在於學校的「產出」。
排行榜中有些指標,比如辦學理念等,這都不是產出,但佔評分的比例很少。武書連排行榜與其他國內外排行榜的差異較大,其原因就在於,它的所有指標,都朝著「產出」看齊。
這樣急功近利,要求學校拿成果、拿論文、拿科技的做法,也代表著公眾對大學的些許浮躁心態。
從這個角度說,南開的衰落,並不僅僅是南開自己的衰落。
但大學排行榜明晃晃的數字,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危機感。
我們的學校,真的在持續下滑了。
八裡臺木齋圖書館前日晷標有「日新月異」 / 南開大學公眾號
而且,我們確確實實需要正視排行榜的作用,因為大眾是會去看的。
有機構檢測,學校的正面信息對於新生選擇該學校有著強大的作用,負面信息則反之。
所以每年我們的本科生源質量,有一定程度是和排行榜信息的傳播相關。每年排名降降降,這對於生源質量必無好處。
我們總討厭學校宣傳自己的舊日榮光,討厭學校動不動就拿西南聯大、周恩來總理、陳省身、穆旦做宣傳。
我們希望南開更多正視當下,不斷取得進步。
可情感上,其實每個人心目中,都羨慕那個年月,嚮往那個年月。
在那個年月裡,南開是中國最厲害的大學。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南開大學公眾號
其實學校也在做一些努力。我們看到最近學校裡的各種學術會議數量在增加,體量也在擴大。
一些教師的引進崗位在增加,人才籤約合作的頻率在加快。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城市突飛猛進,我們要先改變自己。
縱然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施工、超市、食堂、行政……我們每天身邊仍然有數不盡的吐槽要說,甚至動輒搬到公眾號上來罵一罵。
可是,只要好的改變正在進行中,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學校在進步。
最後想跟每一個南開人說,與其吐槽南開不行,不如先改變自己。
畢竟每一個NKUer集合起來,才是南開的整體。
在讀大學的幾年時光中,你真的利用好南開提供的資源和機會了嗎?
你有學好你的專業,在學生活動中成長,或者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了嗎?
南開衰落,可它還能給予你很多,你不一定愛它,但是最怕的是,覺得學校不行,卻不去使用學校資源。
在羨慕別的學校高排名,鄙夷自己學校時,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
你不會考上一個,自己能力達不到的學校。
祝南開大學生日快樂。
參考文獻:
[1]《武書連2018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發布》,人民網
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326/c1053-29889412.html
[2]《校友會2018中國大學排行榜1200強揭曉,清華北大人大晉升世界一流大學》,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http://www.cuaa.net/paihang/news/news.jsp?information_id=134345
[3]2019年QS中國大學排名,QS中國
https://www.topgradschool.cn/rankings/china
[4]QS Mainland Chin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QS Top Universities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rankings-by-location/mainland-china/2019
[5]校友會2018中國大學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600強出爐,清華大學蟬聯第一,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http://www.cuaa.net/paihang/news/news.jsp?information_id=135386
[6] World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9/world-ranking#!/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7]2018 annual table, natureindex
https://www.natureindex.com/annual-tables/2018
[8]《重磅:最新ESI中國大學綜合排名百強出爐(2018年9月)!》青塔網
https://www.cingta.com/detail/6855
[9]北京47所高校科技經費總和達231億元 全國排名第一,新京報數據新聞
http://www.bjnews.com.cn/graphic/2018/05/28/488664.html
[10]天津大學2017 年度部門決算,天津大學信息公開。
[11] Pierre Koning, Karen van der Wiel. Rankingthe Schools: How School-Quality Information Affects School Choice in theNetherland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Volume 11, Issue 2,1 April 2013, Pages 466–493, https://doi.org/10.1111/jeea.12005
[12]林曉青.大學排名方法的局限與改進[J].教育研究,2009,30(11):27-35.
[13]馬浚鋒,羅志敏.基於「雙一流」建設的高校財政資源再配置[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4):68-77.
[14]任永燦. 國內外大學排名指標體系的特徵及趨勢研究[D].浙江師範大學,2014.
[15]徐志強. 我國普通高校財政支出差異及對策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8.
歡迎轉發分享
關注「大褲衩作坊」,每周更新帶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