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未來銀行的智能大腦

2020-12-11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為了傳播金融創新典範,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以及促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的,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辦,未央網承辦推出「首都金融創新與發展」公開課,邀請金融行業嘉賓分享金融項目的創新模式,以及對行業未來發展前景的深度思考。

在課程第三模塊「金融專業服務現代化」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百信銀行首席技術架構師張真做客直播間,帶來《未來銀行的智能大腦》主題分享。以下整理來自嘉賓分享實錄:

百信銀行:AI驅動的數字普惠銀行

百信銀行是由國務院特批的、銀保監會主導成立的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2017年由中信銀行和百度聯合發起成立,融合「金融+網際網路」基因,探索金融科技與未來銀行發展新路徑,致力於為最廣泛人群帶來平等、便捷、安全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

秉承著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金融服務平臺願景,讓百姓樂享簡單可信賴的金融生活的使命以及誠信、創新、簡單、高效的企業價值觀,百信銀行在2015年11月由中信銀行與百度公司聯合發起設立。2017年11月百信銀行正式開立,兩個月後資產資產即突破100億元,註冊資本由20億元增至40億元,用戶規模突破1000萬。2018年百信銀行與百度聯手打造「零度實驗室」,探索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次年百信銀行獲2018年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AAA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目前百信銀行總資產543億元,累計信貸投放規模已經達到2056億元,客群分布涵蓋全國683個市縣,用戶規模達到3670萬人。

百信銀行本質上是新金融模式的一個探索。作為AI驅動的數字普惠銀行,百信銀行以AI加速金融數位化、普惠化,依託中信生態連接海量產業資源共享百度線上生態,觸達95%中國網民。而作為「金融+網際網路」兼具審慎與活力的銀行辦銀行,中信銀行可以提供無限流動性支持,且受到銀保監會直接監管,全國展業,充分利用多張資產負債表。堅持開放銀行的發展模式,採用「O+O 、B+B」 模式用戶為中心,產品為驅動力,依託小數據構建場景金融為場景方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此外,百信銀行還擁有領先的數字科技 ,以科技立行。「科技+數據」雙輪驅動,科技建設全面敏捷化,形成智能風控、智能帳戶、智能服務三大能力並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Why:挑戰與機遇

銀行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由早先的人工服務的線下網點向自助機具服務的線下網點再向移動網際網路電子銀行發展,而目前的銀行4.0階段我們稱之為智能銀行服務。在這個階段,客戶本身對於金融的基本需求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只是使用「摩擦」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小,趨近於無感化。

隨著5G+AI+IOT技術的運用,智能交互則成為未來重要的客戶訴求。當前近30%的手機搜索由語音完成,到2020年,比例達到50%,約80%的受訪問用戶認為通過語音方式進行線上購物體驗令人滿意,超過52%亞馬遜智能語音設備的所有者每日都會使用這些設備,亞馬遜在3年內售出了超過1億臺配備智能語音系統Alexa-equipped的設備。

探索新生態模式。百信銀行積極探索開放銀行模式,通過「開放銀行+」生態策略連接賦能,以解決方案類產品為合作夥伴進行產品的場景定製、金融科技的賦能合作、生態的開放共建,打通金融與生態間的關鍵環節以實現銀行與商業生態的共生共贏。

面對的挑戰。在網際網路方面,百信銀行全國執業沒有網點,聚焦流量客戶增長快,業務迭代快,數據增長快;在銀行方面,傳統銀行加強監管合規,金融業務複雜,依賴人力增長模式效率低,制度流程複雜。由此在兼顧成本與效率的同時要做到對外業務「快」,對內運營「穩」,兼採網際網路與傳統銀行的優勢。

What:智能銀行案例分享

智能化的本質是智能應用的交付。銀行將擁有的眾多金融能力轉化為智能應用進而融入到辦公場景裡,通過終端與用戶發生聯繫。以下是智能應用交付的案例:

(一)智能服務—智能驅動客戶的深度理解

一站式的創建、組裝、發布、運營的交付閉環。多種對客智能功能「組裝」的智能服務包括智能業務諮詢、智能業務辦理、智能客戶識別、智能客訴問題定位與處置、智能客戶產品需求提取、智能產品推薦,覆蓋各種終端各種用戶觸點。

(二)智能API—讓系統讀懂業務

客戶輸入信息問題之後,客服操作或識別產品分析投訴傾向對其進行智能定位,識別交易數據及交易鏈路進行判斷後定位問題結果通過智能API反饋給客服人員工作檯形成人機協作,最後就可以給客戶一個高效的答覆。

智能報表——讓報表按需生產

用戶發出自然語言後智能報表通過語義理解接受信息查詢生成SQL語句,行程諸如移動端、智能投屏上的語音報表展示,按照客戶需求反饋所需信息,交付報表的自動生產能力而非固定的報表。

(四)智能合同管理

銀行IT建設會涉及多種合同(如軟體委託研發合同等),多種因素決定應該用什麼合同,應該滿足哪些內容要求,應該如何填寫往往佔據項目經理大量人力,且易出合規風險。而電子合同和紙制合同,人工比對效率低,且需完全一致要避免逆流程,違規,無效的合同條款。通過智能合同管理,可以實現合同選擇錯誤率降至零,填寫準確率提升比對效率大幅提升(50倍+),低遺漏率(<3%),低誤識率釋放人力成本的效果,極大的減少了人力損耗和合規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五)處罰風險參考評估

銀保監會會定期公布對全國的銀行,保險公司的處罰決定。對於強監管的企業而言,這些處罰決定就是風險尺,及時理解是十分必要的。但傳統上依賴審計人員解讀,而對產品團隊而言往往缺乏認知實現罰單信息的提取,並自動按處罰風險依據分類,同時為產品團隊提供風險評估參考。通過智能應用系統,審計效率可以大幅提升(100倍+),準確率升高(96%+),大幅釋放人力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及時提供避險依據。

(六)輔助IT治理

科技預算的分配和使用,項目關係等往往依賴專家經驗來盤點,運維過程中大量生產問題的復盤,需要識別全行關鍵或普適性問題。架構方案評審往往依賴專家經驗,專家往往是瓶頸,智能應用可以輔助專家完成初步評審並給出建議效果。實現效率大幅提升(20倍+),高準確率(90%+)並大幅釋放人力成本。

How:智能應用體系

智能化的本質是智能應用的交付,銀行有很多金融能力 將金融能力轉化為智能應用進而融入到辦公場景裡,通過終端與用戶發生聯繫,形成「感知—認知—執行」的人機互動閉環。

構建智能應用體系的挑戰

首先是團隊能力的制約。人才與交叉知識是構建智能應用體系的基礎,人工智慧工程師的技能樹,以及交叉領域知識與技能需要面向行業場景知識的同時結合人工智慧與IT工程最終實現智能交付。

其次是面向場景的適配。智能交付體系的場景多樣、終端各異,場景差異決定應用復用率以及疊加成本的大小,而包含學習成本、集成成本、數據成本在內的終端適配成本也很高。

此外還有開發模式的制約。在應用設計、算法開發、算法工程、業務開發、應用發布五個環節內需要經歷16個步驟,並投入大量的專業開發資金。

最後是技術工具的制約,機器學習平臺機關涵蓋了算法、算力、服務等多個領域,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說算法工程師的瓶頸、應用發布適配成本高、專業工程開發投入大等問題仍然存在。

突破智能應用體系的挑戰

目前智能應用體系存在著團隊能力制約、面向場景適配成本高、開發模式制約敏捷、技術工具制約交付四個問題,為了突破上述挑戰我們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如何Enable更多人能夠完成智能應用落地?能否讓場景適配自動化對開發者透明?如何打破制約交付的瓶頸?如何用技術加速端到端的交付?

經過階段一實驗室作坊生產,階段二 機器學習平臺,我們已經逐步發展至階段三智能應用創作平臺,開始構建未來銀行的智能大腦。傳統智能應用交付具有每個智能應用16 步算法+工程的投入按月交付、機器學習平臺不是面向用戶交付、場景 X 終端適配成本極高的問題,而為了實現「敏捷」智能應用交付,則需要作為智能應用創作平臺核心技術的生產工具產生變革:降低AI應用門檻使得更多人參與進來人人都可以是智能應用設計師,實現面向用戶端的完整交付,智能應用「生產流水線」實現樂高式生產按天交付,一次開發多場景終端發布消除場景終端適配成本。

總結

多樣性場景快速迭代的業務智能交互訴求是未來銀行發展的動因,推動著金融智能應用爆發式的增長。基於智能化的本質是敏捷智能應用交付的理念,智能應用系統應降低AI應用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實現面向用戶端的完整交付,打造智能應用生產流水線,同時一次開放多場景終端發布減少終端成本。最終發展為具有強泛化能力的內置領域模型、一站式在線開發與發布、小數據增量訓練能力、場景X終端自動化適配等特點的未來銀行的智能大腦、智能應用創作平臺。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農行勾勒未來網際網路智能科技銀行雛形
    2018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中國農業銀行烏鎮支行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網際網路智能科技銀行。同烏鎮保留底色同時注入新元素一樣,中國農業銀行烏鎮支行在保留「接地氣,為民服務」這一傳統優勢基礎上,也開始了智能科技金融的探索。那麼,究竟什麼是網際網路智能科技銀行呢?
  • 與未來對話!百度大腦智能對話引擎及產品發布會開幕倒計時
    "未來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聲稱跟人工智慧無關",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近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再次強調AI的歷史性機遇。人工智慧帶來了更有價值的內容推薦、更加貼心的生活管家、更有效率的服務方式,而未來,更聰明的機器們將如何與人類交互?智能對話,是共通的選擇。
  • 工商銀行趙磊:未來手機銀行將令金融服務更加「無界」
    構建快速接入、開放輸出的無界銀行,全新推出小程序功能,支持外部合作場景、分行本地場景快速接入、直推客戶,同時對外支持API接口、SDK等形式開放輸出,為基金保險、社保政務、健康出行等上千家合作方輸出授權登錄、帳戶管理等。趙磊認為,手機銀行未來的形態可能就是智能搜索,即「智能搜索、預判聚合」。
  • 鉑諾推出智能投研工具「阿諾大腦」,打造智能投研體系
    燃財經消息 4月29日,智能金融服務企業鉑諾在北京召開四周年慶典暨智能投研產品發布會,鉑諾旗下鉑諾計算板塊發布其智能投研新產品——阿諾大腦。鉑諾董事長簡毅在發布會上稱,鉑諾目前形成了3A戰略,其中鉑諾計算專注於金融場景,鉑諾商學為民營企業的資本大學,鉑諾財富提供新興階層的私人銀行服務。鉑諾計算聯合創始人鄧建宇認為,AI技術在金融場景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整理(同花順、彭博等)、工具型(智能客服、自動交易、智能投顧等)、策略(量化)等場景,而「阿諾大腦」便是AI在策略場景的應用。
  • 平安銀行許瓊華:品牌數位化是面向未來智能時代的必經之路
    原標題:平安銀行許瓊華:品牌數位化是面向未來智能時代的必經之路   12月20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根元諮詢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
  • 「第二大腦」——智能頭盔
    胡三銀繪隨著人工智慧等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未來單兵系統呈現出智能化發展趨勢。特別是士兵佩戴智能頭盔被看作一個人機結合協同作戰的體系,將有可能改變現代戰爭單兵作戰模式,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陸空人機一體的「未來戰士」或將登上戰爭舞臺。
  • 超級大腦:馬化騰定義的數位化「助手」和未來的大時代
    文/鄭凱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這樣寫道,「如果增長停止,經濟並不會溫和地平靜下來,而是會轟然崩塌。」不過好消息是,我們總會尋找到新的增長點。如果從技術的維度看過去十年的增長點是雲,而未來的增長點顯然是:智能。
  • 大腦地圖:少兒英語加盟新趨勢|「智能+」時代
    原標題:大腦地圖:少兒英語加盟新趨勢|「智能+」時代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正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作為促進人和社會發展基礎性、先導性的教育領域,教育工作的本質就是一項賦能的工作。
  • 科學家關於大腦的研究有新突破,未來人類能夠保存大腦記憶?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在人體死亡後還會持續運行一段時間,這是通過對人死亡後依然記錄到的腦電波分析後得出的結果,以前認為這些電波只是大腦在生物放電,然而研究發現這些腦電波是有意識地思考,特別是那些在睡眠中死亡的人在一段時間裡大腦似乎並不知道身體機能已經停止,而依舊呈現中睡夢中的腦電波狀態
  • 英國大腦銀行解剖捐獻者大腦:切開後畫面迷人
    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人類大腦被送往一類特殊的研究中心。這些「大腦銀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它們的作用又是什麼?在本文中,瑞秋布坎南將帶領我們尋找答案。一名神經科學家曾言之鑿鑿,認為大腦是非常美麗的。而當你在布裡斯託的大腦銀行中,觀察一名技術人員仔細地解剖一顆新捐獻的大腦時,你便會由衷地想起這句話。
  • 大腦銀行思維商城第一屆總結年會圓滿召開
    12 月 3 號,大腦銀行在蘇州香山國際大酒店舉辦了大腦銀行思維商城第一屆《合作商家》年終會議。2019 年 3 月份才上線的大腦銀行思維商城,截止 11 月底,已經幫助了 300 多家思維商學院企業,實現了1. 3 億人民幣的銷售額,真正踐行了對外成就客戶的經營理念!不久以後,大腦銀行全新APP將重磅出擊,強化升級,整合線上線下一體化資源,讓商城變成一個資源整合型的聯盟平臺,增大客戶粘性,強化粉絲關注量。
  • 創新案例解析|有「溫度」的銀行智能網點發展之路——河北銀行智能...
    隨處可見的哆啦A夢,簡潔舒適的家具,一排排各式各樣的智能設備,機器人「小河」將充當引路人,引導客戶辦理業務的同時還能解答客戶提問。在互動體驗區,客戶通過手機同屏、電子銀行體驗機、九聯屏等互動體驗類設備,充分了解體驗銀行產品。「肩並肩」「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與互動,取代了隔著防彈玻璃的「喊話式」的服務模式。這是河北銀行智能網點的典型場景。
  • 銀行的未來有發展前景嗎?應屆生有必要進銀行嗎?
    對於當前很多應屆生來說,找工作是一大難題,有很多應屆生三年之內還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都是常態,那麼對於應屆生有沒有必要進銀行呢?這主要看銀行未來的發展,當然馬雲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我們還不能忘記,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重複性的工作將被科技替代,由此可見銀行未來的發展前景堪憂。
  • 未來銀行會是啥樣?
    遠程理財諮詢、智慧AR體驗、生物識別輔助……走進農業銀行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5G智慧銀行,可以發現,銀行正以全新的面貌走進我們的生活。看不到傳統的玻璃櫃檯、沒有排隊的等候人群,走進網點,看見的是簡潔的現代設計、各式各樣的智能設備。網點右側區域,最顯眼的是大型智能機具「超級櫃檯」,個人開卡、帳戶掛失、個人結售匯、理財籤約購買等90%以上的常見個人業務都可以在上面辦理。
  • 微眾銀行:打造獨具特色的網際網路銀行智能營銷解決方案
    本文轉自【中國網】;6月18號,2020中國金融科技國際峰會(YHBH2020)在上海隆重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政府與監管機構、銀行、保險公司、網際網路金融、AI、大數據分析、風險投資等企業的代表們濟濟一堂,共同深入探討了最能引領全球和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前沿和未來的系列話題。
  • 招商銀行:「刷臉取款」引發的未來銀行變革
    消失的銀行卡:「未來銀行」不再是暢想中國銀行業正處於深度變革的轉型期,核身技術的進步將帶來更多交易形態的變化, 進一步引發了招行對未來銀行發展的思考。招行認為,作為長期目標的「未來銀行」應具備以下特徵。一是帳戶「虛擬化」。隨著行動支付、自助終端和網際網路金融的普及,人們使用銀行卡的場景將越來越少。
  • 科沃斯機器人:讓機器人擁有智能大腦,引領智能家居升級變革
    以上市為分水嶺,科沃斯創始人兼董事長錢東奇對未來的規劃是這樣的,「我們將立足家庭服務機器人業務,同時從多渠道布局實現家庭服務機器人從『工具型—管家型—伴侶型』的迭代發展路徑。」一個多月後,科沃斯便攜手南京開發區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院,以技術研究為核心,在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為總公司持續賦能。
  • 智能客服成銀行「標配」用戶體驗參差不齊
    撥打部分銀行客服電話時,用戶經常聽到這樣一句提示。當前,運用語音識別等技術的智能客服已成為銀行的「標配」,但記者採訪發現,很多看起來高效的智能客服,「答非所問」是常見現象,用戶體驗參差不齊。專家表示,客服智能化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但提升效率不能拿用戶當「小白鼠」做實驗。未來,相關行業應進一步探索人工客服和智能客服相結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 構建「未來銀行」 興業銀行智慧網點轉型全面提速
    在這裡,看不到傳統的玻璃櫃檯和排隊等候的人群,置身寬敞明亮的營業大廳,目之所及的是科技感十足、時尚酷炫的智能設備和互動電子顯示屏,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從進門的機器人引導到貼心的定製產品推薦,新一代銀行智慧網點宛如融合了科技與人性化服務的「金融新物種」,正以全新的面貌進入我們生活。這只是興業銀行在全國範圍推動「智慧網點」建設項目成果的一個縮影。
  • 臺新銀行將智能客服結合智能音箱 解決客戶需求
    隨著科技進步,未來AI的運用將愈趨普遍,臺新金(2887)旗下臺新銀行內湖數字示範分行就運用AI,在分行推出「智能音箱Rose」,將智能線上客服結合智能音箱,運用語言識別功能,直接與民眾進行互動答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