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子發熱、頭痛20餘天,以為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其實是大病前兆...

2020-12-20 騰訊網

若被告知得了「膽脂瘤」,會有什麼反應呢?

患者肯定會猶如晴天霹靂般「談瘤色變」,「醫生,這膽脂瘤是惡性腫瘤嗎?」

這時醫生會告訴患者,「不是的,膽脂瘤其實不是腫瘤,但是它是一種會侵蝕腦間隙的病變。」

40歲的張先生(化名)因連續20餘天發熱、頭痛並伴癲癇發作,最終被查出是膽脂瘤。乍聽到「瘤」這個字讓他受了不少驚嚇,以為自己得了絕症,幸運的是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經過李士其教授手術後最終化險為夷。

膽脂瘤其實並非真的「腫瘤」

顱內膽脂瘤是起源於異位胚胎殘餘組織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又稱表皮樣囊腫,由於這類腫瘤質地柔軟且呈白色珍珠質光澤,故亦被稱為「珍珠瘤」。好發於小腦橋腦角、鞍旁,也可見於第四腦室,側腦室、大腦、小腦和腦幹。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1.8%,大小由幾毫米至數釐米不等。男性略多於女性,約為1.25:1,以20-50歲發病最多見,佔70%以上。

其通常沿蛛網膜下腔裂隙呈匍匐式鑽孔生長,可包繞血管,部分病例侵犯腦實質。破裂可引起化學性腦膜炎,引發癲癇、腦梗死,甚至致死。

張先生因持續發熱頭痛並伴癲癇發作,原來是膽脂瘤作祟

膽脂瘤被發現時往往已侵及腦組織

膽脂瘤起源於顱內的胚層上皮細胞,在胚胎發育3~5周當神經管脫離外胚層而閉合時,這些殘留包埋在顱內,成為日後發生膽脂瘤的病理起源。腫瘤外層為纖維結締組織包圍,鏡下觀察腫瘤包膜內有如死亡的木質細胞,中心部分大部分為細胞碎屑,常含脂肪、膽固醇結晶。膽脂瘤一般無特殊症狀和體徵,首發症狀以頭痛為多;因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者可達數十年;腫瘤累及部位較廣泛,亦可出現視力下降、共濟失調、偏癱及顱神經損害、癲癇發作,這與腫瘤發生的部位亦有密切關係。

顱內膽脂瘤,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先天性腫瘤,生長特點極具特殊性,腫瘤緩慢擴展性生長,常沿顱底向蛛網膜下腔、腦的裂隙部位擴展,只有在生長較大的時候才表現出臨床症狀,多數沒有臨床表現的病人腫瘤生長期常持續許多年。因此,一旦出現臨床症狀並經檢查發現腫瘤時,腫瘤已侵及腦溝、腦池和深部的腔隙,造成腦組織的移位,包裹顱神經和血管。

不同位置膽脂瘤臨床表現不一

一般認為膽脂瘤發病無性別差別,可廣泛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仍以40歲為發病高峰。一般病情進展緩慢。其臨床症狀根據腫瘤的位置而較為不同。

小腦橋腦角位置,此部位最常見,多以三叉神經痛起病,可有患側耳鳴、耳聾,可逐漸發展為小腦橋腦角症候群。體徵表現為第V、VII和VIII顱神經功能障礙,面部感覺減弱,面肌無力,聽力下降,共濟失調等。少數可出現舌咽、迷走神經麻痺表現。

鞍區位置的膽脂瘤則常類似於垂體瘤,早期表現為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等,甚至出現晚期視神經萎縮,但由於一般病情進展緩慢,視力嚴重減退和失明比較少見。亦可出現內分泌障礙,如性功能減退、多飲多尿等垂體功能不足及下丘腦損害症狀。隨著腫瘤的生長,可向前生長導致額葉症狀,可向後突入第三腦室導致顱內壓增高。位於鞍旁者亦可向中顱窩擴展,累及三叉神經節而出現疼痛、感覺麻木、顳肌及咬肌無力等。

位於腦實質內時,大腦半球腫瘤常有癲癇發作、精神症狀及一側肢體活動障礙,而小腦部位則多引起眼震、共濟失調等。腦幹腫瘤可出現交叉性癱瘓,患側第VI、VII顱神經麻痺和對側強制性輕癱。

腦室內膽脂瘤則多見於側腦室三角區及顳角,可體積較大,甚至充滿腦室。由於腦脊液循環受阻而產生顱內壓增高症狀。相對來講,少見於第三、第四腦室。

位於顱骨表面時,腫瘤可發生在顱骨的任何部位,但往往多見於中線或者近中線部位。可偶然被發現,呈顱骨表面隆起,較韌硬,一般無壓痛。由於位於中線,故可向顱內擴展而累及靜脈竇或深入腦組織內。

顱內膽脂瘤多表現為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極易誤診為原發三叉神經痛

顱內膽脂瘤的治療:手術切除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刊文指出,顱內膽脂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原則,要爭取全切除,因為囊腫包膜是生長最活躍的部分。對那些與周圍組織粘連較輕的囊腫,尤其是四腦室的囊腫,可望做到全切除。

選擇適合的入路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內鏡管狹窄,可視範圍受限,且入腦後位置可變性小,故應根據不同位置的病變,選擇最佳的手術入路。橋小腦角膽脂瘤採用翼點入路或枕下入路,顳葉採用經顳入路,小腦膽脂瘤採用經枕下入路,側腦室採用經腦室入路,松果體區經枕下幕上入路。

張先生(化名)於20多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持續性發熱、頭痛,伴鼻塞、咽部不適等,體溫高達39℃,經當地診所輸液治療無改善。當地市醫院診斷為「呼吸道病毒感染」,輸液治療後體溫初步恢復正常,但仍間歇發熱,其他症狀無明顯改善。不久轉當地醫院治療,查腦CT示:顱內佔位性病變。期間癲癇發作,突發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尿失禁、意識障礙頸部後仰,持續約1分鐘。後連夜趕來上海,於10月16日轉入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

影像顯示腫瘤有拳頭大小

頭顱磁共振檢查顯示,額部(中線處)見團狀異常信號灶,矢橫高徑約5.8*5.5*5.4cm,周圍腦實質受壓移位,腫塊向鞍內生長。

由潘仁龍主任、李士其教授、吳治群博士組成的專家組會診後考慮為顱內膽脂瘤,並且患者顱內腫瘤變性壞死破裂進入腦室,造成了化學性腦室炎,使患者產生顱內高壓症狀(即刻腰穿,壓力高達330mmH2O),誘發癲癇發作。專家組認為,患者病情加重,需儘快手術,緩解顱內高壓症狀,抑制癲癇發作,儘快緩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在充分準備並徵得家屬同意後,李士其教授在吳治群博士、黃秀夫醫生協助下為患者行「幕上深部腫瘤切除術」,將腫瘤切除。一周後,患者張先生體溫已恢復正常,頭痛等不適症狀消失,已可正常下地行走,目前正在康復中。

李士其教授正在為患者手術

術後影像顯示腫瘤被切除

李士其教授指出,顱內膽脂瘤在早期通常沒有什麼特殊症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一般多在成人後出現臨床症狀。所以一旦發現,腫瘤往往較大。顱內膽脂瘤大多數表現為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極易誤診為原發三叉神經痛,當出現以上症狀,而又遲遲找不到原因時,不妨通過顱腦核磁共振排除一下是否為顱內膽脂瘤。

如果出現三叉神經痛、復視、雙影、聽力下降、面部麻木、走路不穩等症狀患者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腦中的腫瘤在作祟。因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但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後,壓迫神經就會出現上述的症狀。目前,臨床上對於顱內膽脂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且手術相對成熟。如果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導致腦部出現積水等情況,就很可能給患者帶來致命的傷害。

專家簡介

李士其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垂體瘤首席專家

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教授

專業擅長:垂體腫瘤顯微外科微創手術,顱底腫瘤、腦幹腫瘤等手術,是經蝶竇垂體腺瘤微創手術術式首創人,已成功施行腦部手術上萬例。相關的臨床論著已發表在國際神經外科權威雜誌《Neurosurgery》上,被國內外同行專家評價為:「無論在手術數量還是在手術質量方面,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

編輯:青松、Blue

你可能還想看

告訴別人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孩子發熱咳嗽 小心腺病毒感染
    多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到關於人腺病毒引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報告——孩子發熱咳嗽,小心腺病毒感染本報記者 吳佳佳 通訊員 朱連傑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燒、咽痛流鼻涕,也許不是感冒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們應了解腺病毒相關知識,注意加強預防,疑似感染病毒時,應及時帶孩子就診,避免繼發感染。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科主任耿榮介紹,人腺病毒可分為A到G共7個亞屬,其中與呼吸道感染相關的人腺病毒主要是B、C和E亞屬。
  • 孩子持續發熱,當心腺病毒感染
    現象 腺病毒愛「隱藏」,家長易忽視 在省兒童醫院感染科的病房,好幾個住院的孩子起初以為是普通感冒,後均被查出是腺病毒感染。兩周前,兩歲多的樂樂反覆高燒不退,家長沒有重視,當作普通感冒治療。孩子病情持續加重,還出現了咳嗽不止的情況,樂樂媽媽急忙帶他到省兒童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腺病毒感染。「孩子連續四五天反覆發燒,最高燒到了40℃,我才察覺到不對,馬上帶他來看病。」
  •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症狀是頭痛發熱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症狀是頭痛發熱 2020-09-10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率先啟動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臨床研究
    據了解,由於全球尚無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藥物,為全球各國的衛生保健系統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絕大多數兒童在出生後的兩年內都會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早產兒、幼齡兒童、免疫缺陷成年人以及老年人身上,感染的症狀更加嚴重。在這些高危人群中,「普通感冒」會演變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細支氣管炎以及其他嚴重的呼吸問題,在少數病例中可能具有致命性。
  • 頭痛發燒以為是勞累感冒 26歲小夥差點被病毒性腦炎奪命
    頭痛發燒以為是感冒,沒想到病毒竟然侵入大腦引起了腦炎。經過6天的治療,從西藏來杭州工作的索朗旺堆僥倖逃過一劫。10月23日,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杭州市二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裡,夏金明醫生查看了他的各項檢查指標都已明顯好轉後,告知很快就能轉到普通病房。
  • 王辰牽頭 我國率先啟動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臨床研究
    據了解,由於全球尚無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藥物,為全球各國的衛生保健系統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絕大多數兒童在出生後的兩年內都會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早產兒、幼齡兒童、免疫缺陷成年人以及老年人身上,感染的症狀更加嚴重。在這些高危人群中,「普通感冒」會演變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細支氣管炎以及其他嚴重的呼吸問題,在少數病例中可能具有致命性。
  • 深圳多所學校、幼兒園孩子發熱咳嗽,別恐慌,是感染了鼻病毒
    鼻病毒是什麼病毒?羅湖區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鼻病毒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體之一,大人、小孩都容易感染,一般春冬季有較多人感冒,但其實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冒。近期鼻病毒較為活躍,如果家裡孩子懷疑感冒了,最先出現喉嚨痛、流鼻涕,可能接下來出現咳嗽和打噴嚏,不要慌,很可能是感染了鼻病毒。
  • 孩子發熱咳嗽,可能是感染了腺病毒!
    孩子出現持續高燒、咽痛流鼻涕,也許不是感冒,而是腺病毒感染。近期,多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到人腺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報告。這種疾病呈高傳染性,兒童尤易「中招」,然而初期症狀卻和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人忽略,導致很多兒童患上嚴重的肺炎。
  • 孩子持續發熱 當心腺病毒感染
    孩子持續發熱 當心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起病急驟,但可防可治可控,家長不必太恐慌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易引起喘息 還可能誘發哮喘
    在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約50-90%的支氣管炎和40%肺炎患者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引起,每年引起300多萬人發病,近20萬人死亡,是引起一歲以下住院嬰兒死亡的重要病原。
  • 嬰幼兒冬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流行於冬天、引起感冒的病毒之一,主要侵犯嬰幼兒,多數情況下,在感染發生四五天後出現38℃-39℃的發熱、流鼻涕、咳嗽等普通感冒症狀
  • 13歲男孩突然劇烈頭痛、發熱抽搐 原是病毒性腦炎作祟
    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通訊員 熊錚)長沙13歲的小宇(化名),近日,在家做作業時間斷性出現針刺樣頭痛,頭痛持續半小時到數小時,還伴有發熱,體溫最高時達到了39.1℃,吃感冒藥2天也不見好轉。接著,小宇又出現四肢抽搐,情緒激動,心情差,甚至出現躁狂的表現,父母趕緊把小宇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
  • 四月慎防六種病 不明原因發熱、頭痛應及時就診
    中安在線訊 據市場星報報導,4月份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如流腦、腮腺炎、流感、風疹、水痘、手足口病等都是呼吸道常見傳染病。合肥疾控部門提醒市民注意,兒童由於自身免疫能力較弱,一旦發病往往病情來勢兇猛,若救之不及,則危及生命與健康。
  • 13歲男孩突然劇烈頭痛、發熱抽搐,原是病毒性腦炎作祟
    △資料圖長沙13歲的小宇(化名),近日在家做作業時間斷性出現針刺樣頭痛,頭痛持續半小時到數小時,還伴有發熱,體溫最高時達到了39.1℃,吃感冒藥2天也不見好轉。據小宇父母介紹,小宇近日在家時經常抱怨頭痛,有時也會出現神志不清說胡話,來醫院前甚至出現頭、口角偏向左側,身體傾斜,四肢強直,呼之無反應,口吐白沫的症狀,一分鐘左右停止。此外,小宇初中成績中等偏上,但近期卻表示上課聽不懂,甚至記憶力也減退了,對著照片都不能回憶起好朋友的名字。
  • 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你需要了解的診治更新
    對於呼吸道病毒感染,除了近年來媒體報導、肆虐一時的「著名」病毒感染外,如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H1N1「豬流感」、H7N9「禽流感」,其實大多數人面臨的最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威脅,來自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
  • 反覆高燒以為扁桃體發炎 一查卻是EB病毒感染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黃怡辛 朱健)反覆高燒,並伴有咽痛、扁桃體腫大,本以為是簡單的化膿性扁挑體炎,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沒想到是EB病毒感染。近日,年輕的大學生畢業生小樂(化名)高燒不退,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治療下,小樂順利退燒,康復出院。
  • 2019年版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預防控制技術指南
    近年來,我國由人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發時有發生,個別地區出現了聚集性的重症病例[3,4,5]。為指導各地做好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控制工作,依據我國傳染病防治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多學科專家,制定本指南。
  • 寒冬謹防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觸
    「檢查發現,這些寶寶患的均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該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王香雲介紹,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毒,多發生在冬春季節,主要多見於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輕症感染的症狀類似於普通感冒,如流涕、輕咳、低熱等。重症感染會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喘息、呻吟、易怒、厭食等症。重症患兒可發展成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 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發布警惕流感病毒感染提醒
    近日,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發布警惕流感病毒感染提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為四個型別: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和丁型(D型)。流感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多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等症狀。
  • 寒冬謹防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寒冬謹防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觸 長沙晚報12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王莉 譚鑫)近期雨夾雪,氣溫低,長沙市第一醫院兒科醫學中心重症監護室收治了數例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的嬰兒,醫生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等治療後均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