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改革開放 繼續砥礪前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之二開放共贏專題發布會現場(中國日報記者王健 攝)
2018年前8個月江西省外貿進出口穩中有進,外貿進出口2239.2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1636億元,出口規模居中部第二位;進口603.2億元,增長20.2%。
南昌海關副關長朱宏(中國日報記者王健 攝)
9月20日,在「見證改革開放 繼續砥礪前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之二開放共贏專題發布會上,南昌海關副關長朱宏告訴記者,今年前8個月江西省外貿形勢亮點頗多。一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洲地區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且比重上升。二是贛江新區外貿規模已超景德鎮、萍鄉、撫州、新餘、宜春等設區市,帶動南昌市進出口實現18.2%的較快增長。三是進、出口機電產品增長較快,優進優出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四是目前江西出口增長主要靠實體企業拉動。
據悉,8月份,江西出口經理人指數為53.2,表明未來2-3個月企業出口信心有所回升。隨著生產型企業對出口增長拉動逐步增強,江西省外貿發展質量效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談到關檢融合改革為江西企業帶來的便利,朱宏說,自今年4月20日起,原江西檢驗檢疫局統一以南昌海關名義開展工作,原兩部門對外窗口在同一行政大廳的,整合為一個窗口,對外統一辦理業務。整合旅檢作業流程,將原有的11個環節整合為衛生檢疫、申報、現場調研、查驗、處置5個環節。自今年6月1日起,全面取消《入/出境貨物通關單》,企業統一採用單一窗口一次向海關申報,降低企業通關時長。今年8月1日,啟用新版報關單,將原報關、報檢共229個申報項目合併精簡至105個,將原報關、報檢74項附附單據整合成10項,102項監管證件合併簡化成64項;全面實施關檢貨物查驗聯合作業,執行一次查驗。機構改革之後,報關單證、通關環節將會進一步精簡和整合,企業通關成本更低。
在新聞發布會上,朱宏就南昌海關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情況,特別是近期機構改革的有關情況做了介紹。
1980年,江西第一個海關機構在九江成立。1988年,南昌海關正式設立,到2017年,南昌海關下轄12個隸屬海關,內設13個機構。2018年4月20日起,原江西檢驗檢疫局統一以南昌海關名義開展工作,覆蓋全省11個地市。海關職能在原來的海關監管、徵收關稅、查緝走私、海關統計四大職能的基礎上,增加了維護口岸公共衛生安全、國門生物安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和進出口食品安全等職能。
南昌海關加快推進全面深度融合,取得了1+1>2的改革成效。辦事服務窗口實現了「一口對外、一次辦理」;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網上報關報檢作業覆蓋率達100%。進出境旅檢環節由11個整合優化為5個,企業通關申報項目由229個精減為105個。6月1日起全面取消進出口通關單,8月1日啟用新報關單,企業通關申報隨附單據由74項整合為10項,監管證件由102項歸併為64項。企業通關實現「一個系統、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一單通關」,貨物通關效率再次提升,企業通關成本進一步降低。
改革開放40年,江西外貿規模由1980年的23.3萬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443.5億美元,年均增速38.9%。2017年外貿依存度14.5%,為中部最高,外貿已成為推動江西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之一。外貿進出口中,代表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方向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進出口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2017年全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178.3億美元,佔全省外貿比重達到40.2%;傳統農產品出口發展迅猛,大米出口從1984年的200噸,增長到2017年的14萬多噸、達1.1億美元,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供港生豬及豬肉從1983年開始的600噸,增長到2017年的3.1萬噸,居全國第2位。還有臍橙、蜜桔、茶葉等許多特色農產品走出了國門。
水運口岸:九江港由40年前的一個小碼頭發展為長江經濟帶上重要對外開放口岸。九江港進口肉類口岸正在緊張建設中,預計10月底預驗收。
航空口岸:1988年,南昌向塘機場首次開通南昌至香港的旅客包機航班,2017年昌北國際機場開通國際航線16條。
鐵路口岸:贛州在全國首創內陸檢驗檢疫監管試驗區模式。南昌鐵路口岸已納入國家口岸開放「十三五」規劃;贛州港已獲批建設進口肉類口岸,並申請設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與21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來往穩步增長,2018年前8個月進出口671.6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30%,同比增長25.1%。
江西省目前有南昌、贛州2個綜合保稅區和九江、井岡山2個出口加工區。九江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為綜保區已報請國務院審批。龍南保稅物流中心已通過驗收,在今年6月正式封關運作,成為贛南新的對外開放平臺。在區內外積極複製推廣自貿區監管創新制度,指導江銅、江鈴、歐菲光等16家重點企業享受集中匯總納稅政策,每月節省資金佔用約5.3億元。
改革開放40年,從口岸報關、轉關報關,到「屬地申報,口岸驗放」,2017年10月1日全面實施出口通關一體化,徹底消除了對企業申報通關的地域限制,實現了「全國是一關,一關通天下」。報關從人工比對審核到目前「電子數據申報」後再「現場接單」,只需要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網際網路+海關」一體化平臺全面推廣,海關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通過平臺申請,企業單證全部通過網上申報,企業99.75%的報關單實現了無紙化,96.5%的稅費實現了電子支付,76.7%的稅費實現了足不出戶、自報自繳,進出境旅客繳納稅款實現了行動支付。外貿進出口通關時間進一步壓縮,2018年1-8月,進出口海關通關時間為0.32、3.79小時。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