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Merry Christmas!關於聖誕節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聖誕節(Christmas)即基督彌撒(Christs mass)的縮寫,又名耶誕節。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事實上,耶穌基督到底出
原標題:Merry Christmas!關於聖誕節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聖誕節(Christmas)即「基督彌撒」(Christ's mass)的縮寫,又名「耶誕節」。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事實上,耶穌基督到底出生於哪一天,權威讀本《聖經》沒留下任何記載。
4世紀初,每年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亦稱「顯現節」。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後來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一般認為12月25日作為聖誕節可能始於336年的羅馬教會,隨後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5世紀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裡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每年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此後,雖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曆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維也納聖誕市集▼
# 聖誕習俗:歷史的整合
作為全球盛大的節日,聖誕節的習俗整合了多個國家的傳統歷史習俗:聖誕頌歌源於英國和澳大利;亞聖誕樹來自德國;1843年英國人亨利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張聖誕卡……
聖誕節也是少年兒童的節日。英國兒童在聖誕前夕把長統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聖誕老人在夜裡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少年把鞋放在家門口,讓聖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裡……
英國聖誕習俗:聖誕拉炮、百果餡餅▼
飲食習俗方面,吃火雞的聖誕大餐始於1620年,盛行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名酒是奧大利人聖誕大餐中的必備食品……
法國聖誕節與家人共享的豐盛晚宴réveillon▼
作為聖誕節典型的象徵符號,聖誕老人是以小亞細亞每拉城的主教聖·尼古拉斯為原型而塑造出的。然而直到1931年之前,老式的聖誕老人一直還是穿著單調的綠或棕色衣服的黑瘦形象。在今天聖誕老人形象的改變過程中, 企業可口可樂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主教聖·尼古拉斯▼
1931年,可口可樂公司投放了大量廣告,在這一系列廣告中,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瑞典設計師哈登·桑德布洛姆(Haddon Sundblom)所創作的作品形象——一個肥胖的男人身穿紅外套,用一瓶可口可樂給家庭和朋友們帶來歡樂。
此後,為推廣公司的基本顏色及形象,每年可口可樂的廣告活動都是以桑德布洛姆所畫的以紅白色調的聖誕老人為基本特徵並為聖誕老人的明亮紅色申請了專利。
久而久之,可口可樂聖誕老人廣告終於使聖誕老人成為當代商業文化的重要標識。進入50年代,可口可樂這一商業性的廣告形象使得美國式的聖誕老人被出口到全世界。
# 全球聖誕劇目:《胡桃夾子》
每年聖誕節前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劇場都要連續上演多場 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胡桃夾子》也因此享有「聖誕芭蕾」的美譽。
《胡桃夾子》取材於德國幻想小說作家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子和鼠王》以及法國作家大仲馬的改寫本。1892年12月17日首次在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上演。
作為傑出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舞劇之一(另兩部是《天鵝湖》和《睡美人》),《胡桃夾子》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神奇色彩。柴科夫斯基在這部舞劇的音樂創作中,以非常細膩獨特的筆調,刻畫了兒童天真純潔的形象,以此與象徵著醜陋邪惡的大群老鼠形象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突出了童話世界的明朗瑰麗。
華麗的場面、豐富多彩又充滿異國情調的音樂和舞蹈為《胡桃夾子》增輝加色,使它真正成為一部獨具魅力、雅俗共賞的童話芭蕾。問世超過百年的《胡桃夾子》依舊是今天全球許多 芭蕾舞團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
# 「聖誕」在中國
「聖誕」這一名稱在中國自古便有,用作皇帝或神仙生日,也有將孔子誕辰稱作「聖誕」。隨著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改變,傳統「聖誕」在流傳中逐漸讓位於基督教文化中的基督生日。
事實上,「聖誕」傳入中國之初也並非稱作「聖誕」。1872 年《申報》於12月24日版面中第一次提到了12月25日是「耶穌誕辰」。第二年《申報》正式稱12月25日這一天為「西洋冬至」。
清末聖誕賀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