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起源於什麼時候?上古祭祀活動?

2020-12-19 六甲番人

今日看到有人在網絡提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民間節日嗎?六甲番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奇怪,有誤導的嫌疑,傳統節日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什麼關聯?這是要給傳統節日貼上什麼標籤嗎?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被認為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都是古老的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也都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並流傳至今,有些習俗會帶著特定的歷史痕跡,但硬是將傳統節日貼上奴隸和封建的標籤,顯然是極其不妥的。

四大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最古老的節日,有人認為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其實還要更早,春節指農曆正月一日,在古代曾有上日、元日、改歲、三朝、正日、元辰、歲日、新正、新元、元旦等名稱,在民間通常稱為「過年」,「春節」這一名稱在民國時期開始才被逐漸使用,但節日習俗還是沿用原本的過年習俗。

上日指農曆初一,作為節日的「上日」早在堯舜時期就已出現,《史記·五帝本紀》就曾提到「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尚書大傳》也有「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等記載,這都說明了早在堯舜時期就有過年的習俗,並與歲首祈年祭祀有關。

清明節則是傳統祭祖節日,主題是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最早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時間不遲於周朝,後來又逐漸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最後於宋元時期定型。

端午節指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五月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最早源自天象崇拜,節日習俗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其中尤以龍舟競渡、吃粽子和掛艾草菖蒲最廣為人知,很多人誤以為端午節是因為屈原才出現的,但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是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中秋節指農曆八月十五,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習俗包括拜月、賞月、舞火龍、玩花燈等,包含月圓人圓、懷鄉思家、祈盼幸福等文化內核,中秋節也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雖在唐代才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但早在漢代就已普及,而祭月的習俗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

綜上所述,四大傳統節日都源自祭祀活動,或是祭祀祖先,或是祭祀天象,後來在發展過程中,又融合了季節特徵、生活習慣和人們的情感心理訴求,而這些,與什麼社會形態毫無關聯,如果一定要按歷史時期劃分,那麼至少春節的起源會早於所謂的奴隸社會。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清明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起源於什麼時候?上古祭祀活動?
    今日看到有人在網絡提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民間節日嗎?六甲番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奇怪,有誤導的嫌疑,傳統節日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什麼關聯?這是要給傳統節日貼上什麼標籤嗎?
  • 4月4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和祭祖節等。清明節兼具兩種作用,首先它是一年中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即春分過半月後就是清明節。另外清明節是祭祀和緬懷先人的紀念日。比如在這一天農村人都要上墳燒紙,城裡人有的是回老家上墳燒紙,有的是在網上祭祀。「上墳燒紙」的意思就是給逝者「快遞」一些冥幣,讓「他們」在陰間日子過得舒服些。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因為它在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我國的四大節日。清明節的傳承與發展在上古時期,春天的禮儀是很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開始不斷的融合了一些節日,尤其是清明節,它就在發展的過程中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因為寒食節和上巳節在今天來說已經沒有單獨拿出來過,所以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端午又稱龍舟節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端午又稱龍舟節時間:2020-06-25 0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端午又稱龍舟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分別是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
  • 中秋節月餅的典故故事——月餅起義
    中秋節源出上古時期對月亮的崇拜,是由上古時期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其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期,普及於漢朝,定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之後,其從上古流傳至今,經久而不息,可謂是歷史久遠。
  •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分別是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的節期,又稱正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龍節。節日起源端午節起源於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飛龍在天」。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傳承時多種民俗交錯混雜為一體,節日禮俗各不相同。
  • 關於端午節,你一定要知道的四大習俗!
    端午節(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又稱龍舟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 2021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放幾天假(圖)
    圖源:中國政府網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 清明節和清明節前後的節日
    清明節眾所皆知,風俗習慣大家也都清楚明白,但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所以不得不再囉嗦一下。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春分後第15天,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大家知道,清明節要祭祀,所以很多人都擠在4月5日這一天掃墓。
  •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你知道嗎,中秋節日習俗活動又有哪些?
    又到一年中秋佳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到農曆八月十五,在異鄉獨自生活的人們,以月亮的圓比作家人團圓,來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裡,中秋節和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送禮有什麼禁忌嗎?
    年過大半,中秋將至,還在外面奮鬥的遊子們蠢蠢欲動,想要趁此佳節回家探親的,想要和領導搞好關係的,也想對昔日有幫助之人表示感謝的,不管動機是什麼,最後總會歸結到一點,送禮。一、中秋節是個什麼節,為什麼如此重視?
  • 我國的中秋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秋節和春節、端午節、清明節為我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其實,中秋節的起源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久遠。其一,唐宋以前的典籍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有關中秋節的文字記錄,更沒有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記載。中國歲時節日典籍《荊楚歲時記》《玉燭寶典》《歲華紀麗》中,都沒有中秋節的記載。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重陽節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秋收祭祀活動,後來,逐漸演變為對在世親人的感恩、尊敬,是一個體現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節日,每年重陽節,人們都會給家人或者長輩帶去真切的問候,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為什麼是給老年人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從寓意上來說,重陽節就是為老人慶賀的節日。
  • 清明節燃燒紙錢祭祀被「一刀切」禁止?反對方認為不是迷信
    掃墓祭祀、緬懷先祖,是清明節的主要內容,清明節跟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華民族四大傳統節日,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由傳統習俗凝結成的文化現象,是人們弘揚「孝道精神」的最好體現,只因為在每一個中華兒女心裡「百善孝為先」,一個人不管有多麼成功,如果缺乏「孝道精神」,從來不認為他是好人。從這個層面講,清明節的影響力已經深入人心。
  •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代表什麼寓意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節期為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 中秋節到底是中國的,還是韓國的?
    既然,端午節被韓國人申遺了,那這中秋節肯定也躲不過。去年他們就已經申遺了,網上對於中秋節申遺成功與否的正規報導幾乎沒有,估計沒有申遺成功。那到底,中秋節,誰的起源更早?那肯定的是我們中國啊,要想弄清這個節日的來歷,你不得不了解一下韓國的歷史,古代中國和韓國是什麼關係。
  •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到底有什麼不一般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那麼作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到底有哪些非凡之處呢,下面呢,就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一、歷史悠久端午節的歷史真的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後世不斷的傳承發展,又經過南北民俗的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今天這樣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文化。而「端午」一詞最早出現在歷史文獻,是在晉朝的《風土記》中,「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春節」出現僅一百多年,古代「春節」正月初一叫什麼名字呢?
    2019年2月5日,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春節」到來了,首先魁在此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春節」在歷史上出現僅一百多年,歷史並不長,我們傳統的過大年在「春節」出現前叫什麼名字呢?下面我們先了解下「春節」和「元旦」有什麼不同之處春節和元旦來源不同「春節」是國產的,土生土長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春天的節日,在歷史上。「春節」有很多叫法,如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都是古代對於「春節」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