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託夫的一首詩,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段話更充滿哲理

2020-12-12 品詩賞詞

米哈依爾尤裡耶維奇萊蒙託夫是俄羅斯著名詩人,他自幼聰慧,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對詩歌藝術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死後,菜蒙託夫寫了一首《詩人之死》,控訴對普希金進行迫害,從而名震詩壇。

他的長詩《關於沙皇、侍衛和勇敢的商人之歌》,也鞭撻了沙皇的暴虐,歌頌了平民的勇敢和正氣。長詩《惡魔》和《童僧》,則表現了對於自由的渴求。他的小說《當代英雄》,也是俄國文學中的經典著作。

萊蒙託夫曾被放逐到高加索山區,後來死於一次決鬥,當時他只有27歲,真令人心痛。下面介紹萊蒙託夫的一首詩, 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段話更充滿哲理。

《帆》

作者:萊蒙託夫

在那大海上淡藍色的雲霧裡,

有一片孤帆,在閃耀著白光!

它尋求什麼,在遙遠的異地?

它拋下什麼,在可愛的故鄉?

波濤在洶湧一一海風在呼嘯,

桅杆弓起了腰,軋軋得作響。

唉!它不是在尋求什麼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藍天還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黃色的燦爛的陽光。

而它,不安地,在祈求風暴,

仿佛是在風暴中才有著安詳!

這首詩創作於1832年,當屬萊蒙託夫最著名的詩篇之一。當時菜蒙託夫住在彼得堡,詩中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俄國進步知識分子的思想、心情和處境。

帆是詩人的化身,在大海的狂風巨浪中,一片孤帆頑強地與之抗爭,詩人藉此表達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開篇就描繪了一幅雄渾壯闊的場景,遼闊大海、雲霧迷茫,一片孤帆、閃耀白光,淡藍色的雲霧與白色的孤帆,形成強烈的對比。

接下來詩人先拋出兩個問句,也引發讀者的思考。這一葉孤舟為何要離開故鄉,又為了尋求什麼而航行到遠方?

其實這也是詩人經常拷問自己的問題,人生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思考,沒有誰可以一直安枕無憂。而對於年輕的知識分子來說,未來更是他們極其關心的問題。

看似波平浪靜的大海,隨時都會風起雲湧,掀起滔天巨浪。人們一定會擔心,如此單薄的片帆,怎能抵擋狂風暴雨?

詩人果然並沒有立刻回答剛才的問題,卻轉而描寫孤舟的危險處境。呼嘯的海風、洶湧的巨浪,將桅杆壓迫成弓形,並發出令人恐懼的聲響,似乎立刻就有船毀人亡的危險。詩人也感慨地說,這不是在尋求幸福,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正當所有人的手心都捏著一把汗,甚至都在為其祈禱時,詩人並沒有講述最後的結局,卻反而又轉換筆墨,不過更顯含蓄。最後一段描寫周圍的環境,海水清澈、陽光燦爛,一切似乎都在剎那間變得安詳。

沒有了烏雲壓頂,不見了洶湧波濤,片帆反而覺得有點不踏實。他開始祈求風暴,似乎自己就是因為狂風巨浪而生,只有在不斷的搏鬥中,才能彰顯其不凡的價值。如果大海上一直風平浪靜,怎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萊蒙託夫的這首詩描寫精彩,寓意深刻。作者自比一片孤帆,不懼狂風巨浪,反而擔心大海太過於平靜。開篇先抒寫了作者對美好前途的渴望,然後又描繪了與驚濤駭浪艱苦搏鬥的場景,結尾又表達了對風暴的強烈期待。

細細體味最後一段話,真是啟迪深刻。沒有人不渴望安居閒適的生活,但很多時候安逸的生活,反而會讓人們逐漸地喪失進取和創新精神,久而久之就會陷入重重危機。只有像孤帆那樣,不斷地與風暴抗爭,才能一直保持高昂的鬥志,從而勇立潮頭,不被時代淘汰,更不受對手碾壓。

相關焦點

  • 唐詩裡一首充滿了哲理的詩,一千多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那麼說起唐詩的類型,可謂是豐富多樣,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有,例如有的詩人喜歡在詩裡表達自身的一個遭遇,有的則是喜歡描寫愛情,有的則是喜歡在詩中加入自己的思想,使得詩作變得充滿哲理,能夠給人一種精神上的鼓舞,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作用。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詞,一開篇便直擊人心,最後兩句更是至理名言
    蘇軾不僅詩寫得好,散文更是一絕,另外他的詞,更是屬於大師級別,他的很多詞,寫得很是深刻,也非常的傳神,往往可能是描寫一些極不相關的事物,他也能夠寫出詩意來,並且裡面還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這原本就是一首贈別詞,但是詩人描寫的妙趣橫生充滿了哲理,一開篇便直擊人心,最後兩句更是至理名言,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最值得我們一讀。
  • 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描寫形象,最後兩句充滿哲理
    仲殊不答,只吟誦了一首詩:度數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箏是響泉。蘇軾聽完大師的這首詩,百思不得其解。三個月之後,東坡在京城見到了朋友柳子玉收藏的一幅畫,就又想起仲殊的那首詩,還突發靈感。先生於是求得其畫,並作詩其上。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描寫形象,最後兩句充滿哲理。
  • 袁枚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我們很渺小,但也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詩歌裡的哲理,也是詩歌本身最獨特的一個地方,我們只要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麼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讀那些哲理詩時,不僅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首詩。
  • 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這樣的寒冷天氣,有人圍著火爐喝酒聊天,有人捧著書卷刻苦學習,更有人用一曲悠揚的歌聲,抒發自己的複雜心情。在岑參的筆下,冬天是美麗的, 一夜飛雪,卻仿佛春風到來,更如梨花綻開;在劉長卿的筆端,冬天是溫馨的,日暮時分、白雪皚皚,雖然柴門犬吠,卻溫暖了夜歸之人。下面介紹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 一首充滿哲理的小詩,寫得很是有趣,讀懂了一定是會受益終生
    唐詩和宋詩它還是有區別,前者更偏向於抒情,然而後者完全是側重於哲理,所以說各有各的風格。當然要論名氣的話,還是唐詩更為大家所熟知,無數經典的唐詩,可以說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深入人心。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 唐朝高僧一首哲理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旅行
    古代的文人們的作品裡,也是常常有著這種對於人生的思考,尤其是一些詩詞裡,這樣的一種思考,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那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唐朝詩僧黃櫱禪師的這首《上堂開示頌》,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抒情,同時又是充滿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這樣的詩作,其實只要讀懂了,一定是會受益匪淺。
  • 高駢很有趣的一首詠雪詩,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那麼唐詩裡面關於描寫雪的詩作,應當說是比比皆是,很多的作品都是成為了千古名篇,而我們從這些作品中,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們對於人生的態度。唐朝詩人高駢的這首《對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詩,通篇雖然看似在寫景,但詩人也正是通過對於雪的描寫,從而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他的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也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自從發生了烏臺詩案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先是被貶到了黃州,此後又是惠州,最後又是一葉扁舟再次被貶到儋州,這樣的一種經歷,使得他對於人生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是與眾不同,即使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那也是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所帶給我們的感動。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蘇軾的詩除了描寫的深刻之外,還有一層最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理,他的很多作品中,處處都能夠感受到蘇軾對於人生的一種理解,也正是這種充滿哲理的描寫,更加使得他的詩作,顯得更為厚重,也更加的能夠讓人感受到詩詞的魅力。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也使得他的詩歌豐富多樣,並且是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哲理。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他最具哲理性的作品,那便是他的《行路難·其一》,這首詩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作品中,李白充分地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種人生觀,非常的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開篇的疊字句寫得很傷感,通篇充滿憂愁
    李商隱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詩人,他的作品情感細膩,尤其是愛情詩,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深情;現實生活中的李商隱就是一位深情的男子,愛得真誠,正是由於他的一片深情,使得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愛意。除了愛情詩之外,其實最值得一讀的還是他的思鄉之作,由於他常年在外擔任幕僚,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的思鄉之作,特別是這首《憶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黃檗禪師可能很多的朋友並不熟悉,其實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僧,也是寫過了很多經典的詩作,尤其是他的那首《上堂開示頌》,同樣也是千古名篇,相信只要是喜愛詩詞的朋友,對於他的這首詩一定是非常的熟悉,裡面最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那這兩句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更是把人生的解讀的淋漓盡致。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
  • 南北朝最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只描寫了普通的風景,卻充滿詩情畫意
    吳均,字叔庠,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極為唯美,特別是他的這首《山中雜詩》,更是詩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只是描寫自己山中極為普通的風景,可是詩人卻在這首詩極為短小的詩作中,更是把這種普通的風景,描寫得如詩如畫,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使得人們讀來,更是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劉伯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深刻: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於明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時的人們都信奉他的思想,不過明朝的文人也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王陽明和劉伯溫,兩個人都是江南才子,一個是出身於浙東,一個是浙西,不過很顯然王陽明的心學,更具有說服力,獨立於塵世間。
  • 王維一首充滿哲理的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值得我們一讀!
    王維被後世稱為「詩佛」,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唯美,所以他的詩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很是有畫面感。這主要還是由於王維,在寫作自己的那些詩歌時,比較留心於觀察,這才能夠寫出那麼唯美的詩作來。當然王維的詩除了是描寫田園風光之外,那麼他的一些詩中,也是同樣的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哲理,很是值得一讀。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王維最為有哲理的詩,那便是他的《終南別業》,這也是王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王維把對於人生的看法,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只要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何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