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主要講述雅格布的爺爺在雅格布還小的時候,就常說床邊故事給他聽,故事中有許多擁有特殊能力的小孩,在爺爺過世後,留下了關於這個屬於另一個時空世界種種謎團的線索,雅格布循著這些線索,來到了一個住著許多擁有特殊能力孩子的城堡,他逐漸認識這裡的人,並跟他們成為了朋友,同時,他也發現了爺爺的故事裡所說的可怕怪物,而他在進入了這個神秘的世界,發現這群奇怪的孩子真實存在,他們住在這裡是為了躲避可怕的變異怪獸。隨著傑克的到來,危險也同時抵達,傑克需要與這群孩子一起,抵禦黑暗力量。
有很多人的童年時光都有童話故事的陪伴,像《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讓我們認識了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睡美人、貝兒等人物,那個時候的我們,也用自己有限卻繽紛的想像力,編織過屬於自己的童話世界。
童話的魅力,在於它勾勒出的奇幻世界,那是一個可以收留我們奇怪想法的遊樂場,縱容著我們不可思議的怪念頭,而與童話這個詞語關聯最緊的,除了公主與王子、勇士與美人,便是其中各式各樣的城堡。
自從暗黑風火了以後,而作為其中佼佼者-好萊塢蒂姆·波頓這位「鬼才」導演給我們帶來的《剪刀手愛德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等非常多的經典作品,在最新一部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又將給我們帶來一段怎麼樣的奇幻又怪誕的故事!
在影片中感覺最恐怖的一幕,來自於塞繆爾傑克遜等邪惡的成年人,他們依靠吞噬兒童的眼珠,來暫時獲取保持自己的「人形狀態」,滿桌子血淋淋的眼珠,不僅能恐嚇晚上不睡覺的孩子,連大人看了都汗毛倒豎,噁心反胃,之所以是眼珠,而不是心臟、大腦等其他器官,因為覺得「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兒童用眼睛來感知世界」來解讀這個世界。
暗黑童話的粗暴和惡趣味,這幾乎是把兒童與成人對立了起來,前者的「不忘初心」變成了後者的「有眼無珠」,就像傑克的父親,始終不知道島上發生了什麼,只會看電視玩電腦,永遠也不去考察實地,當然不會發現佩小姐的「秘密據點」,片中的「孤兒情結」也是西方文學中非常多的題材,孤獨的孩子總愛幻想自己與眾不同,在衣櫃裡發現密道,或是被從天而降的彼得潘帶去夢幻島。
佩小姐的孤兒們雖然都有「特異功能」,會操縱空氣,火焰或機械,但他們並非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更像是《X戰警》中的變種人,屬於被邊緣化,遭受歧視的少數族裔。愛娃格林的氣場,足以駕馭這個為海倫娜伯翰卡特度身定做的角色(因為她與伯頓離婚了),佩小姐如同X教授,承擔著保護和教導孩子的義務,歸功於她的終極武器——時間倒流,讓這個童話多了些科幻的意味。
可「永遠活在某一天」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美好,這個設定帶著天然的傷感,總與幸福一步之遙,沒有未來的孩子,也就不會長大了,他們永遠躲在封閉的時空內,不願,也不敢面對成長的羈絆。
至於孩子們躲避的對象到底是誰,《佩小姐》裡無需隱喻了——城堡頭頂的炸彈就來自於納粹,時間永遠定格在1943年9月3日。二戰中猶太人遭受的屠殺,有多少兒童從閣樓和床底揪出來,送到了奧斯維辛的焚屍爐,伯頓把這段黑暗的歷史「馬戲團化」了,具象到一個個反派身上,那些隱形的食人怪獸,就是供他們驅使的殺戮機器,最後的高潮也就發生在馬戲團裡,城堡孤兒和反派的超能力對決,預期說是在賣弄視覺特效,不如說是在解開伯頓的想像力。
那種孩子式的戰鬥方式,無拘無束,出其不意,一如伯頓早期的作品,用童趣來替代真實的殘酷,此外,《佩小姐》中還能見到「迷影情結」中汲取的養分:骷髏軍團與怪物的搏鬥場面,既是對雷·哈裡豪森定格動畫的致敬,也有些梅裡愛式的滑稽效果;用空氣把海水從沉船排出,水泡包裹的「潛水艇」,讓人聯想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至於男孩用眼睛直接放映電影的超能力,更是打通了「造夢者」本體的定義——電影的初衷,不就是要把腦海中的夢境展現於世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