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月30日公布71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後,1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又公布7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經湖北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等檢驗,標示為中山佳麗日用化妝品有限公司等38家企業生產的72批次化妝品不合格。
記者發現,此次通告涉及化妝品多為染髮類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為實際檢出的成分與標籤、標識內容不符,少數產品批件已過期、標籤標示保質期與批件不符、產品包裝名稱與批件名稱不一致等。
詳情如下:
中山佳麗日用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利威絲染髮霜 (灰亞麻色)、利威絲染髮霜(金亞麻色)、利威絲染髮霜(慄棕色)、利威絲染髮霜 (慄子色)、利威絲染髮霜(紫色0/66)、利威絲染髮霜(自然黑)、利威絲染髮霜(橙紅金色)、利威絲染髮霜(葡萄紅)、韓金靚利威絲染髮霜(慄棕色),廣州御採堂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韓金靚清水黑髮啫喱(黑色)、言宜御草堂一梳黑染髮膏(自然黑)、御草堂一梳黑染髮膏(自然黑)、御採堂染髮膏(自然黑色)、御採堂染髮膏(咖啡色)、御採堂染髮膏(絢麗紫色)、Subaru 御採堂染髮膏(咖啡色),廣州威妮雅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竹堂染髮膏(自然黑)、金竹堂染髮膏(葡萄紅)、金竹堂染髮膏(慄棕色)、金竹堂染髮膏(酒紅色),廣州市美度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美度彩蓋白極色鍍膜染髮霜(水晶葡萄紫)、美度染髮膏(咖啡色)、中薬五貝子彩色染髮倒膜美度染髮膏(自然黑色),廣州市漢邦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昌義生態漢邦染髮膏(咖啡色)、昌義潤黑露染髮膏(自然黑色),廣東瑞虎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瑞虎染得快染髮膏(自然黑)、瑞虎一洗黑洗染香波(黑色),廣州賽絲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特朗美染髮膏、鳳風染髮膏,廣州溫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溫達美源潤黑露、金竹堂染髮膏(葡萄紫色),中山茜麗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山茜麗系列染膏6/77、中山茜麗系列染膏6/11,廣州市白雲區石井歌麗絲化妝品廠生產的奧典染髮膏(酒紅色)、奧典染髮膏(慄棕色),廣州市發爵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發爵士染膏(紫色)、發爵士染膏(銅色),廣州市凱維斯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凱維斯染髮膏(自然黑色)、凱維斯染髮膏(慄棕色),江蘇美愛斯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單位:漢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光明染髮膏4-0(自然棕色)、光明一焗棕染髮膏4-0(自然棕色),北京市貴佳美工貿有限公司生產的氧發堂營養彩染焗油膏(慄紅色),浙江章華保健美發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章華海深植藻焗染霜(56)自然黑色,廣州儷凝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儷緹多效極致磁護染膏(琥珀銅褐),廣州市白雲區激至精細化工廠生產的新絲源染髮膏(棕黑色),廣州市梵谷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凡高染髮膏(黑色),漳州市格萊雅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格萊雅染髮焗油膏(葡萄紅),廣州市蘭姿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海維斯?橄欖魔彩炫亮染髮焗油膏(咖啡色),廣州市麗臣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麗臣染髮膏,廣州市美倩日用化妝品廠生產的綠宸染髮膏?巧克力,廣州市新海岸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新海岸染髮膏,廣州市鑫姿化妝品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廣州包氏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鑫資染髮膏(自然黑),廣州市白雲區愛夢絲美發用品用具廠(出品方:廣州首邦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首邦炫彩染髮膏,廣州真知麗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真知麗染髮膏(橙色),肇慶迪彩日化科技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廣州市迪彩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迪彩染髮膏(紫紅色),廣州市白雲區人和荻薇日用化妝品廠(委託單位:廣州絲源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新絲源荻薇染髮膏(慄?棕色),廣州市漢邦化妝品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山東紀美萊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生產的昌義漢邦護理染髮膏(金棕色),廣州漢典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漢典染髮膏(酒紅),上海茜夢化妝品廠(委託單位:上海五貝子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御美天品染髮膏,廣州市哈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廣州瑪斯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水亮澤燙髮1劑_霜劑,廣州市金翔化妝品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廣州卡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翔燙髮液,廣州市三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三榮燙髮膏、威品?生物細胞激活燙(三榮燙髮膏),廣州歌倩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廣州漢柔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芳香力量燙,廣州市白雲區萊媚美容美髮日用化妝品廠生產的卡拿冷燙液,上海章華保健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章華?迪詩柔助卷隔熱霜(恆麗燙髮液),杭州奧莉維婭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黑頭髮秘制烏髮茶粉植物養發粉。
其中,經生產企業所在地藥品監管部門現場核查,標示廣州市漢邦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昌義潤黑露染髮膏(自然黑色),廣州市白雲區愛夢絲美發用品用具廠(出品方:廣州首邦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首邦炫彩染髮膏,廣州市金翔化妝品有限公司(委託單位:廣州卡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翔燙髮液,廣州市白雲區萊媚美容美髮日用化妝品廠生產的卡拿冷燙液,杭州奧莉維婭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黑頭髮秘制烏髮茶粉植物養發粉等相關批次產品,生產企業聲稱為假冒產品。
上述不合格產品及相關企業違反了《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的規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廣東、上海、福建、北京、江蘇、浙江省(市)藥品監管部門核實後依法督促相關生產企業對已上市銷售相關產品及時採取召回等措施,立案調查,依法嚴肅處理;要求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西藏、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寧夏、青海、山東、山西、天津、新疆、雲南、浙江省(區、市)藥品監管部門責令相關經營單位立即採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對涉嫌假冒的產品,要深查深究其進貨渠道,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上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自通告發布之日起3個月內公開對相關企業或單位的處理結果,相關情況及時在國家化妝品抽檢信息系統中填報並報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