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養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學生的語感,教育家葉聖陶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何為語感,簡單的來說就是對語言的直覺和能力。
比如作文所說鳳頭豹尾,要求學生開頭結尾語言精練精僻。對語感好的學生他們自然可以組織語言按要求完成,沒語感的少了字數閱卷老師就不知所云了。由此就可以看出語感的重要。對句子排序,修改病句,成語運用題,沒有語感的學生真的能讓老師崩潰。怎麼說都不會,怎麼練都是做錯,無法,只能背,背上一節課。
還有語文的閱讀理解題,讀出作者表達的深度才能完成後面練習,有的學生一點就通,有的說完不理解還是不懂。語文的很多東西就是一切盡在不言中的。
特別像現在文言文比重加大,不僅語文考試,其他科的試卷也出現了文言文,甚至公務員考試都有文言文的試題。沒有語感的人看著跟外語的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語感對一個人的綜合素養也很重要。
語文靠的是積累,厚積薄發,積累的就是語感。
但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從小語感就不好,別人家的一開始就很好,那是因為父母疏忽了,特別是男孩子。漢語本來就是我們的母語,學習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怎樣來培養孩子的語感呢?
一 從小注重培養
現在很多人胎教就給孩子念唐詩宋詞,且不說有用沒用,這種意識就是很好的。當孩子半歲左右,父母就可以偶爾給他念唐詩宋詞,孩子不會說,但他在聽在吸收。一旦牙牙學語,背詩就是比別人快。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功夫在詩外。對孩子的語感訓練任何時候都可以,唐詩宋詞由於自身押韻,朗朗上口的特點,適合語感訓練,其次兒歌繞口令等。拍手歌,拔蘿蔔,小星星都可以給孩子語感的啟蒙。
二 一定讓孩子大聲朗讀
朗讀就是出於口,入於耳,瞭然於胸。大聲朗讀對於增強語文的語感作用無可替代,它會讓孩子對語言有了整體的把握。可以朗讀一些美文,散文,孩子的課文。讓孩子看一些朗誦性節目,讓孩子對語言美有整體的感知,激發學生朗讀,朗誦的愛好。平時多聽一些課文的錄音,跟著錄音把課文的慢讀,快讀,重讀,停頓的地方能自己讀出來,語感就慢慢起來了。
三 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愛讀書的孩子語文成績不會差。大多數孩子的閱讀興趣需要家長的引導。從小時候的親子閱讀,到大一點的繪本閱讀,家長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重要。
閱讀的好處會伴隨孩子一生,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讀過的書,過一段以為自己忘了。在不經意間融入到我們的言談舉止中,影響一生。
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多給孩子買的書,父母經常看點書,無形中就給孩子做出了榜樣。
四 讓孩子養成寫隨感的習慣
熟讀深思子自知。思考的過程更多地體現在寫作方面,朗讀背誦是輸入,寫作就是輸出。只有這個輸出穩定,語感的形成才能得到鞏固。
讓孩子寫寫每天的隨感,文章讀後感,電影觀後感,記錄每天的心情。時間一長,作文就有話說,文採的上來了。
五 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孩子背誦
最重要的留在最後,背誦是語感形成的關鍵。背唐詩宋詞,背經典散文,背課文要求背誦的文章,唯有背誦才是語感最好的輸入。
從小多薰陶,多背誦唐詩宋詞,培養起朗誦習慣,愛看書,孩子的語文成績一定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