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2020-07-29 媽心理

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內容更新哦~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難溝通,厭學、沉迷遊戲、離家出走、各種叛逆行為……讓無數父母提「青春期」色變。

然而,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卻說: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原來它是人生中如此美妙的黃金時期。

本文來自媽心理的一位學員分享。

原來,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如此淡定~

以下是分享正文。

無論多累,請別把負面情緒傳給孩子

我的孩子是在初中開始有了青春期叛逆的苗頭。

孩子爸爸經常跟項目全國到處跑,所以家裡經常性的只有我和孩子。

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我和孩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但是在孩子進入初二後,問題開始一點點出現了。

我和孩子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爆發衝突,冷戰變成了家常便飯。

孩子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和我說話,經常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在屋子裡打遊戲。

孩子的房門好像成為了我們之間的一道屏障,互不打擾,互不幹涉,但是我當時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到底出在哪,只是想,也許就是孩子大了,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但是後面的問題逐漸愈演愈烈。

老師開始找我談話,說孩子的成績掉的很厲害,有好幾次被抓到上課睡覺,上課的時候也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師的問題一問三不知。

我知道這是孩子經常躲在屋裡打遊戲的結果。

我開始出手幹預,哪怕每次都是以爭吵和衝突收場,但事實是我的管教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對於一個已經上初二的男孩子來說,他已經有了反抗的力量,我想沒收他的手機,才發現我根本爭搶不過他。

用言語批評、指責,換來的也只是聲嘶力竭的咆哮和「別管我」的警告。

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直到有一天,我因為工作原因疲憊的回到家,看到客廳門口隨地脫下的鞋子和孩子懶散的躺在沙發上玩遊戲,我控制不住的跟孩子抱怨:我成天辛辛苦苦的上班,回來還要收拾你這堆爛攤子。

孩子厭煩的起身回屋,我聽到他對著手機說:咱們玩會兒遊戲吧,我媽又回來了,一回來就要聽她的嘮叨,煩死了,真不想在這個家待了。

那一刻我有委屈,也有自責。

我知道孩子嫌我嘮叨,但是無意識的說教和抱怨,已經無形的根植在我的潛意識中,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也是在那一刻我開始有了求助和學習的念頭。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在網上搜集了很多相關的知識,買了很多的書,但是不同理論之間的教育方式大相逕庭,一度讓我陷入更加迷茫的境地,究竟哪位老師的才是對的,究竟哪個方法才適用於我的孩子?我該如何當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媽媽?

無意中接觸到了媽心理默薇老師講的《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這門課程,也是通過了學習這門課,才開始了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

我和孩子的現狀,其實來源於多個方面的集中作用,但是我不恰當的溝通方式佔了很大一部分。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力量,接觸的事物了解的知識都是有限的,那個時候他們是依靠父母,將父母視作神一樣的存在。

那個時候父母的管教、命令,他們會欣然接受。

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的嘮叨、命令和他的獨立意識開始有了衝突。

同時我在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方面產生的負面情緒,也都一股腦的宣洩在了孩子身上。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踢貓效應」,指的是將自己的情緒發洩給比自己弱勢的人。

孩子是這個家裡最為弱小的存在,自然成為了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孩子本身處在學習的重要階段,學校的考試、排名等壓力已經壓得他喘不過氣,回家還要消耗我的負面情緒,長此以往自然想要躲避我。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這其實是孩子趨利避害的本能。

默薇老師曾說,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能夠接納孩子的種種情緒,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自己的盛納情緒的容器已經滿滿當當了,我無力接納孩子的情緒,反而將自己的情緒傾瀉在了孩子那裡。

遊戲、和我的爭吵,其實都是孩子發洩情緒的渠道。

想要改善現狀,唯有從自身的成長入手。

除了嘮叨,請找到其他的溝通途徑

默薇老師在課程中反覆提到神經系統一和神經系統二的狀態。

人的大腦分為理性腦和情緒腦,當人處在恐懼和壓力狀態下,原始腦會開始工作,神經系統一也會處在興奮狀態,理性腦就會受到抑制。

這個時候你的說教、道理,孩子是一句話都聽不進去的。因為孩子對你是抵抗的狀態。

而神經系統二是一個安全、愉悅、放鬆的狀態,當你對孩子沒有威脅的時候,對話才能順利的進行。

所以嘮叨、說教,很有可能只是感動了自己的廢話。

那除了嘮叨,該如何和孩子建立溝通呢?

我們所謂的溝通不是命令,不是將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平等、尊重、傾聽、不帶評判的對話。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記得之前,我也嘗試過和孩子溝通,但是最後總是無功而返,我總覺得是孩子拒絕溝通,但現在想來,問題的確是出在我這。

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跟孩子說讓他報個輔導班,他說不願意報班,我便說:那怎麼行呢?你們班成績好的都去報班了,你這成績不加把勁怎麼行呢?

結果可想而知,以孩子摔門回屋而告終。

我只是沉浸在了自己的溝通假想中,卻不知道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命令。

除了需要改變溝通模式外,對話的話題也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不是只有學習。

想想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回到家還要跟父母匯報自己在學校學了什麼,考了多少分、做了多少題,如果讓你回到家還談工作,你願意嗎?

家長可以跟孩子聊聊遊戲,聊聊同學們發生的趣事,聊聊最近一起追的劇、聊聊孩子的愛好和特長。

當話題不僅僅局限在學習上,也許你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在慢慢的拉近。

糾正孩子的行為偏差,父母首先要成為有力量的那個人

在一次直播課上,老師曾講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丈夫、妻子、孩子,三個人就像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一條邊動了一定會影響另外兩條邊。

孩子在青春期出現了一些行為偏差,最能夠直接影響孩子的,一定是父母。

而對父母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自身的力量。

設想一下,如果父母本身缺少能量,那孩子掉下懸崖的時候,你是沒有能量去拉住孩子的。

只有增強自身的力量,才能在孩子青春期這個階段,幫助孩子糾正叛逆、厭學、沉迷遊戲這些偏差行為。

那如何增強自己的力量呢?

1、覺察自身焦慮的源頭

中國的家長大部分都是處在一個焦慮的狀態中: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學校,害怕孩子將來沒有好工作,害怕孩子將來沒有好前途。

當父母將這些焦慮傳遞給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切斷這種連接,會逃避、會隔離。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覺察,這份焦慮到底是孩子帶給你的,還是出於自身的不安全感。

在開始學習後對這方面有了一些了解後,才發現如果焦慮是100分,那麼父母自身的焦慮其實是佔據了百分之六七十,剩下的才會是孩子,或者還有原生家庭等因素。

搞清楚焦慮的源頭,你才能重新審視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2、建立自身負面情緒的排洩系統

就像前面說的,如果父母自己沒有能力處理負面情緒,就更沒有能力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建立負面情緒的排洩系統,主要是需要家長先了解該如何處理情緒。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處理情緒不是憋著,而是選擇正確的方式去釋放。

比如跑步、瑜伽、旅遊、日記、找人傾訴,都是很好的辦法。

當自己負面的情緒排洩出去,自然有力量接住孩子的情緒。

3、分清界限

很多家長的焦慮是因為和孩子處在共生的狀態,孩子沒考好,自己比孩子還焦慮;孩子還沒有著急,自己先替孩子著急。

這就是界限不清的表現。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獨立意識發展的階段,孩子會在這個階段完成「我是誰」「我是成為誰」的自我認同,這個時期家長過多的幹預,只會否定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成長。

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的事,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

孩子分內的事情我們不幹預,不該我們介入的我們不評判。

總的來說,孩子的青春期的確是一個問題頻發的時期,但是同時也是和機遇並存的時期,在這一階段父母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此時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和自己能夠並肩作戰、一起成長的戰友,而不是一個和自己時刻處在對立狀態的對手。

而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在於你是否了解孩子的心理髮育特點,是否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需求,是否了解孩子此時最需要哪些支持和幫助。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厭學、叛逆、沉迷遊戲、拒絕溝通等問題,默薇老師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中都有講到,通過心理學的角度解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幫助家長從根解決青春期的種種難題。

點擊下方進入專欄,可免費試聽哦~

相關焦點

  • 慶祝孩子青春期叛逆?日本媽媽的神操作,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或者說,歷經兒童叛逆期的樂樂,和青春期叛逆的高峰值相比,程度低很多,我尚無實戰經驗可以分享。而且有些糟糕的是,可能因為之前做記者的職業病,我的代入感特別強,每回聽這類故事,總是自己琢磨:如果樂樂到了那個階段,我是不是也慘兮兮?呃,好可怕!因此今天早飯時,當我看到一位日本媽媽慶祝孩子有叛逆期時,真是眼前一亮。哈哈哈,我要把這個神操作記錄下來,收藏備用。
  • 青春期父母:叛逆更是一種成長的力量
    可是,父母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的叛逆,卻沒有看到叛逆背後的痛苦。一、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其實也很痛苦就像是齊敏,只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她雖然渴望著自己像大人一樣被對待,但是她也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尊重,缺少了父母的呵護,青春期的痛苦就被無限放大。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這三個例子都是真事,因為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引起我的思考,做父母的,真的責任很重大。父母如何引導一個青春期孩子積極向上?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和青春期孩子無障礙溝通,我想,真的是挺難的。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春期為13-19歲,實際上這些年,青春期有時會提前到小學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逆反,被家長稱為叛逆期,你可知,這叛逆從何而來?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叛逆期孩子家長必看
    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洩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緒多變,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洩、不吐露,那麼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 青春期孩子突發叛逆行為,是什麼原因造成?聰明父母都學會這兩點
    撰稿:小尹 | 審核:靜好不為人父母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可是真的為人父母才知道,原來一個小生命,從什麼都不懂的迷茫狀態,再到不知不覺已經成長為一個小學生、初中生的時候,這其中身為父母的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可是就算是如何努力,在面對孩子青春期這個劫上,父母們都會越發的頭疼
  • 青春期的叛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到三年級時自我意識的發展到達第一個平穩期,我們也通常將三年級看作青春期的開始。青春期往往來得很「突然」,孩子的變化容易讓大部分家長走進這樣的誤區: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等同起來。於是父母不自覺地抱怨:「孩子變得太快了,話都說不上幾句了。」一旦陷入這種誤區,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意識裡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一方面孩子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孩子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還把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不停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原來溝通就能化解叛逆!多少青春期的孩子,缺少一位反思型父母
    每一代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但早已度過了青春期的父母,仍然會為孩子的成長上的變化而不知所措。他們或沉迷遊戲,耽誤學業;或者拒絕溝通,直接反抗父母;也有的孩子離家出走,結交了很多不良朋友。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開始在網上搜集一些信息,最終選擇了默薇老師的《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我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髮育規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包括:1、荷爾蒙突增,大腦結構發生劇烈變化。
  • 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可怕,原來解救孩子的鑰匙,在父母手裡
    然後進行了一些調查之後,才明白這個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麼讓人們費解的事情,原來這個孩子家裡面教的非常嚴格,然後他對於青春期的異性非常的好奇,但是書本上沒有教給他這樣的知識,他於是就到廁所裡面偷看女孩子,結果被女孩子發現了,甚至找到了監控錄像,於是對這個男孩子說,如果你不把家長叫過來的話,我就要把這件事情報給警察了。
  • 叛逆、頂嘴不聽話?別著急,這幾招幫你解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問題
    昨天在接小孩放學時,看到寶媽小麗一直悶悶不樂,經過一番的交談後得知原來是因為自家孩子青春期惹的禍,小麗吐槽說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叛逆頂嘴不聽話時,很多時候都選擇強壓式的教育方法,用自己的權威命令孩子服從,家長採取這種方法只會讓叛逆行為更加嚴重,甚至還會導致孩子做出一些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對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如果選擇了強勢的管教方法,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是因為孩子不懂事,還是父母不負責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是因為孩子不懂事,還是父母不負責?朋友的女兒自小乖巧懂事,不但學習成績出色,還能主動幫父母做家務。可是一到13歲,忽然間就開始無心上學,越是臨近考試越是叛逆厭學。她甚至還交了一個男朋友,整天跟著抽菸喝酒,深夜才回家。
  • 「別跟我說話」,孩子青春期叛逆,聰明的父母要懂得「躲遠點」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都避免不了的,而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發生的機率會更加的高。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有這種感受,自家孩子,在青春期的過程中會更加的叛逆不聽自己的話。而大多數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也是束手無策。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母親大學點擊關注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叛逆父母說多了,嫌父母囉嗦;但是父母若是說的少,孩子又容易不辨是非!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4、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係的重要特徵。
  • 青春期的孩子沒有「變壞」,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戰役」
    對於小秋的故事,我們並不陌生:叛逆的青少年的不良行為製造了強烈的情感漩渦當父母、青少年,甚至是兄弟姐妹,開始在漩渦的底部打轉時,生活就似乎變得異常緊張和混亂。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這一特殊時期?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雞飛狗跳的青春期!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雞飛狗跳的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到底是個什麼鬼?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想要怎樣?我心裡暗驚:可怕的青春期要來了!這麼叛逆!怎麼辦?怕,沒有用啊!我得想招對付他啊!我得想辦法幫助他減少青春期叛逆行為啊!我得趕緊為我們倆的情感帳戶增加儲蓄啊......那麼,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表現的那麼明顯?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值得一看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係的重要特徵。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但是,實際卻不是這樣,這個作者因為自己本身就經歷過叛逆的青春期,所以認識很多這樣的孩子。關於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疏遠的問題,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這就好比孩子們去坐過山車,當他坐進過山車的時候,會有人給一個壓杆,那個是保障安全的壓杆。他發現,孩子會去反覆推那個拉杆,他們把拉杆往上推,你以為他是不想要拉杆嗎?
  • 孩子的叛逆之路,何嘗不是父母修行之路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在日本某平臺有人這樣回憶自己的青春期經歷:我老媽的教育方式可以說無敵了。想當年我十幾歲進入叛逆期時,第一次對我媽破口大罵:「臭老婆子!」沒想到我媽開心得不行,笑逐顏開向我爸報喜「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當天晚上美滋滋地煮了象徵吉祥的紅豆飯,還在家門口郵筒上貼了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兒子啦!」
  • 青春期不叛逆才是最可怕的!盤點父母必須要了解的幾件事
    信守承諾,樂於助人,喜歡和父母交談,不吃垃圾食品,不看電視,喜歡運動,成績好,不把時間浪費在電子遊戲上?很多父母們認為這樣的十幾歲孩子是「好孩子」。那些以自我為中心,聽搖滾音樂,頂撞父母,房間很亂,總是帶著耳機,玩電子遊戲的孩子是「叛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