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017號
媽媽心中有苦說不出——《讓我安靜五分鐘》賞析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象媽媽好忙好累,很想自己安靜五分鐘。可是,孩子們黏得可緊呢!他們想和媽媽一起吹笛子、念故事、玩玩具、泡水、看漫畫、吃蛋糕……可憐得大象媽媽,要怎樣才能安靜五分鐘呢?你能幫她想想辦法嗎?
二、繪本信息
書名:讓我安靜五分鐘
文圖:[英]吉爾·墨菲
譯者:李紫蓉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適讀年齡:3-8歲
獎項: 1987年美國《父母雜誌》最佳幼兒圖書獎。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三、繪本賞析
封面一副亂亂的場景,一頭大象在泡澡,三隻小象在浴缸旁樂呵呵的,還以為是個其樂融融的場面,可仔細看看,大象的表情有點尷尬。讓人不禁聯想:它們在幹什麼?想了解在家帶小孩的人的的心理嗎!當你翻開看的時候你就明白了。
封面採用漸變的褐色,其實是和大象媽媽此時的心境有關的。她在一片狼藉的氛圍中,逃到浴室想有短暫的天堂時光,可還是被孩子們紛沓追來,難得片刻安靜的心是灰暗的。
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永遠是孩子們最幸福的時光,對於媽媽也是如此。當然,孩子的調皮在很多時候,會讓媽媽高喊:「讓我安靜會」。
帶孩子的媽媽都能體會到大象媽媽的感受,在家的時間都被孩子佔據了,想要清靜一會兒都是奢侈的。生活被這些瑣事填充,象媽媽仍盡力抽出時間放鬆一下,漂亮的茶杯,喜歡的花,還有報紙。儘管時間很短暫,也能調劑瑣碎的生活。
這本兒童繪本《讓我安靜五分鐘》主要帶給大家的是關於母子之間的愛,即使是在很多時候,媽媽會被孩子糾纏的很疲勞,很想安靜會,但是,母子之間的愛卻很濃。
小朋友你是不是也總這樣纏著自己繁忙的媽媽和自己玩耍,讀了《讓我安靜五分鐘》,你就知道怎樣讓自己的媽媽好好休息啦。
這張圖,想必大家看到都會深有感觸吧,相信每個媽媽都會經歷這些讓人崩潰的時刻: 龐太太頭戴髮捲、身穿睡袍、端著咖啡杯,神情無奈地站在早餐桌旁,看著一屋的凌亂。女孩捧著一枚敲碎的雞蛋猛吸,蛋殼丟在腳下;男孩用勺子盡情地把碗裡的餅乾攪的到處都是;小弟弟把牛奶碗饒有興致地扣在頭上當帽子,蜂蜜罐子躺在桌沿,兀自滴滴答答地把蜜流了一地;勺子、豎笛、刀子、倒在地上的麥片盒子、圖畫書統統撒在餐桌下。
有三個孩子,還想享受一個整潔有序的清晨嗎?
「孩子們正在吃早餐,這可不是讓人看了會開心的一幕。」完全是以媽媽的角度去講的,媽媽的表情很鬱悶也很無奈,但並不急躁,這估計和長期以來的遭遇戰密切相關,想必每天都是這麼度過的,已經沒了急躁的情緒,或者說媽媽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想趕快清靜清靜。這就是全職媽媽的生活寫照了!作為媽媽,肯定有想過逃離。那麼,大家都成功了嗎?
從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就馬上讓你產生了共鳴,書中的場景實在太過熟悉了,作為媽媽想安靜地呆一會兒,或者安心的睡一覺都成了奢侈品。好的圖畫書,能在第一時間,摸到你的心。
孩子的降生是父母人生中最大的驚喜,但是有時也會疲憊與無奈,這個時候似乎獨自安靜五分鐘都成了困難的事。撫養孩子快樂並「痛苦」著。
即使想眼不見為淨,也是欲逃無路: 書裡的大象媽媽,頭上卷著髮捲,口袋裡揣著報紙,手裡捧著豐盛的早餐,只願逃到一個孩子找不到的地方,享受五分鐘的安寧,即使是浴室也像天堂。
女兒蘿拉早已發現媽媽的舉動。不待龐太太打開門走出去,三個小傢伙已經齊刷刷地站在她身後問媽媽要去哪兒。龐太太故意不回頭,告訴孩子們想自己安靜五分鐘,可孩子們能讓媽媽安靜五分鐘嗎?
三隻小象發現後問媽媽「要去哪兒」「為什麼?」媽媽回答的很平靜,她一點都不想和這三隻小象解釋,看到他們跟隨著,媽媽平靜地說:「我只是想一個人安靜5分鐘,就是這樣。」
大象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既沒有情緒,又很堅定,更沒有討好,她只是自然而然地說出了自己的需求。於是,三個小傢伙,無比尋常地看待「媽媽要安靜」這件事。
媽媽的表情很有意思,媽媽起初被孩子們發現時的懊惱,不過回答時還是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所以覺得這書處理的很好,比較體現媽媽要求自我是正常的,但是並未因此就對孩子發脾氣,把負面情緒傳給孩子。這點火候控制的很好。小象們第一次聽這麼說,表情那叫吃驚和無辜,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象媽媽拿好東西,想要偷偷的溜走找個地方安靜一下,顯然,孩子們是不會給她機會的。這不,孩子們立刻發現媽媽要逃走,雖然媽媽的要求只有在浴室享受短短的五分鐘安靜的時間,可是對於象寶寶們來說,孩子們最熱切盼望的卻是熱熱鬧鬧地分享,最好一分鐘也不放過。五分鐘太長了,它們一分鐘都不想和媽媽分開!
三個小傢伙豈容媽媽就這樣走開,緊跟在媽媽身後追問可不可以跟著去。儘管被告知不可以,他們還是一步不離地跟了上樓。左頁小象們已經排好隊,右頁就已經尾隨著了。
小象吃驚的看著媽媽,這無辜的表情和吃驚的小樣兒,實在太逗啦!他們怎麼會輕易的放走媽媽呢!黏糊糊的又貼上去了,可還是被媽媽拒絕。「你們們自己玩耍,順便也要照看弟弟。」媽媽不回頭的囑咐道。這一個小舉動著實讓我欣慰一把,媽媽就算有點生氣,還是不忘交代一下,讓孩子注意安全啊!這不精心的一說,不知道讓多少媽媽深有體會吧!再看看小象萊斯特搭在媽媽肩上的鼻子,用黏糊糊這個詞果然不假!
長期被幹擾而沒了自我的媽媽,最大的願望,不過是獨自安安靜靜地過五分鐘。而孩子最熱切盼望的,卻是熱熱鬧鬧的分享,最好一分鐘也不放過。混亂中洋溢著童稚熱心的溫暖,心煩意亂和濃得化不開的愛,糾纏在色彩斑斕的圖畫中。
《讓我安靜五分鐘》可以說是最最柔軟的育兒「蜜」語,你說過,我說過,相信每一位「大象媽媽」都說過。
大象媽媽是怎麼做的呢?她可沒管那麼多,心情絲毫不受影響,頭也不回地進入到浴室。
這頁描述得很滋潤、很享受,寫得很細緻,媽媽放了一缸滿滿的、熱熱的洗澡水,倒了半瓶泡泡沐浴精、戴上浴帽、「撲通」一聲坐進浴缸,然後給自己倒了杯茶,再閉上眼睛,躺在浴缸裡——這就是天堂。就像孩子睡著時,那爭取來的片刻寧靜,多愜意呀。這副安逸的享受姿態,一下子就嘗到了溫馨的滋味。小朋友猜猜小象在幹嘛?大象媽媽泡在浴缸裡,此刻那裡就是天堂,舒服呀,但孩子們怎麼可能捨得離開媽媽呢。
這頁無論從畫面龐太太享受安逸的樣子,還是文字聽起來的感受,與前面對比會讓人覺得「這就是天堂」。
媽媽們又何嘗不是呢?長期被孩子幹擾,甚至沒有了自我,有時候只需要安靜的獨處一會兒,哪怕只有奢侈的五分鐘,那也是幸福的。
這個頁面,我感覺寫出了所有媽媽的心啊,我們太需要這種智慧了,這種享受,哪怕就是五分鐘,對於媽媽們來說,這就是天堂!有了這完完全全的五分鐘來愛自己,我們才能平息心裡的累和煩,才能對孩子們無休無止的索取給予無限的耐心和愛心。
左頁洗漱臺鏡面中的象媽媽就是浴盆中媽媽的反射,一大一小的畫面總是相互呼應的。
小小的搗蛋鬼們成了媽媽「甩」不掉的「影子」,不是嗎?並不太大的浴室居然成了孩子們輪番演出的舞臺。
第一個走進浴室的是萊斯特,他想給媽媽展示自己吹奏的笛子,「拜託啦,一分鐘就好。」媽媽無奈的答應了。萊斯特拿著豎笛進來為她吹了三遍半《小星星》,因為一直都是媽媽讓他練習的,媽媽沒有理由拒絕他的表演。象媽媽這時候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猜一定是有些無奈吧。
大象媽媽已經聽到一臉幽怨,那表情仿佛在說:「臭小子,你什麼時候練都好,可為何偏偏要在這個時候練?!」然而,這無奈的腦電波,無法準確傳達給,沉浸在為媽媽演奏獲得成就感裡的孩子。簡直是一幅「媽媽心裡苦,媽媽說不出」的完美詮釋。
孩子在家,正是考驗父母的時候,看到這個繪本中的媽媽面對孩子的挑戰並沒有發火而是讓自己先去安靜一下,從這裡我解讀到了媽媽內心對孩子的愛以及對自己的尊重也尊重她的孩子們。
那左頁的紅色豎笛是萊斯特的拿手戲,是媽媽教他練的,也是和媽媽討價還價的砝碼。
三個孩子越玩越開心,媽媽準備的蛋糕被老大吃了,妹妹看上了媽媽的報紙,老三連衣服都不脫,直接跳進了媽媽的浴缸,彼此用鼻子噴水打起仗來,洗澡水頓時也溢了出來,大象媽媽似乎也處在了情緒失控的邊緣。小朋友們看到媽媽的表情了嗎?是生氣,是無奈,還是疲憊的有氣無力了啊?我想都有點吧!
看著孩子們從嬉笑秒變受驚的表情,心裡又會像抽了一鞭子似的難過、懊惱和後悔。一件小事,通常就這麼輕易變了方向。
如果是我們普通人的修煉,到此真的要功虧一簣了吧。被憤怒的小人控制了大腦,兇狠地站起身來,大吼一聲:「別鬧了,都給我滾!還讓不讓老娘休息了!」
可以嘗試著問問孩子,如果媽媽也想要五分鐘,願意給媽媽們?我看孩子會願意成全媽媽的,這就是愛。讓孩子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和媽媽一起閱讀這本書,學會去體諒別人。
最後的結尾可以說是點睛之筆:然後,她走下樓。在孩子們還沒有下樓以前,她安安靜靜地度過了三分鐘又四十五秒。好奢侈難得啊!
大象媽媽只有屬於自己的三分四十五秒!在猶如冒著熱氣的茶杯間,大象媽媽兩手支腮、翹起二郎腿,終於脫離了先前無可奈何的表情,怡然自得地用鼻子翻閱著報紙,吃著最愛的麵包,沒有粘人的寶貝在身邊,那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也是每位媽媽嚮往的吧?那麼她安靜了多久呢?「整整三分四十五秒」而三分四十五秒因為有些不足,更顯得彌足珍貴。
這一次象媽媽安安靜靜地度過了三分鐘又四十五秒。相比浴室中「這就是天堂」那幅圖,這次象媽媽沒再追求那種唯美意境,但還是很悠哉的天堂世界。可以看到桌子上倒扣著的雞蛋杯,破碎的蛋殼,象媽媽的胳膊肘蹭到的果醬,一切還都是亂鬨鬨的,喝茶的杯子也是隨便拿了一個,但這次,她託著下巴愜意的看了會兒報紙,有這安靜的三分四十五秒就夠了。而最後這頁給忙碌中的媽媽的意義更大,最重要的是心境放鬆下來,自己學會忙裡偷閒地享受三五分鐘的自我時光。
雖然,書中的龐太太看起來儘管很煩惱很勞累,但我們仍能感受和看到她的幸福所在——三個可愛的寶貝活潑可愛,個個健康茁壯,這已經足夠讓她心裡踏實;三個寶貝愛好突出、各有所長,個性發展也不讓她多操心;在她勞累睏乏的時候,寶貝們能夠主動給她吹笛子講故事,送玩具給她玩,既體貼又懂事,這一點也算是給她的一些安撫和欣慰吧……所以,我們看到儘管寶貝們像橡皮糖一樣黏著她,根本不讓她安靜,她也沒有亂發脾氣,而是繼續採取迴避的方式去找尋更合適的空間,最後終於為自己贏得了僅僅為自己爭取到了 「三分鐘又四十五秒」的幸福時光!
這本繪本從象媽媽在三個孩子吃早飯時看到他們玩鬧的場景只想去另外一個地方安靜五分鐘,接下來是孩子們會讓媽媽安靜呢,還是會繼續鬧呢?也許孩子會有很多的猜想,是讓媽媽安靜一下他們自己玩,還是讓繼續跟著媽媽去鬧呢?我會試圖去啟發孩子,這個時候媽媽看到他們鬧騰的場景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一個讓孩子去體會別人感受的機會,可是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或是對不同的孩子來說,可能感受到的點不同,那有什麼關係呢?在陪讀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就已經夠了。
雖然知道自己安靜的時間並不會太久,她仍然堅持端著盤子走進浴室,放了滿滿一盆水,讓自己稍稍放鬆一下,讓孩子們自個玩一會吧。保持淡定,亂糟糟由它亂糟糟,安靜是我此刻最需要的。象媽媽真是一個溫柔又有耐心的媽媽。面對崩潰的情緒,沒有吼叫。面對混亂,沒有怒氣衝衝,就憑這點,也要膜拜象媽媽。
可愛的象寶貝們性格率真自然、無憂無慮,從他們的所作所為中,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普遍行為和普遍心理——既有著善良童真的本質,又有著不可避免的調皮與淘氣。面對寶貝們撒落一桌、掉滿一地的食物和玩具,龐太太沒有自己動手去拾撿;面對孩子們不領情的惡作劇和胡鬧,龐太太沒有訓斥和指責。我想:正是龐太太的這種忽視和冷靜,才給了孩子們自理的時間和空間,才讓孩子們真正懂得了如何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留下的問題和場面……這種態度,也值得我去思考和借鑑。
四、作者信息
吉爾.墨菲(Jill Murphy),出生於英國倫敦,曾分別進入赤爾夕藝術學院和克羅登藝術學院就讀。她在27歲時就下定決心成為專職作家兼畫家,在這之前她從事過許多工作,包括在育幼院工作以及當過保姆。她曾在西非的一個小村莊住了一年的時間。墨菲從幼年時就開始用文字塗鴉,17歲時她寫了《壞巫婆》(The Worst Witch)的故事,四年後當這個故事出版後佳評如潮,之後她還接連出了四本同系列的圖畫書。墨菲的「大象夫婦」系列繪本非常受歡迎。另外,她的經典圖畫書《最後的和平》(Peace at Last)深獲父母喜愛,曾入選1980年凱特·格林納威大獎推薦名單。這本《讓我安靜五分鐘》則有後來居上之勢,勇奪了1987年美國《父母》雜誌最佳幼兒圖書獎,也入選了1986年童書獎。
她的那本《總算安靜了》是給爸爸們看的,並為她贏得入圍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的榮譽。
特別說明:鑑於對出版方版權的保護,賞析只是列出部分代表性的圖片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詳盡的賞析。如果您對本書感興趣,請購買原版圖書;如果您想了解本書全文的導讀,請看全文導讀。
在此感謝出版方對引進和原創繪本大力的弘揚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