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英文諺語是An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房間裡的大象。這句諺語說的是房間裡有頭大象,但是房間裡的人卻對大象視而不見,沒有一個人去談論它。
房間裡的大象是指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胆地忽略掉的事實,也就是那些「我們知道,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該說」的事。這句話說的是:對於某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大家集體保持了避而不談的社會現象。
前年媒體爆料黃牛把同仁醫院的專家號炒到了4500元,媒體上討論激烈。有人在追究黃牛掛到的專家號號源是哪裡來的;有人在憂慮優秀醫療資源的嚴重短缺;還有人在感嘆外地人赴京求醫的辛酸與不易。
但黃牛號猖獗不滅的深層事實是:專家號應有的價值和醫院定價的實際價格之間存在著嚴重偏差。醫院沒有權利提高專家號的定價,也沒有能力阻止倒號黃牛的行為。所有人對專家號的定價偏差視而不見,緘口不談,只是一味地在譴責幫助醫生重新定了價的黃牛,以及主動給患者提供黃牛聯繫方式的醫院保安。這是房間裡的大象。
在一群求職的畢業生中,面試成績最好的是名女生。公司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部和技術部門主管在點評面試時,不談面試成績,卻著重談論學生們實習期間的表現,公司考察技術能力的側重點等等問題,最後把就業機會給了一名男生。大家都知道女生落選的原因是招聘公司更願意招聘男生,但是性別歧視是種社會避諱,大家都閉口不談,這也是房間裡的大象。
房間裡的大象代表了一種隱藏避諱,是一種不能放在檯面上明說,大家已形成既定規則不去談論的社會禁忌。跟房間裡的大象一樣,你的腦袋裡也裝著一頭你假裝看不見卻龐然存在的大象。腦袋裡的大象有些是你內心的禁忌,有些是上不了臺面的避諱,還有些乾脆是沒有原因的忽略。
人類重要行為的動機都是多重性的,有明確的驅動力,也有潛意識的驅動力。隱藏動機就是我們頭腦裡的大象。因為潛意識的動機會讓你感到心神不安,於是你明智地選擇忽略它們。
當行為被無私、合作和其他感覺良好的動機驅使時,你自然願意分享它。你看朋友圈裡分享的都是溫暖人心的故事,TED上全是激勵鬥志的演講。這些都是房間裡的大象裡面那些公開公平公正的討論內容。
當行為被競爭、虛榮和其他醜陋動機驅動時,你肯定要迴避,這就是腦袋裡的大象。讓你繞道而走的大象一定不會是優秀積極上進的內心,而是光明的背面。面對月球背後的陰影,選擇迴避比起選擇直面來更加輕鬆舒適。
面對房間裡的大象,成年人熟練掌握的技能是:看透不說透,默契地遵守社會規則。
面對腦袋裡的大象,其實你不用偽裝自己看不到。相對於你行動的結果來說,別人才不關心你的動機是什麼呢。如果是虛榮心的激勵讓你成為一個偉大的演講家的話,這個虛榮心並沒有什麼不妥。
回顧一下甘迺迪總統在1962年發表的登月動員:「為了獲取新知識,贏得新權利,為了全人類的進步,我們踏上了新的航程。」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個行動的潛臺詞是「美國必須打敗蘇聯。」可是大家並不在乎登月計劃的動機是什麼,我們最後看到的是:人類登上了月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把我們的眼光投向到達的終點,而不要一味地糾結初心是否純潔。你看得見腦袋裡的大象,也能跟大象和平共處,最終登陸月球。
附註:登月動員的故事來自於:The Elephant in the Brain,作者是Kevin Simler和Robin Hanson,心理學英文新書,亞馬遜網站4星好評,目前沒有中文版。明天咱們繼續這本書的故事,找找腦袋裡面的各種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