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節,沒想到火的不是520的紅包,而是一隻青蛙。
這個橫空出世的青蛙,會一直發出「孤寡」的聲音,專門刺激那些單身人士。一般是由單身人士私下為他們的單身朋友點的,連影視明星楊紫也被「送」了一隻「七夕青蛙」。
但是,奇妙的是,這隻青蛙並不討人嫌,卻受到廣大單身人士的喜愛,並且成為今年七夕節的最熱「網紅」。
這個商家為了七夕創設的虛擬電子產品意外走紅的背後,到底代表了什麼?
本篇文章便為您揭示一下。
這些年,由於流行文化推動,商家助力,情侶慶祝彼此情感的節日越來越多了。
西方的2月14日,我國的七夕節,是其中比較主要的兩個。
在情侶節日裡,各大商家都會推出各種宣傳,營造濃重的節日氛圍,鼓勵情侶之間互贈禮物。
然而,在這些節日裡,單身人士是被忽略的。
往往用一句「虐狗」可以代替之。言下之意,好像因為你沒有戀人,所以本身就是應該被這些節日歧視的對象。
當然,只要是情侶類的節日,同時可能是這些單身人士比較難過的一天。這樣的日子越多,單身人士難過的時間也就越長了。
看到這麼多人都在慶祝,想到自己還是孤單一人,這並不是什麼好滋味。
所以,大多數的單身人士在這一天,更希望被人遺忘,也最好看不見各類關於情侶有關的宣傳,以此平靜地度過這一天。
然而,今年的「七夕青蛙」讓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
「七夕青蛙」面向的對象是正是情侶節日裡的單身人士,倡導的正是在這個節日裡關愛自己身邊的單身小夥伴。
當然,這一嘗試的最終結果是七夕節變成了「光棍節」、變成「全城關愛單身人士日」,大概讓單身人士有點受寵若驚。他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在一個情侶節日裡,本來應該躲起來的他們,竟然成了焦點,接受大家的「明貶實褒」。
雖然這個青蛙吐槽的是單身的狀態,但顯而易見的是,由於這隻青蛙的出現,反而告訴他們,你們並不孤單,因為身邊還有朋友在關心自己。
可以說,這是社會心理的一個重大變化,即全社會意識到,在情侶們的節日裡,也應該照顧到單身一族的情緒感受,不讓他們在這樣的日子裡被冷落,成為另類。
過去,想到單身,你會想到什麼?
儘快脫單吧!
特別是在情侶節日裡,如果對單身人士有「關懷」的話,也不會是今日「七夕青蛙」式的問候,而是用比較可憐的方式問詢單身人士,如「你看我們都在一起了,那你也儘快」,「我來幫你找到你自己的另一半」。
我相信這些表達都是出於善意的,但是這些表達多少都有一些憐憫的味道,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而這恰恰是絕大多數單身人士過去更常遭遇的社會現實。
在紀錄片《中國剩女》中,通過三位中國知識女性的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大多數的中國剩女(也包括剩男)所遭遇的現實:
「你如果不結婚生子,大家會怎麼看我們家?」
「你知道35歲、40歲不結婚什麼概念嗎?」
「沒有結婚的女人就是不正常。」
「不結婚,再幸福都是不幸福!」
另外,在《她們為什麼不回家過年》裡,三位在外打拼的30歲獨立女性,也表達了自己對於回家過年的恐慌:
「過年是一種負擔、一種壓力。」
「一回家的主題已經不再是團圓,而是催婚、催婚、催婚。」
然而,在「七夕青蛙」的語境下,事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隻青蛙,以直接切入正題的方式,表面看起來火藥味濃烈,實際上體現出的卻是真誠的、不加強迫的關愛。
這隻青蛙,並沒有要求單身人士去解決所謂的單身問題,相反是用開玩笑地方式在支持他們單身的選擇。
「孤寡,你一輩子孤寡」。
雖然「七夕青蛙」在叫囂「孤寡」,但是調侃的語氣恰恰說明很多人已經不在意這種「孤寡」了,不把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當做一種「古怪」看待。
這一轉變從某種程度上顯示了過去那種強勢地要求單身人士「脫單」的主流敘事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願意尊重單身人士的選擇,即便他們選擇「一輩子孤寡」,也是可以被接受的選項。
我認為,這是單身人士之所以對這隻「七夕青蛙」不反感,相反會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個主要原因。
當然,這不代表他們就要選擇「一輩子孤寡」,而是他們能夠感受到外界釋放善意,即把是否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改變生活方式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自己。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單身人士自己對於單身狀態也是比較在意的。
這也就是為何在情侶節日裡,單身人士總感到自己格格不入,想要躲起來的一個原因。
不僅是身邊的人會提醒他們「你單身著」,他們自己對此也極為敏感。
這當然整體社會氣氛有關,但是也和這個群體自己不能放開也有關係。因為,即便他人對你另眼相待,只要自己能夠熟視無睹,也不會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
可惜,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單身人士是介意的。這種介意有些時候也會體現在通過各種方式爭取「單身」權益來表達,在不少網際網路平臺中,捍衛單身一直是一股強烈的聲音。
然而,這股聲音的背後,其實也可以說是對自己屬於這種狀態的不夠自信和堅定。
然而,雖然「七夕青蛙」究其表象,好像也是一種對單身狀態的嘲諷,但是其結果卻沒有引發單身人士的反彈。
甚至,有不少參與送出青蛙的人中,有很多就是單身人士自己,他們通過為彼此點一個這樣的青蛙服務,來慶祝這個七夕節。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變化。
我認為,這一現象的背後,揭示了相當多的單身人士已經學會了自我解嘲,接納自己作為單身的身份,並且以此種方式進行自我關愛或相互關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能夠自嘲,並不是壞事,反過來,恰恰證明這是他心理比較健康的表現。
要知道,一個人如果真的介意「單身」、「孤寡」等,往往會非常迴避這一點,更不要說直戳痛點。
而現在,他們能夠坦然面對他人的「孤寡」,卻不介意,恰恰說明他們已經可以接受自己的狀態,不再為外界的聲音所動搖了。
這可以說也是單身群體更加成熟的一種表現。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裡南伯格在專著《單身社會》中揭示,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高度城市化之後,人類將逐步進入一個單身比例遠高於過去的社會。
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發展趨勢就是將有相當一部分人這一輩子都是選擇單身的。
因此,無論你是否選擇單身,你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要做好迎接這個單身社會的準備。
總的來說,通過觀察「七夕青蛙」,我們可以了解到社會各界、單身群體對於「單身」已經有了諸多積極的變化:從商業社會的情侶節開始關注單身人士的感受,到接納他們可以一輩子單身的事實,再到單身群體自己可以真正無懼單身壓力,都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面對單身社會的到來。
雖然這些變化主要還是體現在年輕人之間,但是通過網絡的發酵,相信已經進入到更多人的關注視野中,為推動更多人以更平等、尊重的視角看待單身人士發揮積極作用。
當然最後還是要做兩個提醒。
1、無論是提供還是接受「七夕青蛙」服務的人,都沒必要真的孤獨一生。
即便不選擇結婚,也不代表就不能有親近的小夥伴。人生很漫長,我們需要相互扶持,沒有必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成為「隱者」。
2、玩梗還是要適度,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歡這種「玩笑」。如果對方沒有意願去接茬,也不要讓另一方太難堪。畢竟每個人選擇度過這一天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不必強求一致。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