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懲罰,可以矯正一個人行為,促進他的反思,繼而發生質的轉變!
隨意的錯誤懲罰,會促使惡的行為成為習慣,變成心理創傷!
孩子是不會真的去做錯事,如果非要說有錯,那——還是家長先錯!
四塊巧克力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天,孩子放學後,在客廳裡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木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接著,他又在孩子手裡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傑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
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 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裡, 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一塊巧克力,說:「最後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 ......」
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
您明白是哪裡錯了嗎?
「一切有關我的問題,都和我有關。」
我的孩子愛撒謊,我的孩子很調皮,我的孩子不聽話,我的孩子很叛逆......
好像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問題小孩」,和你無關。
但是,如果你從自身找原因, 認為一切有關你的問題,都和你有關,都是你的問題,就連孩子打碎了花瓶,也是你把花瓶放錯了地方。孩子也會學著從自身找原因,「問題小孩」不見了。
懲罰只是告訴孩子做錯了什麼,但到底該怎樣做?孩子不清楚;獎勵是告訴孩子做對了什麼,孩子會向你讚美(獎勵)的方向發展。
每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如果愛的尺度把握不好,就會變為溺愛,如何正確的給予孩子愛,是需要技巧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
5-12歲又是孩子出現問題最多的階段,而這一階段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這階段對於孩子來說正是開始玩,會玩的時候,尤其是男孩子,這時你讓他安靜的坐下來學習,不僅學習效率不高,而且學習質量也會大打折扣。
明白了這些成長規律後,在生活就按著學所的知識逐漸培養兒子的獨立思考、獨立做決定和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孩子一旦明白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才能主動去完成作業。
有耐心允許孩子出現失誤。在孩子的成長中,第一次學吃飯、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學說話,許多的第一次孩子都在努力的嘗試著,孩子都有做好的想法,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孩子不斷的練習當中,允許失誤的出現。
所以一有機會,只要兒子願意學,我就會陪著兒子,讓兒子去嘗試洗衣、做飯等這些家務活。有次兒子看到包餃子就跑過來幫忙,包第一個時我先做了示範,孩子也跟著學包,費了好大勁終於把餡包裹了起來,當時我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兒子在不斷的嘗試中越包越好,現在依然成了我的小助手。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花期各有不同,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他的花期。
我是金子,觀生活,聊感悟,遇故知,等有緣,擺渡幸福!入世的修行,大我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