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的烤肉 中國最好吃的烤肉之一
東北菜 大同而小異
因地域暢通,語言近似,風俗相仿,中國出現了一個獨特的稱謂——「東北。」東北人、東北菜、東北話,成為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統稱,流行於國人口中、筆下,傳播於大江南北、網絡報刊。與此迥然,中國再無東南人、西南人、西北菜、中南話的說法。
在這一說法席捲之下,黑龍江、吉林、遼寧本不相同的菜系,被不明就裡的外地人稱為東北菜,稀裡糊塗中,混淆了地域特色。
黑龍江飲食風俗 東西有別
在東北最東最北的黑龍江省,以松花江哈爾濱江段為界,大體可以分為東與西兩部。東西兩部交流,舊時長期阻於松花江天塹,風氣有別,食俗不同。
東部世居的族系,從商周時期開始至清代,大致沿著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族的順序傳承。西部世居的族系,從商周時期開始,大致沿著東胡—鮮卑—室韋—契丹—蒙古的順序傳承。
東部世居族系,《後漢書·挹婁傳》載挹婁人「好養豕」,《北齊·勿吉傳》載勿吉人「其畜多豬」,《黑水靺鞨傳》載靺鞨人「畜多豕」,《大金國志》載金人「獸多白彘」(彘,大豬也),《金史·地理志》載「會寧府多貢豬」。松花江哈爾濱江段往東,是連綿的張廣才嶺、小興安嶺,這的大部分地區,少平原,多山多林,不適於大量蓄養牛羊,而適合蓄養家豬。喜歡吃豬肉,擅長吃豬肉,一直是這一地區的傳統。直到今天,黑龍江最好的殺豬菜還是出在滿族人集中的雙城、阿城一帶。
松花江哈爾濱江段往西,是遼闊的松嫩平原,曾是蒙古族人的世居遊牧之地。
哈齊客運專線從哈爾濱出發的第一站是肇東,肇東從清朝開始至民國時期,與肇州縣、肇源縣一起隸屬於蒙旗哲裡木盟的郭爾羅斯後旗。哈齊客專過了肇東的第二站是安達,它的南部在清朝與民國時期,屬於蒙旗郭爾羅斯後旗,其它地域屬於蒙旗的杜爾伯特旗。過了安達進入大慶市境內,這一區域的南側在清與民國時是蒙旗郭爾羅斯後旗屬地,中部與西部是蒙旗杜爾伯特旗屬地,北部林甸及其相鄰的拜泉縣、依安縣、富裕縣、明水縣、訥河縣、德都縣南部以及北安縣、克東縣、克山縣在清與民國時是蒙旗依克明安旗屬地。過了大慶站,下一站是「泰康」站,泰康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府所在地,在清與民國時,這地屬於蒙旗杜爾伯特。齊齊哈爾市緊鄰內蒙古,是黑龍江西部與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最大城市,清人方式濟在《龍沙紀略》中有其地「明代皆蒙古席帛達呼裡紅呼裡索倫散處之」記載。這一地區喜食牛羊肉,尤其擅長烤肉。
齊齊哈爾的烤牛肉
黑龍江省的西部地區,老地名多源自蒙語,東部地區,老地名多出自滿語。
黑龍江省飲食特點的形成,是世居民族與外來移民不同風格的飲食習慣不斷融合的結果,全省各地大同而小異。為何齊齊哈爾的烤肉好吃
齊齊哈爾市的烤肉,是黑龍江最具特點最有知名度的美食之一。如果說夜幕下哈爾濱的夏天飄揚的是烤串的味道,那麼夜幕下齊齊哈爾的夏天則瀰漫著烤肉的香氣。
夏天傍晚,在齊齊哈爾嫩江邊、小區的陰涼地兒,處處都是炭火旺盛的小烤爐,鐵皮之上,牛肉飄香。一家人,男女主人帶著孩子、父母與一盆子餵好的牛肉、一盆子青菜,圍在烤爐前,喝著啤酒,享受陰涼。烤盤,在齊齊哈爾與油鹽醬醋一樣,是每個家庭的標配。餵肉,是多數齊齊哈爾男人的最擅長的廚藝,雖然配方大體相同,具體到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與其他人的獨特之處;這細小的不同,成就了餵肉人在朋友圈與家人前的傲嬌。
電烤盤
既然每個齊齊哈爾人都認為齊市的烤肉全中國最好吃,那麼問題來了:齊市的烤肉好吃在哪?
每個齊齊哈爾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肉好。
齊市烤肉,用的最多的是牛肉,牛,基本都是在本地草場、草甸上散養的肉牛。牛吃草長大,肉好,是因為齊齊哈爾的牧草好。有著放牧傳統的蒙族與達斡爾族牧民,夏天、秋天把牛羊放牧在草甸上,秋天開始畜於家廄,牛吃的草,當地人叫做「羊草」或是「鹼草」。
《盛京通志》載:羊草,生山原間,長尺許,莖末圓,勁如松針,黝色油潤,飼畜肥澤,勝豆、麥遠甚。這種草,郊野隨地皆有之。四月即生,七八月將枯時,土人爭往刈割,堆至屋頂。有刈而售之者,得值與粗糧相類。
這種草,據說就是漢朝時,用來飼長安離宮天馬的大宛苜蓿。建國之後,羊草是一直齊齊哈爾市重要的出口商品。在秋天把羊草壓成二十餘斤左右一個的草坨,出口到日本等地。
草肥肉美,吃這種多生長在當地鹽鹼地上的羊草長大的牛羊,肉質堪與國內任何地域的牛羊媲美,烤出或是涮出來的肉,使人垂涎。
看著就香
大片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