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過嘴角長皰的經歷,或者自己沒長過,也見過身邊有人是這樣的。我們很容易注意到這件事情,因為如果一個人有過口角長皰的經歷,就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反覆經歷這種小尷尬。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周圍的人可能會告訴你這是「上火」了,問你最近是不是吃得太「熱氣」,或者,如果你生活在廣東,幾乎百分之百會被長輩建議去喝點涼茶。
但其實——
唇緣反覆長一個或多個針尖大小水皰自行破潰有燒灼感一兩周自行癒合這就是單純皰疹發生在唇的典型表現。它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與飲食沒有一毛錢關係。
單純皰疹的病原體——單純皰疹病毒,和水痘、巨細胞病毒、EB病毒一樣,同屬皰疹病毒,都是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單皰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患者的受累黏膜、皮膚、唾液之類的分泌物,等等。
親吻是一個典型的傳播方式,有道是「每晚大概有上億個人在地球上落力的親吻」,所以你那病毒散布給眾人,在地球上惠澤遍及世人,花瓣獻技,花粉遍地,也很合理。
理論上,這傳播方式,比水痘或者手足口這種飛沫傳播的病種要弱得多,但全球大概60-95%的人都曾經遭遇過單皰病毒——儘管有些人攜帶但並未長皰,然而抽血化驗特異性抗體能看得到痕跡。
傳播廣可能跟兩方面特徵有關:
單皰患者即便在無皮疹的靜止期,也可能在排出病毒;單皰病毒離開人體後還能存活一陣子,頑強的生命力彌補了它飛不起來的短板。
不想傳播給家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除了避免嘴對嘴的親吻,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是,擯棄老一輩那種先咀嚼一番再餵給孩子的老式養育方法。
合餐制本身並無太大問題,絕沒有人敢說單皰患者不應與家人共餐。但適當的邊界感仍應存在,「我咬碎了給你吃」肯定是不合適的,餐具衛生也很重要,自己含在口中咬了半天的筷子頭,唰地一下就塞別人嘴裡,轉移的可能不僅僅是愛意。除了單純皰疹外,這樣還可以造成其他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傳播,譬如前文所及的EB病毒、柯薩奇病毒,以及秋季腹瀉的主力軍——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