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有補貼,這成了種地的常態。為什麼給補貼?因為糧食的價格低,不給補貼,許多農民會種不下去地。
補貼不是按地給的,而是按照農作物。你種什麼莊稼,給你什麼補。像玉米,水稻,大豆,小麥這幾種補貼都不一樣。
我們這水稻與小麥是補貼最少的,其次是玉米,最後是大豆。這個補貼程序,也是跟盈利的價格相反的。
補貼越少的,掙得越多,補貼越多的,掙得越少。對於農民來講,給大量補貼,不如給糧食增價。
補貼多是按照小畝補,然後農民自己經過計算,得出每晌地補貼多少。這裡面會有些許的不同,問題出在口糧地上。
有的村分的口糧地多,按小畝計算後得的多。有的村分的地少,按小畝算補貼就少。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發補貼的時候,許多農民就不明白了。
補貼多的像15.6畝,農民計算按照一晌地。補貼少的14畝,它也按一晌算。結果這差距就出來了,同樣一晌地,多少不一樣。
補貼分成兩種,一種是春天糧補,油補,種子補等等。另一種是秋天糧食下來後的補貼,這份補貼,沒有春天的多。
水稻春天每晌地的補貼在1600元左右,每小畝150多元。秋補每晌地800多元,每小畝60來元。
玉米的補貼比水稻多一些,黃豆是最高的,每晌地5000來元。每小畝地,勾到了300元。其餘沒有到300元的補貼。
補貼是高了,但是我們來看看它出多少錢。一晌地黃豆,能打5000斤左右,賣2元一斤,加上補貼15000元。
這是最高的打算,價格在1.8元,產量掉下來點,承包費6000元,投資2000來元。它還能剩多少?如果沒有補貼,它還剩多少?這就是農民的考量,即便你補貼大他也不願意種的原因。
水稻的價格,尤其是東北的粳稻,今年價格能佔住1.45元一斤的。依據是,我們白城這邊,早熟品種青糧已經給到了1.45元。
如果是乾糧,價格一定會比青糧高。所以說,今年的水稻價格能佔住1.45元。